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升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山西 晋中 030600)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出台了一系列扶贫、脱贫优惠政策,举国上下打响了脱贫攻坚战。2016 年山西省启动了“一村一品一主体” 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8311”等重大扶贫工程,在广大贫困地区大力推广杂粮、蔬菜、水果、中药材、光伏、旅游、电商等特色产业,取得了很好的增收脱贫效果。2020 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何将扶贫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确保贫困人口持续增收,是贫困地区即将面临的现实问题,现以晋中市蔬菜产业为例,就蔬菜产业从脱贫产业向产业兴旺转变进行探讨与交流,希望能够对广大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启发。
晋中市发展蔬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晋中市拥有164.04×104hm2的土地面积,占山西省土地总面积的10.5%,居山西省11 个市中第4 位,其中耕地面积39.03×104hm2。晋中市四季分明,春季温度回升快,夏季温度高,降水量多,光照充足,秋季温度逐渐下降,冬季温度低,降水量少,晴天、少云天气较多,年日照数为2 262.3 h,月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持续天数为261 d,活动积温为4 014.3℃;月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持续天数为189 d,活动积温为3 590.6℃,历年平均无霜期157 d,适宜的气候是晋中发展蔬菜产业的基础;晋中水资源总量为15.6×108m3,人均水资源量585 m3,土地平均水资源量297 m3/0.067 hm2,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较充足的水源是发展蔬菜产业的必备条件;晋中市地处北纬度37.68°,属黄淮海及环渤海暖温带气候,是全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的地带,是晋中市蔬菜产业由季节性种植向周年性生产的优势所在。晋中位于山西省中部,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东北与阳泉市相连,西南与吕梁市接壤,距离首都北京只有500 km 的路程;主城区距太原武宿国际机场15 km,境内大(同)西(安)高铁、南同蒲铁路、太(原)焦(作)铁路、阳(泉)涉(县)铁路南北纵穿,石(家庄)太(原)铁路东西横贯。青银高速、太佳高速、307 国道、108 国道等9 条道路南北交织,东西穿梭,四通八达,晋中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晋中蔬菜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晋中市内拥有山西省农业大学、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原晋中农校)等多所农业院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蔬菜技术人员,为晋中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晋中农民有着悠久的种菜历史,脱贫攻坚以来,蔬菜产业以其特有的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深受广大贫困户的欢迎,各级政府部门充分尊重广大贫困户的选择,及时出台政策,鼓励贫困地区发展蔬菜产业。山西省出台8311 重大扶贫项目、晋中市出台了“十三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均将蔬菜产业作为重点扶贫产业大力推进,各贫困县也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全方位的发展蔬菜。
晋中市在每个县均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广大贫困户做好设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全市673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一村一品一主体”“五有”全覆盖,及时解决了贫困地区发展产业项目、资金等难题。另外,晋中市每个贫困村还专门配备了一名产业发展指导员,专门协调解决贫困村发展蔬菜等脱贫产业遇到的难题及困难。2017 年晋中市从山西农大、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农科院高梁研究所、晋中市农业农村局等市直机关抽调66 名高级职称技术人员组成专业组,常年脱岗分驻榆社、左权、和顺、昔阳4 个贫困县,走乡入村帮助贫困户选择产业,对蔬菜、果树等特色产业进行技术指导与服务。
“十三五”脱贫攻坚以来,晋中各贫困地区充分统筹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推进蔬菜等特色产业,通过发展蔬菜产业,给贫困户带来可喜的经济收入,据不完全统计,露地蔬菜0.067 hm2收入在4 000 元以上,拱棚蔬菜0.067 hm2收入在1×104元以上,温室蔬菜0.067 hm2收入在2×104元以上,分别是种植玉米收入700 元/0.067 hm2的5.7 倍、14.3 倍、28.6倍,2020 年蔬菜价格持续走高,温室西红柿收构价格持续在4 元/kg 以上,0.067 hm2温室收入超过了4×104元。在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晋中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截至2019 年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2.4×104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0.65×104hm2,蔬菜总产量越居全省第一,全市约有1.1×104贫困人口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实现稳步脱贫。