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史艳芬,罗文梅
(馆陶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邯郸 057750)
馆陶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地形以壤质土冲积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该县年平均气温为14℃,年日照时间为2557h,适宜作物生长。目前该县主要栽培玉米、小麦、棉花等农作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1.86万hm2,平均产529kg/667m2。文章以河北省馆陶县为例,主要讨论玉米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玉米的栽培涉及到播种、施肥、灌水、除草等多种农事操作,并需要根据玉米生长特点进行合理栽培,以保证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但是,在实际栽培中,大多农户往往依靠自身经验进行栽培,不重视对栽培密度的有效控制,也不关注土壤深翻是否彻底,在肥料方面随意使用农家肥,从而导致栽培缺乏合理性。
病虫害是玉米生长的重要威胁,病虫害严重时期不仅玉米产量质量下降,地方也会出现生态环境问题。据相关文献反映,2017年馆陶县三代玉米螟发生程度重,平均一百株有近50头玉米螟,二点委夜蛾、棉铃虫、蓟马等虫量均高于去年,玉米大斑病、玉米锈病局部偏重发生,这表明馆陶县存在病虫害防控不足的问题,尚未建立起长效的病虫害防控机制。
随着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被逐渐应用于玉米栽培中,如精准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智慧农机、物联网病虫害监测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玉米栽培效率,增强了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但实际上,馆陶县在玉米栽培上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不够。尽管全县的玉米机收率达到了90%,但是种子处理、播种、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机械化程度依然不高,不少地方仍然应用传统栽培技术栽植玉米。
针对玉米栽培缺乏合理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注重玉米栽培技术的大力宣传,同时组织专业队伍深入到各个村中,对农户的玉米栽培进行有力指导,从而提升栽培的合理性。馆陶县为解决长期存在的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的问题,开展玉米科学施用配方肥的技术指导工作。由县农牧局组织土肥站、农情、植保、科教等技术人员,从100个村中取土样,采用化学手段检测其土壤营养状况,基于检测结果为不同的乡村制定针对性的配方施肥方案,并派人员深入乡村中进行玉米配方肥技术指导,拓展了农户的视野,同时强化了他们的玉米配方施肥知识,为其增产增收奠定了扎实基础。
针对病虫害防控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推进病虫害综合防控。立足于实际,从玉米生长、病虫害习性、防控效果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基于病情虫情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对此,馆陶县南徐村乡前许庄村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经验。该村在玉米4到6叶这一夏管的关键时期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有利于提升防治效果,减少施药对下茬作物的危害。对于防治二点委夜蛾,该村采用将麦糠、麦茬隔离玉米苗的做法;对于防治玉米螟、蓟马、棉铃虫等危害性较大的害虫,该村选择在无风天的上午九点前、下午四点后喷施化学药剂,以防止玉米减产;对于防治草地贪夜蛾,该村选择使用性诱捕器、黑光灯以及高空灯,并要求农民一旦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及时拨打地方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电话。
针对先进技术应用不够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要选择适宜于地方特点的先进技术,同时建立先进技术示范项目。馆陶县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导下,以农业全程机械化为引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地方实际建立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包含玉米指夹式高速精播机械作业试验、精准变量高效植保机械作业、玉米籽粒收获品种和机械作业、高效节水机械作业、“互联网”+智慧农机装备等试验示范,为推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不仅影响着地方玉米产量与质量的提升,也关系到地方种植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基层单位而言,应当深刻把握地方玉米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地方实际发展情况与物候特点,从技术示范、技术推广、技术指导等多个方面入手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以保证玉米的实际产量与质量。身为基层工作人员,也需要提升自身专业技术素养,加强自身的工作反思,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优化自身工作模式,以满足基层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