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夏粮收获已近尾声,丰收已成定局。夏粮收购工作已全面展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好今年的夏粮收购信贷工作尤为重要。今年的夏粮市场走势如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持粮棉油收购政策有哪些变化?记者24日专访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助理朱远洋。
今年夏粮生产形势良好,全国各地已全面开秤收购。据有关部门预测,小麦总产量在1300亿kg左右,同比持平略增。
“从近期对安徽、江苏、河南等省份调研情况看,今年以来优质小麦收购价格稳中有升,当前主产区平均收购价格为0.58 ~ 0.59元/kg;普通新小麦收购价格则在0.53 ~ 0.54元/kg,需要启动托市收购。”朱远洋说。
朱远洋介绍,随着土地流转量增加,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与用粮企业的订单生产增多,粮食生产品质呈优良化趋势,给粮食收购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
对于今年夏粮市场走势,朱远洋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是供给充足。近年来,我国小麦和稻谷供大于求特征明显,每年产需余量在50亿kg和150亿kg左右,加上最低收购价政策连年大范围启动,小麦和稻谷政策性库存持续增加,已经分别比2016年同期增加500亿kg和435亿kg,目前的库存水平能够保障一年的供应能力。
二是需求稳定。由于我国粮食库存充裕、供给宽松,市场运行较为平稳。国家持续加大政策性粮食库存竞拍投放力度,粮食加工企业大量收购存储普通小麦的意愿并不强烈。
三是夏粮过渡性存储的“蓄水池”任务需要托市收购来完成。随着夏粮即将大量集中上市,市场无法完全消化新麦,将产生部分过渡性存储需求。在供大于需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价格下跌,因此预计今年新粮收购价格将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上下,小麦和早稻最低收购价预案仍需要启动。
朱远洋说,今年是实行最低收购价限量收购的第一年,农发行提前做好预案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托市收购资金供应,有效发挥政策性收购的托底作用。
“目前农发行已筹措信贷资金1000亿元,全力支持今年夏粮收购。”朱远洋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抓好今年的夏粮收购信贷工作,对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更为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朱远洋说,近年国家大力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市场化收购比例稳步提高。农发行主动顺应改革发展形势,在全力做好政策性收储信贷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市场化粮食收购支持力度。
——把支持政策性托市收购和市场化收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无论政策性收购,还是市场化收购,都是解决农民售粮变现的重要途径,既要认真执行托市收购预案,发挥好政策托底作用,又要支持多元主体入市。
——继续坚持在不“打白条”的前提下防控风险,认真落实“多收粮、收好粮、防风险”的总体要求,积极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各类主体入市收购。
——确保扶贫贷款支持力度不低于去年。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抓好粮食收购,顺利售粮变现,是稳定农民基本收益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夏粮收购资金贷款集中投放的有利时机,引导其通过粮食购销、用工就业、定向捐赠、生产补贴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
今年农发行加大收购资金及时支付力度,确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粮食收购时效性强、笔数多,农发行要保证粮食收储企业收购资金支付需要,决不能因为我们工作原因影响农民售粮款的及时支付。”朱远洋说。
农发行“因企制宜”创新推广贷款新模式,针对不同市场主体、不同经营模式、产业链上不同经营环节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积极稳妥做好市场化收购信贷工作。
朱远洋说,市场化是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方向,支持市场化收购也是农发行粮棉油收购信贷工作的大趋势。无论托市收购启动与否,都要根据粮食购销形势,研究制定支持市场化收购策略。
“农发行将进一步加大信用保证基金‘通辽模式’、粮食批发市场的‘竞拍贷’等管用实用模式的推广应用。继续研究完善‘供应链贷’‘保值贷’‘粮港通’等新型贷款模式,紧密依托粮食产业链,加大延伸信贷服务,完善封闭运行管理,强化系统风险把控能力。”朱远洋说。
“当前,粮棉油信贷风险防控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要强化基础管理,有效防控信贷风险。”朱远洋说,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把风险和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积极主动应对复杂形势,及时研究措施,要切实加强贷款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测,切实增强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前瞻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