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县康庄路初级中学 段喜凤
初中对我国青少年而言是一段较为特殊的时期,在该年龄段学生易在心理及生理上发生显著的变化,思想意识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巨大的改变。学生在此时间段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如果在此时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要抓住有利机会,对他们在思维上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法治意识,为未来的发展奠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法治思想,有着重要且积极的意义。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可以知道,他们在思维上不够成熟,没有属于自己的见解,还不能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正确。因此,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从而使他们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若一味地通过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或采用过激的激励措施,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对初中学生进行法治思想的传授,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着更为准确的判断。法治具有系统性以及规范性,它是一套完整的、被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念。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稳步推进,该方面的教育也在有序开展。在现阶段开展各类法治活动时需要学生的群体意识作为稳固的支撑。
法治思想与道法课在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们最终的培养目标有着一致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在未来进入社会后可以从容地面对各类问题;融入法治思想则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能力,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为维护社会安定繁荣做出贡献。在传播思想的过程中仅依靠理论将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与实践相结合。现阶段我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接触社会实际,才能够真实地了解生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为了加强法治思想教育,教师可以从改进教学细节、开展教学活动等方面着手进行。
1.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
在教学时,教师可相应地加入与法治存在关联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关于法治的具体内容,做到知法、懂法。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师可以将教材作为基础,将更多的法律知识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认知。
2.利用案例进行分析。
在将课程和法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案例开展系列教学。所选案例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合,让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加深对现实社会的认知。例如,在教学《走进法治天地》时,教师可以选择具体的生活案例,以教材为基础,告诉学生法律具有的主要特征,让大家树立法治意识。
3.开展活动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具体可以采用开展主题活动、合作探究、交流互动、个人竞赛、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富强与创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课本内容,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让学生结合相关内容充分思考,开展合作探究,使每个人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合作探讨出一致的结论。
4.培养实践分析能力。
在引入法治思想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针对各个内容进行逐步辨析。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足够的分析时间,将授课的主体内容作为基本立足点,让学生合理运用法律知识进行科学分析。
总而言之,向初中阶段的学生传授法治思想可以对他们的行为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教师需要紧抓教学实际,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