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2020-12-15 06:02:42李代军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李代军

(乌鲁木齐市二十中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初中的地理学习知识可以为学生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目前高中新地理课程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与初中都存在较大不同,有些课程还会出现知识“断层”。随着教学的不断开展,初高中教学知识衔接问题更是暴露无遗,学生无法良好地掌握高中的地理知识。初高中的地理知识要如何衔接,才能为学生搭建一个知识的桥梁,使学生更加有效率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目前初高中地理教学上存在的衔接问题

(一)课标方面的衔接问题

地球与地图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经纬网与地图的学习,对学生空间想象力和立体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但学生在初中阶段时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完全,高中地理课标中对经纬网与地图这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加强,认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掌握了整个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在高中学习时,并没有完全理解,这就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带来了困难。另外,区域地理也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揭示了区域自然环境和综合特点,并对人口、社会、历史发展等诸多因素进行探究。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对地理区域空间和特征掌握不牢靠,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相应的地理知识基础不牢靠,这也为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衔接问题带来了种种困难。

(二)教材方面的衔接问题

初中课改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主,降低了教学难度,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是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1]。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教学内容相比,更加困难和抽象,虽然部分高中地理教材也降低了难度,但由于知识衔接问题,很多高中地理教学实际的难度并没有降低。因此,初中教材的调整更增加了与高中教材的难度差距,致使高中地理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更加困难,很多知识内容,教师要从初中知识开始讲起。这也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调查显示,60%的同学都认为高中学习理科课程更加吃力。

(三)教师与学生的问题

由于中考所涉及的考试科目较少,很多地理科目的任课老师并不是地理专业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方法大多是对着书本照本宣科,对于重点知识更偏向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但是,高中后的地理学习是面对高考的考试科目之一,这就需要教师更加的专业,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但是很多教师仍旧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忽略学生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问题。致使很多学生在较大的知识量和更高的能力要求下产生很大压力,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学习中产生掉队和分化现象。

目前的高中生思想活跃,喜欢研究问题,但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牢固,不能全方面地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地理方面的学习没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在地理方面的知识储备量和学习能力等都存在明显不足。高中地理学习中必备的重要知识点(如地球运动、地理气候等),学生在初中并没有系统学习和掌握。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缺失,不能很快地分析处理地理方面的信息,对中国和世界地理区域方面的特征认识不全面[2]。高中地理对于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

所以,要消除学生在初高中地理学习中所出现的知识欠缺状况,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不仅要对学生掌握不扎实或缺乏的基础知识进行补充,还要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时既获取知识,更能培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地理学习的过渡[3]。

二、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途径

(一)教学方法方面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初中地理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和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控制较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高中的地理学习更侧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独立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情感品质[4]。总而言之,是需要学生靠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衔接时,要了解学生初中的学习经验,开展案例教学,并注重与初中知识的有机联合,在指导方法、能力提升等方面达到高中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要让学生延续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并按照高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进行学习,从而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1.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适当补充

高中新教材编写,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自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初中没有衔接上的知识,合理地补充。例如高二年级开始的地理教学,需要系统地补充区域地理的内容。凡是高考所涉及的知识点,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完善和整理。所以,高三年级文科班的地理教学,除了要完成正常的地理选修内容外,还要将初中没有学习过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内容,进行补充和调整,以顺应高考大纲的要求。

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初中所学的知识点(如图):

在进行这样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应先进行初中地理知识的复习,特别是在区域方面重要知识点的复习,在复习的同时巩固区域的含义。在进行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的教授时,要按照农业、工业、当地特色产业等顺序,分析区域发展阶段对整个区域的影响,可适当地增加例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及珠江三角洲等案例。在讲解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时,可以主结合东西部经济合作、资源跨区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走等)等内容进行知识的讲解。对中国地形、地势、河流和能源分布等进行复习和深入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断层的知识得到有效补充,还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地理学习知识更加牢固。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从特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入手进行地理教学,吸引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现象举例,然后进行课程的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集中精力进行课程的学习。

3.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使他们能够主动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没有教材和大纲的辅助,研究的内容和方向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定。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评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社会的了解,积累知识搜集的方法,从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二)能力衔接方面

高中的地理教育者们要注重挖掘学生的能力。受长期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教师所讲的、所要求的,并没有自己的见解,过于依赖教师,学习中有惰性。随着高中学习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大,学生就要拥有一定的能力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并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还要适当的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加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总结: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不仅要求教师们做到“温故而知新”,还要就如何深入到教学改革理念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获取学习方法进行不断探索。这就要求广大教育者遵循初高中教学的规律,不断地探索,从根本上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顺利解决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跨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