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阳地区害虫变迁看生态环境对害虫的制约作用

2020-12-15 16:07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粘虫辽阳五味子

李 宁

(辽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黄泥洼区域站,辽宁 辽阳 111200)

辽阳市地处辽东低山丘陵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本溪市、凤城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南界鞍山市、海城市,西接辽中县、台安县,北依沈阳市。全市辖境总面积4 743km2,辽阳市的地理坐标为东经 122°35′~123°40′;北纬 40°42′~41°36′。属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600~900mm之间,年平均气温6~8℃,无霜期 150~180d,绝大多数年份风调雨顺,灾害性天气极少,宜耕宜农。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4.73万hm2,占总面积的31.2%,全市粮豆种植面积在 1.2万hm2以上,粮食平均年产75万t,果树栽植面积约2万hm2,淡水鱼产量4万t,总产居全省第二。

辽阳市宜耕宜农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虽然对农业生产有利,也为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孳生繁衍的条件。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一直都是保证辽阳农业生产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证明,在辽阳地区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变,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发生程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迁。

1 辽阳地区农业害虫因生态环境变化变迁的实例

1.1 高粱蚜虫

建国初期至60年代,高粱一直是辽阳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这一时期高粱蚜虫则是高粱最为重要的害虫,几乎年年需要防治,危害轻者高粱叶落满高粱蚜排出的大量蜜露,造成高粱叶面粘满蜜露,群众称之为“起油”,进而发霉直接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者造成高粱叶片整片变红,群众称之为“红叶”,失掉光合作用的能力;更为严重者造成高粱秸秆发育不良变软植株成弯曲状,群众称之为“拉弓”,结果造成颗粒无收,大面积减产。这一时期高粱蚜不仅是辽阳也是辽南乃至是辽宁省高粱的第一大害虫。

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种植结构的改变,辽阳地区高粱种植面积几乎被玉米所取代,形成了高粱种植面积明显减少的农业生态环境,导致高粱蚜的发生频率、发生程度也明显下降,而成为本地区的次要害虫,偶有零星高粱种植田块,也很少有高粱蚜虫发生。

1.2 玉米螟

玉米螟一直都是玉米和高粱的主要害虫,但是从辽阳乃至东北历史上危害程度来看,玉米螟对高粱的危害远不如对玉米的危害严重,加之当时玉米种植面积不大,所以并没有成为辽阳乃至辽宁省的主要害虫。但是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高粱种植面积的锐减,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已经成为辽阳地区种植的第一大作物,玉米螟也上升为辽阳的第一大害虫,年平均被害株率都在20%~30%左右,严重的年份被害株率可达100%,百株虫量超过200头,不仅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还降低了玉米的品质。

1.3 棉铃虫

作为我国北方特早熟棉区的辽南地区,有着优久的棉花种植历史,尤其是这里的优质长绒棉,更是棉纺织工业细纱不可缺少的优秀原材料,曾经是辽阳地区农村的支柱性产业。60年代以后棉铃虫暴发,成为棉花生产的第一大害虫,成了当时影响辽阳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但是随着全国棉花种植区域的调整,辽阳棉花种植面积除另星地块之外,几乎没有大面积种植的地段,棉花不再是辽阳地区主要作物,棉铃虫也不再是该地区的主要害虫了。

1.4 康氏粉蚧

康氏粉蚧是粉蚧科粉蚧属的一种昆虫。这种害虫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芽、叶、果实、嫩枝及根部的汁液为食,嫩枝和根部受害常肿胀且易纵裂而枯死,幼果受害多成畸形果,排泄蜜露粘满的叶片,常引起霉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

随着20世纪末辽五味子热的兴起,纯种五味子园在辽宁省的迅速发展,辽阳地区也有部分乡镇参与,这种单纯种植五味子的园区,生物多样化条件极端贫泛,康氏粉蚧的天敌种群又没有建立起来,使康氏粉蚧失去了自然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同时五味子园使用的架材多为竹竿,而这种竹竿的裂缝,不仅为康氏粉蚧提供了大量的繁衍场所,且由于康氏粉蚧都在竹竿的空心内繁衍生存,根本无法进行防除,这样的生态环境造成康氏粉蚧只几年的时间,便成了辽五味子的第一大害虫,严重的阻碍了辽五味子的发展,再加上市场原因导致辽五味子种植面积的迅猛下滑,给五味子生产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1.5 粘虫

粘虫一直是辽阳乃至全国粮食作物的头等大害虫,但它却是一个在很少受作物结构改变而影响发生与否的害虫,其发生与否和发生程度的轻重,主要是决定其虫源基地的虫源多少和本地当年气候条件是否合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粘虫是一个寄主植物非常广泛的害虫,如高粱、玉米、小麦、谷子、草坪以及禾本科杂草等,都是粘虫的主要寄主,因此,任凭辽阳粮食作物结构怎样的改变与调整,都没有影响粘虫的发生与危害程度。

2 不可忽视的作物种植结构改变对害虫的影响

2.1 受寄主种植减少主要害虫成为次要害虫

寄主的缺失,使许多主要害虫变成次要害虫的现象比比皆是,辽阳地区高粱和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就是本地区高粱蚜虫和棉花害虫明显减少的根本原因,所以,有目的地改变种植结构,改变本区生态环境也是防治农业害虫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如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改旱田为水田,稻水象甲严重的地区地段改水田为旱田,都不失为一种防治害虫的良策。

2.2 受新寄主的出现次要害虫成为主要害虫

由于作物种植结构的改变也会引起非主要害虫发展成主要害虫,由于我们平时对这种害虫研究和防控技术的贮备不夠,这种害虫的自然天敌种群又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一旦这种害虫发生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次要害虫康氏粉蚧对大面积单一种植五味子园区的危害,就是明显的事例。

2.3 不受作物结构改变影响的害虫

有些害虫如粘虫,由于它的寄主广泛,因此,无论作物结构如何改变,都不会影响其发生与危害的程度,所以,农业科技工作者,始终不能放松这类害虫的防治工作。

3 应有的预知和配套技术的贮备

鉴于以上原因,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必须对由于种植结构的改变或新物种和品种的引进,所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从而可能引起的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变迁作好充分的风险评估。要在有充分的认识准备的基础上,作好配套技术的贮备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变、指导一个地区、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免受突然发生的害虫灾害,避免在灾害面前束手无策。

猜你喜欢
粘虫辽阳五味子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山西省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阳泉市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辽阳博物馆藏清王国卿卖地契约简析
不同种类粘虫板在六堡茶有机茶园的应用技术研究
辽阳雷锋纪念馆
澳大利亚辽宁商会考察团走进辽阳
我家秘方
HPLC法同时测定五酯胶囊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
辽阳有个西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