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园,王俊德,杨思诗
(阳泉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山西 阳泉 045000)
盂县地处山西省阳泉市西部,太行山西麓,与河北省平山、井陉,山西省五台、定襄、阳曲、寿阳及本市平定、郊区接壤。东经112.55°~113.49°,北纬37.57°~38.31°,总面积2 442 km2。盂县四面环山,境内山脉纵横,白马山东西横亘,管头梁南北纵贯,把盂县分成东西两个盆地:盂城盆地和西烟盆地。境内最高峰为大梁山,海拔1 874 m。滹沱河畔最低,海拔在500 m。
盂县地理位置偏北,处太行山之巅。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中纬度地区,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炎热,秋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8.7℃,7 月22.3℃,年均降雨量500~618 mm,霜冻期为9 月下旬—次年4 月,无霜期约150 d。
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就是蔬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多样性、营养性和安全性的需求越来越高,“菜篮子”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冷凉蔬菜种植对于保障蔬菜正常供给有重要意义。
冷凉蔬菜是指在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立地条件良好的地区在夏季生产的蔬菜,能够实现与蔬菜的大量上市时间错开,有较强的价格和销售优势。春季时鲜的绿叶菜大量上市,供大于求,是叶菜类的价格洼地,据中国农业信息网数据显示,以菠菜为例,在三四月均价3.2 元/kg 左右,经济效益不高,而到八九月均价5.7 元/kg。长期以来,盂县地区露地大多种植玉米、土豆、小杂粮等传统作物,露地蔬菜种植面积小,生产方式多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面积种植,生产规模小且分散,农户小农意识强,普遍跟风种植,“卖难”现象时有发生,“重果菜、轻叶菜”现象严重,经济效益不高。盂县利用夏季冷凉的气候特点,发展规模性的露地冷凉叶菜类对丰富本市及周边蔬菜种类、保障蔬菜供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重大意义。
冷凉蔬菜生长需要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空气质量好等条件。盂县整体海拔较高,夏季日平均温度在23℃,符合冷凉蔬菜的生长需求,其生长季正好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蔬菜上市错开,发展优势明显。每年7 月—9月,山东、河北、河南以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叶菜类生产进入淡季,而气候冷凉地区此时正处于叶菜蔬菜生产旺季。阳泉距离太原、古家庄、北京距离近,交通便利,适合生鲜蔬菜的运输销售。
盂县耕地面积大、连片性强,尤其是盂县西部地区,耕地集中连片便于田间管理,平均海拔在1 000 m 以上种植夏菜,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分和热量条件发生改变,能满足不同品种夏菜的种植和不同时间市场的供应,而且阶梯状种植还具有保持水土的意义更有利于发展露地冷凉蔬菜。盂县孙家庄镇禅房村,位于盂县县城东北15 km 处,自然条件符合冷凉蔬菜种植的要求,2019 年利用这一优势,发展以菜花、菠菜、茼蒿、甘蓝、香菜、大白菜、乌塌菜为主的冷凉蔬菜示范种植6.67 hm2。村里种植的有机菜花和茼蒿等蔬菜销往北京、石家庄市场。除了外销,村里还将部分蔬菜免费发给村民。冷凉蔬菜的种植还为村里和周边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从2019 年的示范种植情况看,生产形势良好,示范效果初显,为解决阳泉市长期存在的“重果菜、轻叶菜”问题找到了一条新路,为阳泉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到了一条新路,为充分利用阳泉市高海拔冷凉农业气候区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新路。
阳泉市、盂县两级蔬菜中心配备完善的蔬菜专业技术人才,可根据基地生产需要,为基地提供各个生产阶段的技术支持,制定详细的技术服务配套方案,解决基地的后顾之忧。市、县蔬菜中心在蔬菜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期,选派技术骨干,为基地生产人员进行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育苗、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现场培训,并建立线上咨询渠道,提高从业者的职业技能,确保技术更新及时、实用高效。
叶菜类蔬菜的根系浅、种植密度大、生长期短,因此,对土壤肥水条件的要求较高。水资源供应不足,会导致植株和叶面积变小,色黄而粗糙、纤维多,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减少。叶菜类蔬菜的可食用部分比例大,归还给土壤的养分相对比较少,所以,带走的养分多;对某些养分有特殊需求,对磷、钾和钙的需求量大,对缺硼、缺铁、缺锌和缺钼比较敏感。
阳泉市普遍存在缺水现象,缺水行业为农业,其中盂县缺水最为严重,农业缺水率达57.79%[1],部分蔬菜生产基地没有配备完善的灌溉系统和充足的水源供应,阳泉矿区的基地发生过定植后因水源不到位,定植水延后,导致定种苗成活率低,给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发展露地冷凉蔬菜应规划配套的农田灌溉设施,以满足基地蔬菜的正常生产。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推动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现代农业呼唤新型职业农民,有技术的青壮劳动力是现代农业的希望[2]。近年来,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较多,青年一代的农民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为:认为务农收益低、付出劳动成本大、条件艰苦,不愿意在村里务农,同时为了后代的教育,外出打工、迁移并定居城市成为农民的普遍愿望。因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的村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都较弱,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规模。
露地冷凉蔬菜在播种、生长期管理和收获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虽然地膜、喷灌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部分对人工的依赖,但还远远达不到实现农业现代化,人工的缺乏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针对我国蔬菜连作障碍、土传病虫害高发、化学农药的使用仍是主流防治手段等现状,露地栽培形式下也普遍发生,露地冷凉蔬菜基地形成种植规模后,若多年种植同种蔬菜作物,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大量繁殖和积累,使病虫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而减少产量、降低品质,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同时,重茬连作还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蔬菜抗病、抗虫力减弱,病虫害频发,防治成本和难度增大。
发展露地冷凉蔬菜,要加大配套“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投入使用,降低成本、缓解用工不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节水方面,除在传统的修建机井和蓄水池的基础上,要引进抗性较好的蔬菜品种和节水新技术,改变灌溉方式,加大节水力度,保障露地蔬菜水源的正常供应。
露地蔬菜集中连片种植,生长期一致,病虫害发生时间大致相同,可以在集中连片的地块进行群防群治,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在露地冷凉蔬菜的种植中,应当推广使用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控的技术,降低农药的使用,减轻病虫害防治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既能保证防治效果,又能使蔬菜的品质获得提升[3]。
从产销层面看,阳泉本地所产蔬菜在市场中占比太小、生产规模偏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高档菜和精细菜占比小,产区与销区难以建立相对固定的供货渠道、占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应建立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
近年来,人们对蔬菜的新鲜度、营养性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加快建立蔬菜冷链物流,对于促进露地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发展露地冷凉蔬菜,不能仅限于产地销售,要打通市场销售渠道和平台,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形成有影响力的本地冷凉蔬菜品牌。
发展露地冷凉蔬菜的基地,要通过选育、引进抗病性和抗性好的蔬菜品种,提升栽培管理技术,使用有机肥,综合防治等方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生产合格蔬菜,确保人们的蔬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