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兴健,付 美,袁金华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36;2.阿坝州马尔康市卓克基学校,四川 马尔康 62400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在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是中国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当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面对的都是深度贫困。深度贫困之“深”,一方面体现在自然方面是位置偏远、生存条件恶劣;另一方面在社会方面是文明程度低、各方面发展滞后。在这些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是脱贫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意识缺失,缺少致富途径。
为了更好的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全国各地派驻村工作队深入各贫困村。马尔康市白湾乡年克村的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干部一起,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抓手,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年克村属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白湾乡,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高原藏区,属高山峡谷地带。年克村毗邻317国道,全村为双江口水电站淹没区。年克村共辖2个村民组37户225人,多为嘉绒藏族,贫困户3户21人,已于2019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驻村工作队入住年克村后发现年克村实现脱贫致富需要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方面开展诸多的工作。年克村贫困人口少,依靠外部的推动力使脱贫得到了明显效果,但全村政策转移性收入占比较大,自身脱贫的内生动力较差,无持续稳定的生产收入。
(1)部分村民自我的脱贫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
(2)生产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以村民零散种植为主,离现代化规模化有很大距离,保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压力较大;
(3)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无适合的生产经营项目,缺少自我“造血”功能,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给贫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经济收益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正处于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只有激活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帮扶与内部自我脱贫的“双轮驱动”,通过产业发展和提升就业能力,才能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贫困人员才具有持续增收致富的途径。
基层党组织在脱贫致富过程中对于激发、调动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方面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年克村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强抓党建促发展,党员引领助脱贫”的思路,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全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年克村同马尔康市卫计局、中国电科29所总装党支部开展了“党建来领航、共建促脱贫”的结对共建活动。通过共建活动实现了机关、企业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双赢的良好格局,有力助推年克村脱贫奔康。
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归根到底,农民群众才是实现脱贫致富的主体。因此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必须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贫困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务工经商和就业增收的能力,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2.2.1 培养党员干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阶段,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建强基础党组织,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年克村共有党员18人,其中40岁以下只有4人,文化水平均为初中及以下水平,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水平较低。白湾乡党委以及驻村工作队从2018年开始,大力发展年轻党员,将本村的优秀人才加入党员队伍,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同时通过将村党员干部送到崇州、嵊州等先进发达地区学习培训,拓宽视野、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助力脱贫攻坚。
2.2.2 开办识字扫盲班,扶贫先扶智。年克村受地理环境及历史条件限制,全村225人中未上过学的有100人左右,约占全村总人数的45%。人员文化水平低,对于扶贫政策不能较好理解、对新信息的接受能力差。年克村驻村工作队针对村民的需求,精心编制识字教学课程,采取课堂教学、现场实训和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3 专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帮扶单位以及马尔康市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局等多次组织村民开展精准扶贫劳动技能培训。在2019年就组织了烹饪、电工焊工、刺绣、藏画、农作物栽培等培训班,传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道,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
2.2.4 重视青少年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展教育是提高扶贫工作实效的前提,是“斩断穷根”的利剑,是增强贫困人口自身脱贫致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增强科学文化知识,对于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综合素质,提高家庭经济增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年克村驻村工作队将教育政策宣传到每一户村民,确保全村适龄儿童无失学现象,近20名就读大中专以上学校,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精准扶贫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在贫困地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让贫困家庭具备“造血”能力,具有持续的经济来源,这是彻底摆脱贫困的根本。因此,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家庭稳定收入的有效途径,成为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2.3.1 壮大集体经济,做好精准扶贫。巩固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促进年克村发展,实现农民脱贫以及共同富裕的重要方法。年克村位于川西高原,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又毗邻317国道,交通便利,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干部因地制宜建设了“藏式农家客栈”作为年克村的集体经济。同时又利用双江口大型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大好契机,以场地租赁给施工单位的方式实现了集体经济年收入7万元,为年克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贫困村的摘帽退出提供了经济支撑。
2.3.2 加强扶贫协作,拓宽就业渠道。为了大力促进贫困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致富增收,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积极组织村民参加“绍兴嵊州—马尔康—成都崇州”的就业扶贫招聘会;同时积极推进“万企帮万村”的精准扶贫行动,实现嵊州市水务集团同年克村的村企携手奔小康的合作,有效的建立了“脱贫共抓、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方式,推动了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为群众增收致富打开了快捷通道。
2.3.3 发展电子商务,有效助农增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助推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在我国的贫困地区,生活环境比较艰苦、交通不够便利,造成这些地区资源紧缺、消息闭塞,严重限制了其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这些地区可通过网络及时的获取最新的资讯,同时通过实施“快递下乡”工程,使乡村的物流体系得到了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贫困地区致富提供了一条新出路。
川西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年克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本地产的花椒、白湾海椒、高山虫草等特产独具特色,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对产品的包装推广,利用电子商务,能解决以前销售困难的问题,有效的帮助村民实现增收。
年克村经过激发贫困人员内生动力、发展集体经济、产业扶贫、企业帮扶等多项措施有效的实现了村民的经济增收,但也存在是水库淹没区无法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造成生活条件较差、产业未形成规模、集体经济单一等问题。
在党的十九大报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际,马尔康市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同时随着双江口库区移民搬迁的有力推进,年克村迎来了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整体搬迁的乡村应将移民新村建设和移民安置工程相结合,在新村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旅游开发的视觉因素,围绕嘉绒“磊石为室”的传统石木碉楼式建筑风格,保持区域人文风貌的原生性和本土性。同时应结合水库的开发和安置点的资源环境打造个性化的旅游项目,形成特色嘉绒藏族文化氛围旅游环境。比如:湖滨观景栈道及水上观光、生态种植及采摘、自驾营地藏式烧烤及锅庄表演等。
双江口水电站位于大渡河上源,坝高312米,建成后将会是世界上最高的水坝。水电站建设之初就以生态为根本创造和谐环境,届时将是一个与高山峡谷、青山绿水浑然一体的绿色工程。年克村搬迁后将会处于水电站的旅游核心区域,“青山矗立,碧水中流”,高峡平湖生态景观是双江口水电站带给年克村乃至马尔康市最大的旅游红利。利用淹没区湖面宽阔、水岸较宽地带开展各种水上运动、水岸活动,开通水上观光旅游线路,提供山水观光体验。年克村应大力依托双江口水电站的建设打造高原平湖观光、民俗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将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增收致富。
特色农业种植作为是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特色农业种植,因地理环境以及自然气候的不同,各地的特色农业种植项目有很大的差异,我们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种植的好项目,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年克村属川西高原峡谷区,库区搬迁后居住区海拔在2500米以上,具有“冬干夏热、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农业土壤呈垂直分布,表层结构良好,土壤质地良好,pH值为7~7.5。根据年克村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可选择白湾 海椒和羊肚菌等菌类来发展特色种植业。
“互联网+农户+企业”的新农业发展新模式已开辟了农业转型的新路子,在国内多个地区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年克新村发展农户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专业公司,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一村一品”,引导村民逐步把产业做大做强。
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是现实脱贫攻坚的坚实基础。只有激发出贫困群众的脱贫的意愿和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劳动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就业能力,从而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确保精准脱贫的质量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