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姣 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学校
目前在小学体育阶段的教学中确实还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课堂上,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其主要的表现是,体能素质好的学生在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时,他们觉得任务过于简单,轻而易举就能完成,容易产生自满,练习时就会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体能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在接受老师的任务时,感觉任务、标准过高,很难完成,他们容易受到打击,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怎样去调动不同差异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让学生由 “要我练” 转变成为 “我要练”,确实是我们每一位体育老师需要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选取下李朗小学水平二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人数160;80 人实验班,80 人对照班。
试验前进行摸底测试,实验组按测试成绩分层四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比进行分组。实验组每次上课是根据成绩排名来进行站队的,比如:有跳绳队形、跑步队形、仰卧起坐队形等;而对照组是传统的四列横队。对照组和实验组上课内容一样,练习组数一样,但是实验组的练习要求不一样。实验组是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提出练习要求,对照组则是一刀切的教学。一个学期后进行数据对比。
表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形态
在开展教学前,首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身体形态指标分析。从表1 可以看出,身高与体重测试结果如下,身高P=0.922>0.05;体重P=0.724>0.05。其次,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分析,从表2 可以看出,肺活量P=0.859>0.05;50 米跑P=0.866>0.05;坐位体前屈P=0.09>0.05;仰卧起坐P=0.088>0.05;一分钟跳绳P=0.708>0.05。因为,实验前身体形态的两项指标的P 值都大于0.05(P>0.05);实验前5 项身体素质指标的P 值都大于0.05(P>0.05),所以,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显著性差异,可以做实验。换句话说,就是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在同一个水平上。
表3 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分层分组教学,身体素质的五项指标的P 值都小于0.01,所以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肺活量从1507.69 提高到2598.69,提高了72.40%;50 米跑从10.38 提高到8.91,提高了14.16%;坐位体前屈从6.30 提高到9.34,提高了48.25%;一分钟仰卧起坐从22.13 提高到33.51,提高了51.42%;一分钟跳绳从81.50 提高到157.09,提高了92.75%。从以上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出,分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体能潜力,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表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数据分析
表3 实验班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数据分析
表4 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数据分析
表5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形态
表6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数据分析
从表4 可以看出,对照班虽然是常规体育教学,身体素质的五项指标的P 值都小于0.01,所以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肺活量从4124 提高到1839,提高了29.160%;50 米跑从10.12 提高到9.32,提高了7.91%;坐位体前屈从7.19 提高到11.03,提高了53.41%;一分钟仰卧起坐从24.21 提高到29.74,提高了22.84%;一分钟跳绳从84.79 提高到116.76,提高了37.70%。
首先,从表5 可以看出,反映身体形态的身高与体重指标,因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后身高P=0.675>0.05,体重P=0.399>0.05,所以,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身体形态无显著性差异。其次,从表6 可以看出,反应心肺功能的肺活量、反应爆发力的50 米跑、反应腰背力量的一分钟仰卧起坐、反应有氧运动的一分钟跳绳,这四项指标的P 值都小于0.01,所以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则说明分层教学的开展对于身体素质的提高更有效。
1. 分层分组能有效的解决学生之因个体差异而导致的 “吃不饱” 和 “吃不了” 的现象,能能极大的提高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 通过一学期的实验研究,实验班的身体素质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班,肺活量、50 米跑、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的P 值都小于0.01,则说明合理的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缩小学生间的差异有显著效果。
1. 在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 分层分组教学时,每次的教学任务布置教师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设计,尽量让每位学生能得到最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