【摘要】歌剧是音乐综合艺术的体现,在一部歌剧中,不仅有音乐艺术,还融合了表演、文学、戏剧等多门学科。对于歌剧作品的二度创作更不同于其他体裁歌曲,除了需要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角色背景以外,二度创作的分寸也需要精确把握。演唱歌剧作品除了要将歌唱状态调整至最佳,还要本着符合角色定位,并不能随意发挥,将创作者的本意篡改,这样才能为整部歌剧的成功做出贡献。
【关键词】歌剧;二度创作;《茶花女》;咏叹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2-0244-03
【本文著录格式】鞠耐.歌剧作品演唱二度创作分析——以威尔第《茶花女》女高音咏叹调为例[J].北方音乐,2020,11(22):244-246.
前言
歌剧作品演唱的难度不仅体现在演唱技巧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歌唱者综合能力的高要求。众所周知,每一次演唱一部作品,都是对作品二度创作的过程。歌剧作品对二度创作的要求十分细腻,因为涉及整部歌剧的内容发展与角色形象,并不能根据自身的理解随意发挥,从而影响歌剧整体的进行。所以,演唱歌剧作品需要在一定的框架内合理地进行二度创作。如何对歌剧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本文将从歌剧作品演唱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出发,以威尔第歌剧作品《茶花女》中女高音咏叹调为例,结合演唱实践分析二度创作的流程与方法。
一、歌剧作品演唱二度创作的重要性
歌剧作为艺术价值较高的音乐表现形式,一部部优秀的歌剧作品往往离不开表演者的演绎。歌剧作品演唱的二度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演唱中的二度创作能够让歌剧作品更加富有特色。同一部作品由不同演唱者来进行表演,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本身就存在一种自我创作的过程,演唱者在演绎作品的同时,注入了自身的情感,让作品有了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演唱者,只存在同样的作品,这种独一无二的表现方式让歌剧作品有了不一样的色彩,让其更加富有特色。另一方面,歌剧演唱中的二度创作能够让作品更加富有情感。歌剧作品的演绎需要二度创作,让作品的情感迸发出来,从而让作品得以升华。在歌剧作品的演唱过程中,如果没有二度创作,歌剧的情感将会变得乏味且空洞,作品的情感表达无法得以释放,更不用说情感升华了。因此,演唱者要在歌剧作品的演唱中进行适度的二度创作,赋予作品灵魂,让作品变得鲜活,而不是一张张不会流动的谱例,让歌剧中的音符跳动起来,让情感随着流动的音乐缓缓道来,从而更好地演绎作品,让作品更加富有情感色彩,更加打动人心。另外,歌剧演唱中二度创作还能够促进歌剧创作的活力,让歌剧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歌剧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演唱者的二度创作,这一过程是保持歌剧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二度创作在歌剧演唱中更加重要,不断顺应时代,顺应观众的需求,让歌剧为更多人所欣赏。
二、歌剧作品二度创作的原则
(一)严格的尺度把握
在声乐歌唱艺术中,歌剧演唱作品的二度创作与其他体裁的作品不同,尤其在尺度的把握上,歌剧作品有着严格的尺度要求。首先,歌剧作品不同于其他民间流传的民歌或艺术家创作的艺术歌剧,民歌和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自由度较高,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与情感进行较为自由的发挥,而歌剧的创作本身就有着严格的体系,如果歌唱者饰演某一角色,运用较为自由的角度进行二段创作,则势必会破坏剧情的发展以及角色的形象塑造,所以这也决定了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必须要考虑到歌剧作品的连贯性与统一性,而最关键则在于尊重作者的一度创作。在演唱歌剧作品时,一定要熟悉歌剧的剧情以及所饰演角色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在规定的框架内适当二度创作。其次,从历史的角度讲,歌剧作品的创作源于特定的时期和社会背景,而每个阶段均有不同的特征。尤其对于歌剧作品来说,时代背景的不同决定了剧情人物性格差异、情感表达的不同,甚至歌唱技巧的使用、演出服饰的穿着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对歌剧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必须尊重历史,不违背歌剧的历史性与剧情需要。
(二)真实与创新的协调
