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生,陈永生*,管春松,杨雅婷,崔志超,李正龙
(1.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2.临海市西兰花产业协会,浙江 临海 317000)
西兰花又名青花菜、绿花菜,是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因其具有营养丰富、产量高、抗寒能力强等优点,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种植户的青睐,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而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的日益突出,西兰花生产出现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西兰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1]。与此同时,西兰花目前的生产方式仍以人工作业为主,缺乏适应现代农业的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模式,生产效率较低;加之化肥农药使用不规范,种植茬口安排不合理,加剧了农产品安全问题并限制了销售价格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西兰花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对应的改进措施更是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西兰花总面积约10万hm2(150万亩),有设施大棚种植和露地种植2种方式,其中露地种植面积占比80%以上。根据种植时间的划分,西兰花可分为秋冬西兰花和春夏西兰花,秋冬西兰花主要分布于江苏苏南、苏北地区,浙江台州、宁波地区,湖北荆州地区,山东泰安、莱西地区,福建莆田、漳州地区;春夏西兰花主要分布于河北坝上、甘肃兰州、云南高原等地,总产量150万t左右,占全球总产量的7%左右。2019年发布的西兰花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今后5~10年我国西兰花种植面积将继续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缓,最后趋于稳定,预计2025—2035年我国西兰花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6.7万~20.0万hm2。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将成为西兰花主要集中优势产区,长江流域、沿海各省(水资源丰富)将成为新的快速种植和贸易区。
我国西兰花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的最大隐患是其种业长期以来受他国控制,日本坂田及欧洲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公司培育出的绿雄90、耐寒优秀、炎秀、强汉等品种长期占据我国西兰花种子供给的垄断地位,主导我国西兰花种子价格,严重制约着我国西兰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严重影响农户种植效益。针对西兰花产业对品种的强烈需求,但其种业却相对脆弱的现状,2018年5月,农业农村部设立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建立新品种、新材料筛选评价测试示范点。2019年1月,中国西兰花新品种发布大会在浙江台州召开,展示了一批具有替代国外品种潜力和重大推广应用前景的西兰花新品种[2]。目前,自主育成的品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10%。
西兰花种植通常采用垄作,包括宽垄和窄垄2种形式,1年种植2茬。江苏、山东、河北平原地区一般采用宽垄5~6行种植,垄面宽300 cm,垄高15 cm以上;浙江、福建等坡地多、田块小的地区一般采用高窄垄单行或双行种植,单行种植垄面宽度40~60 cm,垄高25 cm以上,双行种植垄面宽度70~80 cm,垄高20 cm以上。用于市场销售的西兰花667 m2栽植3 399~4 000株,速冻加工品种为2 500~3 000株。
西兰花生产的主要环节包括施基肥、耕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追肥、植保、灌溉、中耕除草)、收获、尾菜处理等环节。施基肥环节有圆盘撒肥机、抛肥车等作业机具;耕整地环节有旋耕机、深翻机、开沟机、起垄机、复式作业机等,可满足各种整地需求;育苗、移栽环节有育苗播种流水线、半自动移栽机和全自动移栽机;植保环节有无人机、动力喷雾机、水肥一体化、中耕除草等作业机具和设备;收获环节目前缺乏适用的作业机械,可通过田间搬运车减轻劳动强度;尾菜处理环节主要有秸秆粉碎还田机。西兰花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仍需进一步研发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及机械。
根据调研数据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第1部分:种植业行业标准》内容测算,我国西兰花耕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约为35%,其中耕整地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栽植环节和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移栽机械因育苗技术配套、作业效率低、机具价格高和适应性差等原因一直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收获机械因西兰花生长期不一致,难以进行统一作业,现在还处于空白状态,仅有处于试验阶段的收获辅助平台和田间搬运车,移栽及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不足20%。
随着暖冬现象的出现,西兰花病虫害不断加剧,部分农场和合作社难以做到统防统治,导致虫量反复回升,达不到扑杀的目的。农药使用不合理,甚至个别农户使用高剧毒的辛硫磷、毒死蜱农药治虫,农残超标现象严重,特别是速冻西兰花原料的腐霉利(速克灵)、矮壮素超标严重,严重影响了西兰花产品的出口和食用安全。
一方面,西兰花品种繁多,种植模式多样,缺乏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意识,特别针对农机农艺融合、水肥管理和植保作业等方面,难以进行统一规划,作业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大部分菜农跟风严重,没有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种植的指导思想,容易导致上市时间冲突,拉低西兰花销售价格。
通过对西兰花主产区的调研发现,目前很多家庭种植户接触农业机械的渠道非常有限,主要作业机械是手扶式拖拉机配套耕整地装备,其他环节基本靠人工完成。有些农户过分追求低价,通过网络购买农机具,但缺少售后服务和操作培训,机具作业质量一直难以满足生产要求,因此,西兰花主产区农业管理部门应联合农机推广部门、农机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进一步提高西兰花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活动覆盖面;强化农机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提高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针对关键环节作业机械,投入专项经费进行优化选型和开发。
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是以传统人工作业为主,农艺要求和种植模式难以满足高效生产的要求,因此,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西兰花生产特点,开展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并针对西兰花生产的耕整地、栽植、管理和收获等环节,规定详细的作业流程和作业质量要求,形成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逐步推广复制。
邀请农机和农艺专家,针对西兰花品种选育、年度茬口安排、耕整地、移栽、水肥管理、植保和收获等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开展定期培训。通过与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培养农业机械操作、维修和保养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