在推进蔬菜产业过程中,积极推广土壤棚体消毒、纯液体腐植酸肥料、集约化育苗、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移栽灵苗期防控、设施蔬菜越夏降温等一批实用型技术;指导种植户科学应用施肥机、臭氧发生器、植物生长补光灯、自动放风系统、起垄机、育苗移栽机、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温室专用覆盖膜、PO 膜、西红柿M勾、吊蔓扣、简易放蔓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通过“三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无公害绿色、有机旱作等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广大贫困地区蔬菜基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发展蔬菜产业,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足了,比、学、赶、超的斗志有了,村容、村貌、社会治安也变好了,广大贫困户的幸福感、满意度也提升了。
探索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有效途径,做强做大晋中蔬菜产业是当前急需要考虑的问题。“十三五”脱贫攻坚期间,晋中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发展蔬菜等特色产业,起到了很好的带贫益贫效果,但仍存在规模小、产业链条短、抵御自然、市场风险能力弱和效益不稳定等问题,2020年,脱贫攻坚战结束后,随着扶贫力度减缓,必将影响产业发展及扶贫成效,现就蔬菜产业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在今后的蔬菜产业推进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全产业链开发,蔬菜产业重点县尽可能地培植起自己的育苗基地,做好引种、试验、示范、育苗工作,便于本地菜农就近观摩、就地购苗;要注重田间定植生产环节,及时制定修订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要注重产后环节,尽可能地配套产地市场做好采收、贮藏、包装、销售工作,积极引进扶持蔬菜产业加工企业,缓解季节性销售压力,就地消化蔬菜初级产品,提升蔬菜产业附加值。
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晋中市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 产业扶贫模式,673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实现了村有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贫困户有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既“五有全覆盖”。但这里说的走合作经营,不是简单的成立小而全的合作社,而是打破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界限,将我们现有的合作通过“合作社+ 合作社、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龙头企业+ 合作社”等模式有机地将若干个新型经营主体结合起来,走联合社大发展的产业模式。通过联合社,能够有效地整合合作社资源,形成更大的合力,规模化发展产业、推进产业化进程;更能提高联合社下的合作社专业化程度,提高其协作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合作社之间不必要的内部竞争。这方面和顺县提供了现成的模式,该县将41 个深度贫困村的合作社联合起来,建成了占地38.13 hm2的食用菌园区,以联合社的形式聘请山东省寿光市圣农温室工程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成功地通过“企业+ 联合社+ 基地+41 个合作社+ 农户”模式带领全县41 个易地扶贫搬迁村1 466 户实现了户均3 300 元的收益,确保了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随着社会的进步,自给自足、闭门种菜的时代已经过去,蔬菜产业已步入到全国化、全球化的大市场之中。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既有机遇也有风险,种植不能盲目,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分析市场,做好调研工作,结合本地气候特征,科学制定种植方向,尽可能从事订单生产,减少市场风险。各级政府、产业部门要设立相应的蔬菜产业风险基金,推广保险机制,提高农户、基地、农企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
品牌是蔬菜产品抢占市场的敲门砖、是进入市场的明信片、是立足市场的顶梁柱,品牌响不响、品牌硬不硬直接关系着产业的生存,与千千万万蔬菜种植户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在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一定要打造好品牌。鼓励以市、县或联合体为单位,集中力量打造区域性公共品牌。左权县已走在了品牌战略前沿,该县建起了山西省首个县域多产业公用品牌“太行之巅左权聚好”,品牌店汇集了代表左权“聚好”的农副产品、办公用品、旅游纪念品和文化演绎四大类,马柳青富硒小米、核桃油、花椒、黑山羊、将军虎等40 余款代表性产品。接下来,左权县将认真考虑如何把好质量关,如何做好品牌宣传,如何提升品牌价值,如何捍卫品牌形象,如何通过品牌效应做好线上(电商)线下(实体店)销售,切实把“聚好”品牌打造成左权人民的致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