音乐艺术产生于人们的生活,源于生活的特点也决定了音乐艺术的真实性。如威尔第所创作的歌剧《茶花女》,作品最初源于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同名小说,作品以女主角薇奥莱塔为线索,讲述了薇奥莱塔从一个单纯乡村姑娘进入上流奢靡社会,又遇美好的爱情后沦落的经过,并最终因病离世的爱情故事。作品创作的本意为作者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所以,歌剧中的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真情实感,他们也是当时社会中特定人群的缩影。在饰演歌剧角色时,除了需要对上文所提到的歌剧背景进行了解外,更重要的在于对角色的感同身受,只有体会角色的所想、所思,才能更准确地进行二段创作,从而将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当然,遵循真实并不代表不需要一定的创新,音乐艺术的时代性也决定了歌剧作品若想在艺术多元化的当下广泛传播就必须进行一定的创新。如何创新则需要在还原作品真实性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创新。
三、威尔第《茶花女》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征
(一)音乐及旋律特征表现
威尔第《茶花女》中的音乐与人物形象方面较为贴合,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音乐走向随着人物情感变化而变化,把人物的情绪转变清晰流畅地表现出来,音乐结构丰满完整,与剧情发展紧密结合,人物关系及情感发展变化自然流畅。分段式音乐结构的运用,让人物情感冲突更加强烈,人物特征更加明显。歌剧《茶花女》的唱段模式主要采用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结合的方式,二者的交相呼应,让剧情衔接更加自然,也让歌剧的情感能够得到升华,随着情节发展走向,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合理运用,让歌剧的戏剧性更加凸显。首先,《茶花女》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自然连贯,威尔第的作品比较重视旋律结构的合理性,何时应该抒情,何时应该突出情绪的变化,每一个乐句的旋律创作都有着严格的规划。如《茶花女》中薇奥莱塔的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的旋律创作中,威尔第运用了旋律纵向进行与音程大跳的方式将女主角的内心波动刻画得淋漓尽致,整首咏叹调旋律自然流畅、浑然天成,仿佛像是在话语中将人物内心的活动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其次,咏叹调前的动机音乐是威尔第旋律创作的亮点,巧妙地运用动机音乐可以为接下来的歌唱确定情感基调,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帮助。如《茶花女》第三幕中,即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之前,女主角薇奥莱塔此时已经因病卧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一段优美的象征爱情的动机旋律响起,这段旋律是由第一幕中表达甜美爱情的旋律动机的变化再现,说明了此时女主人公的内心仍然对爱情恋恋不舍。当音乐结束之后,薇奥莱塔便唱起了《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也正是动机音乐的运用能够让观众明白此时她的内心的声音,从而使观众更投入地欣赏歌剧。
(二)伴奏与和声的特征表现
威尔第在《茶花女》女高音咏叹调的伴奏创作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的连用。在和声织体方面,威尔第并没有选择当时流行的复调织体,而是采用了传统、朴实的中声部和声织体,这样运用的优点在于能够最大化突出人声,而中声部的伴奏与女高音的音区也产生了微妙的配合,女高音有了中声部和弦的衬托使得声音变得更加立体,从而突出了人声的主导地位。如《茶花女》中薇奥莱塔的咏叹调《永别了過去的美梦》,全曲几乎全部采用了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并没有过多的华彩与炫技。与此同时,在伴奏配器方面,威尔第采用配器简约,管弦乐器伴奏能够较好地为歌唱提供色彩上的支持。管乐的中低音与弦乐的高音均有着丰富的表现力,鲜明的配器色彩表达人物性格与事件发展,只服务于声乐,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从而使整体的视听效果变得更加生动鲜明。
在和声方面,威尔第善于运用正副三和弦来增加音乐中的色彩,尤其在每个女高音咏叹调的结尾,威尔第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创作习惯,那便是将正副三和弦与完全终止式相配合,从而营造出震撼、激昂的尾声效果。即便是较为悲情的咏叹调也会使用这样的创作手法,如《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中,威尔第在结尾运用了这样的创作手法,进一步增强乐曲的感染力,将悲剧的情绪烘托至高潮。
四、威尔第《茶花女》女高音咏叹调演唱的二度创作分析
(一)通过文字展开想象
