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升,贾卫卫,张 佳,袁有智
(高平市农业农村局,山西 高平 048400)
高平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雨集中且适度,夏不炎热,冬不严寒,年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量600 mm,无霜期180~200 d,海拔高度为830 m,昼夜温差大,营养易积累,结合特有的富硒土壤,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近年来,高平市蔬菜播种面积可达0.14×104hm2,蔬菜总产量可达9.63×104t,产值5.27×108元。蔬菜种植设施类型主要包括:日光温室、春秋大棚、连栋大棚、保温大拱棚;蔬菜栽培模式主要有:春秋大棚+ 二膜栽培、二膜+ 小弓棚、日光温室无土栽培[1];主要蔬菜种植种类有:西红柿、西葫芦、辣(甜)椒、黄瓜、茄子、豆角、生菜、油菜、香菇、平菇、黑木耳等。
为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质量效益,发挥夏秋冷凉的资源优势,推进特色蔬菜提质增效,高平市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装备提档升级、加快蔬菜产业功能拓展,在蔬菜作物上重点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工厂化育苗技术与新品种试验示范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逐步实现了全市蔬菜生产稳中有增,蔬菜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为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围绕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的目标,对新建蔬菜大棚进行科学设计、规范建造,对老旧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增强大棚的采光、蓄热、通风、保温等性能和抗灾能力,同时搞好田间预冷、商品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选用适应高平市栽培环境,抗逆耐病、优质高产的蔬菜品种,根据目标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品种。西葫芦、黄瓜、西红柿等瓜果类蔬菜越冬栽培,要选用耐低温、耐弱光、抗耐灰霉、叶霉及霜疫类病害的品种;越夏栽培选用适应高温环境、抗耐病毒病、早疫病、根腐病等病害的品种;春提早或秋延后栽培选用早熟且结果期较集中的品种,要注重产品质量,选用果形正、口感好、大小适中、色泽靓丽的品种。
推广集约化育苗、测土配方施肥、高畦栽培、越夏降温等实用技术。围绕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推广轮作倒茬、深翻深耕、土壤消毒、液体腐殖酸、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模式,减轻土传病害[2]。
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平衡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粘虫板、防虫网、杀虫灯、高温闷棚等绿色生产集成技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推进产业节本增效,绿色持续发展。
在耕作、播种、育苗、环境调控等蔬菜生产环节中,逐步推广施肥机、起垄机、育苗移栽机、自动放风系统等轻简栽培设备,应用物联网、智能装备等信息技术,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应。
按照种植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推进蔬菜产业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质量安全型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的创新,稳定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和上档升级,确保市场蔬菜的有效供给。
在稳定现有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保障供应数量的基础上,发挥高平市夏秋冷凉的资源优势,推进特色露地蔬菜、有机旱作蔬菜适度规模开发,设施栽培以西红柿、西葫芦、黄瓜、青椒为重点,露地可栽培茴子白、大白菜、萝卜、胡萝卜等冷凉蔬菜。
继续健全和完善蔬菜标准体系,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物化技术,探索构建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绿色、有机等认证登记和品牌创建,完善全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3]。
推进产销信息平台建设,开展蔬菜产销对接,探索新模式、拓宽新途径,注重经纪人队伍培养,充分利用经纪人信息优势,积极对外拓展市场,畅通高平市蔬菜外销渠道。引导菜农围绕目标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合理安排生产茬口。
认真落实产业扶贫的各项政策和部署,蔬菜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针对贫困地区蔬菜产业发展需要,抓好产业规划和技术指导服务。
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围绕绿色生产、标准化生产、安全生产等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观摩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切实加强蔬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行业指导工作,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蔬菜安全生产事件。指导蔬菜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科学用药。抓好蔬菜田间地头涉氨制冷储藏库、蔬菜生产温室、大棚等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强与气象部门协作沟通,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要制定应急预案,强化技术指导,减轻灾害损失。加强农情、灾情、产销预警等动态监测和信息上报工作。积极与统计部门沟通对接,对面积、产量等重要数据及时会商预判,准确把握生产趋势,确保蔬菜生产安全和市场稳定供应。
抓好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实施,强化对近几年实施项目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批复的内容,督促项目单位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建设达标达效。督促项目单位建立健全有关档案,认真总结经验,做好绩效考评,发挥项目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蔬菜产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部门,必须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加大政府引导力度,统筹解决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整合农业、水利、农开、电力、金融等相关资源,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扶持,协调金融部门为蔬菜生产企业提供资金绿色通道,为全市蔬菜产业做大做强提供资金保障。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园的带动作用,形成集聚效应。立足本地市场环境,积极开拓外地市场。
增加对蔬菜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病虫害的预报水平,建立健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加快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筛选主导品种;引进推广高效率生产技术及设备;引进、开发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新技术;同时加大对菜农的技术培训,优先提高菜农科技素质和经营能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蔬菜生产经营主体。
加强和蔬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紧密联系,加快蔬菜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原则,一方面多方邀请蔬菜专家、学者、教授培训,指导蔬菜生产;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技术人员、企业负责人和生产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科技能力。
把蔬菜产品质量作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一是强化蔬菜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行生产标准化,通过严格蔬菜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全程监控,实施产品可追溯制度,逐步实现生产档案可查询、流向可追踪、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强化蔬菜品牌建设。积极打造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品牌,形成“市有大品牌,企业有知名品牌”的格局,通过品牌建设牵动产业发展。积极参加全国的蔬菜产品推介会,扩大高平市蔬菜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务,引导蔬菜种植大户、企业、合作社等学习技术推广内容,及时了解产销信息,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
蔬菜生产经营者防范和抵御灾害性风险和价格类风险的力量薄弱,可通过引入蔬菜设施和青苗保险,建设蔬菜产销平台,帮助蔬菜生产经营主体降低部分风险,对保障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稳定向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