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礼祥
(水城县东部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贵州 六盘水 553019)
水城县气候优势明显,四季气候较温和且雨量充沛,夏季凉爽,这些得天独厚的大自然优势,很适宜猕猴桃的生长。水城县虽以猕猴桃产业为主,但该县并非猕猴桃的原产地,而是2000年从四川引入,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发挥本地气候独特、可以让猕猴桃成熟期提前的优势,并对猕猴桃进行改良,使其口感更佳甜美,香味更佳浓郁,风味独特,获得竞争优势。其中“黔宏牌”红心猕猴桃、“凉都红心”猕猴桃更是获得了多种荣誉,成为该县的知名品牌,部分产品的单价最高达到逾110元每千克,价格是四川猕猴桃的近三倍,为该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水城县海拔处于600~2900m之间,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mm左右,且该县城江河资源充足,这些都是猕猴桃生长的有利因素。因此该县民政局决定选择猕猴桃引进种植,发挥当地地理优势,获取经济效益。
虽然总体环境适合猕猴桃的生长,但不同品种的猕猴桃对于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不可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海拔选择合适的品种;但如果只有单一品种的果苗,容易产生大面积的虫害,让作物面临大量减产的危机,影响该县当年的收益。因此在种植过程中,果农还要考虑配种其他品种的猕猴桃,如软枣猕猴桃等,以最大化地发挥当地地理优势。
在发展初期,大部分农户的经济水平较低,难以支持产品的初期投入,即便投入了,也难以应付后期可能的风险,变得更加贫困。为了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水城县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大力资金方面较为雄厚的民营企业,让农民和企业分别以土地和分别入股,共同建立猕猴桃生产基地,既然农民分散了风险,又让企业获得了利润空间。同时该县大力推进“三变”概念,让企业和股东能够共同发展,经济利益共享,实现共同富裕。
水城县一直牢记“三变”政策,实现了企业、农民、村庄三者的共同发展,农民成为了基地的拥有者之一,不再是单纯的打工人员,而是基地的主人,会更加调动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将分散的个体种植整合起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培育工作,同时制定了统一的产品标准,让普通的农产品真正成为了商品,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和种植效果,让产业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的良性发展。
农民和企业都是基地的所有者,处于平等的地位。过去农民一般都是以企业的务工人员的身份存参与到种植活动中去,缺乏主人公意识,因此往往会以机械性的、重复性的态度来看待种植工作;但成为基地的拥有者后,农民的态度会更加积极主动,这种利益共享的方式,会促进产业的积极发展。
目前县城或农村因为就业机会少的原因,导致大量的中年人、年轻人流向大城市,许多地方常住人口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种植基地的发展会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从业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青壮年留在当地,引发人才回流,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一方面又可以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商业萧条等社会问题。鼓励他们多学习农业知识,多创新种植方法,成为新时代的专业化农业人才,迎来产业的更好发展。
通过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的例子,笔者认为,政策的支持是首要启示。任何产业的发展,前期都必须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要选择合适的产业,制定相关的招商政策,吸引企业的投资,从而将贫困户聚集起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产业共同发展,成功脱贫;其次要提升整体素质,脱贫的根本在于让农户掌握一技之长,提高技能水平,实现收入的增长;最后,产业扶贫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农户增长收益提高经济水平,因此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这一基本点,让农户的农产品能及时变成商品,实现经济利益。
基于此,本文中笔者首先进行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的分析,之后以此为基础论述通过何种途径可以实现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希望可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