二度创作歌剧中的某一唱段,就必须先要了作品中所蕴含的信息,而作品中的文字即歌词部分能够最直观地显示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首先,讲述了音乐中故事发生时的环境,如《茶花女》中经典女高音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中,“这个人口众多的沙漠,人称巴黎的地方”以及“我都待在游乐场所”等歌词,这些歌词中多次提到了“游乐场”“巴黎”等字样,直接反映了女主角的生活状态。而这些环境信息能够引导歌唱者选择相应的歌唱状态对环境进行描述,从而有效地充实作品的内容;其次,文字是音乐作品中人物情感的体现,在歌曲中正是音乐表达情感的最好载体,尤其是对于戏剧性的角色且剧情转折性较强的歌剧作品来说,每一段歌词都蕴含着角色丰富的情感。如薇奥莱塔的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中,歌词“上帝,请把微笑赐给邪路上的女人”,该段歌词体现了薇奥莱塔面对死亡时的心情,而此时薇奥莱塔的心情并不像歌词中显示的这样简单。通过前后剧情以及之后歌词的分析可以看出,薇奥莱塔不仅有面对死亡的悲伤与绝望,同时更还是思念着心上人男主角阿尔弗雷德,此时也只有男主角的爱才能给予她一丝的安慰。所以,通过以上举例可以看出,歌词在歌剧作品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对歌剧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一定要仔细分析脚本歌词,通过歌词展开想象,从而将其中的元素尽可能的展现出来。
(二)通过旋律融入情感
旋律作为音乐作品的主体,相比于歌词则更加抽象,旋律的抽象性也决定了我们无法从旋律中直接提取内容。但是,通过一定的分析却可以从旋律中了解创作者的乐思,体会旋律中所蕴含的情感。众所周知,在声乐歌唱艺术中,情感使用的基础便是旋律。首先,从旋律线条的走向可以判断出情感的定位,同时也能够引导歌唱者使用怎样的情感进行演唱。旋律位于中低音区时一般会使用含蓄、饱满的情感进行演唱,而旋律位于高音区时则应该使用深情或者爆发的情感。如女高音咏叹调中的高音部分往往是全曲情感的沸点。其次,作品中个别处旋律的变化也能体现出情感的微妙变化。如大跨度的音程跳进或是纯八度的大跳都能够说明情感的递进与递减。如《茶花女》中薇奥莱塔的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在作品中出现了纯八度的大跳,其歌词为“渴望见到的那个人”。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八度的大跳证明了该乐段为作品情感的爆发点。所以,在本乐段的处理中,要突出女主角内心的忐忑与逐渐肯定男主角的过程,而纯八度的处理一定不能过于突兀,需要使用连续的情感将音程之间空旷的空隙填满,层层将情绪递进上去。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演唱歌剧作品时一定要有旋律意识,情感要随着旋律的线条不断变化。
(三)通过表演塑造形象
如何在演唱时合理地进行表演,首先要对所饰演的角色进行深入了解;其次则需要参考导演或艺术指导的意见。这是因为导演与艺术指导在宏观的角度上要比单一角色扮演的歌剧演员看得更加全面。如《茶花女》中的女主角薇奥莱塔原本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单纯少女,但随着都市奢靡的生活,她逐渐坠入堕落迷乱的生活,当她逐渐觉醒并远离堕落的生活时,身患了绝症,并在最后离开人世。所以,每一幕的表演与剧情以及人物情感的发展相对应。笔者认为,在饰演女主角薇奥莱塔时,在第一幕的纵情享受奢靡生活的放纵与舞会上熠熠夺目的焦点人物与第二、三幕各种冲突的转化、甜蜜与愤怒、善良又决绝、病痛折磨与对爱人相思,内心挣扎多个人物性格特征与心境对比。与此同时,表演细节也是角色塑造的关键,如演唱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该咏叹调发生于薇奥莱塔得知病情,在床上病入膏肓,即将离开人世之时。知名作曲家阿里戈·博伊托也将这首咏叹调称为女主角“垂死者最后的一记呼吸”与“爱情回忆”的融合。所以,这首咏叹调对于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演唱者注意自身情绪的同时兼顾到面部的细节,如眼神的控制一定要展现出绝望的同时渴望获得爱情,从而将女主角内心的挣扎与渴望爱情的矛盾展现出来。表演的细节是成功塑造角色的关键,想要在演唱中将表演的细节处理到位,只有将角色与自身融为一体,感同身受才是关键所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歌剧作品演唱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出发,结合演唱实践对歌剧作品演唱二度创作进行了相关论述。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歌剧咏叹调的二度创作相比于演唱其他声乐作品更为多层面化。一定要注意使用合理的方法,使之与歌剧的内容相统一,既要尊重原作,又要在细节方面有所突破。合理的二度创作能够在宏观上推动歌剧的传播,在具体的演唱中也能够帮助演唱者成功地塑造角色。在今后学习与工作中,笔者依然会在作曲家对音乐配器、和声等创作技法、声乐演唱技巧、戏剧表演基础相结合为关键,研究歌剧作品的二度创作,争取塑造出更成功的角色,为声乐艺术及歌剧艺术的发展做出绵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翠. 歌剧二度创作之我见[D].南昌大学,2015.
[2]韦耿薇.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点与二度创作——以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为例[J].广西教育,2019(23).
[3]韩凯.论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独唱选段的二度创作——《激动沸腾的心灵》[J].戏剧之家,2017(02).
作者简介:鞠耐(1988—),女,籍贯:黑龙江哈尔滨,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歌剧、声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