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农村中小学开展书法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2020-12-14 05:54:04单信
关键词:书法课书写书法

单信

摘 要: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书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书法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冶学生情操,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但从当前农村地区开展书法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 农村 书法教学 可行性分析 实践措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3.019

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促使中小学教育受到了关注,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应当提高对书法教学的重视度,这不仅符合核心素养教育观念,同时也是推动农村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小学开展书法教学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教学措施。

一、核心素养下农村中小学开展书法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汉字具有久远的历史,经过不断演变现留存下来了隶书、行书、正楷等多种不同的书写风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汉字的结构和偏旁,在整体上对汉字的外形有一个初步把握。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

书法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若想掌握其精髓,需要不断地练习。而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效的书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刻苦的精神,在困难中不断突破,提高自身书法水平,长期的练习,可以使小学生变得坚强勇敢,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帮助。

(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书法教学,学生在临摹名家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名家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从中学习到良好的品质,有助于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未来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开展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书法课教育的重视

从目前农村中小学开展书法教学的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并没有配备专业的书法教室,在书法课程时间设置上也不合理,这是由于学校、教师对书法教育认识度不够导致的。甚至还有部分农村学校将书法课挪作文化课,而仅有的书法课,无论是在设备上还是学生学习工具方面,都存在不足,导致书法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

(二)书法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农村学校各项条件有限,所以书法教育的开展受到了很大影响,虽然有的学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过于注重智育,忽视了美育,从而严重影响了书法课的正常开展。

(三)教学模式陈旧

从目前中小学书法教学情况看,存在教学模式陈旧的现象,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对学生书写技法的培养,不仅仅只是教学,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在农村开展书法教学,教师并没有激发出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对书法学习不积极,致使教学效果不好,总之,农村中小学的书法教学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三、核心素养下农村中小学开展书法教学的具体实践措施

(一)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加强对书法课教育的重视

通过对农村学校书法教育状况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在农村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现有对书法教学的观念。

首先,在農村地区学校建造书法专用教室,提高书法教学地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置专项教学资金扶持书法教学,从而确保书法课正常开展。其次,需要制定相应的书法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同时,要给书法教学配备最基本的教学设备及工具,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辅助书法教学,丰富书法教学课堂内容和形式,全面提升学生对书法教学的重视度。

(二)加强书法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书法课教学质量

在农村地区开展书法教学,首要任务是提升书法教师的综合能力,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书法的最直接接触者,教师的能力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首先,要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可以聘请专业的书法教师到学校中为教师提供指导,并参与到制定教学计划中,通过系统的培训,帮助书法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及书写技能。其次,作为书法教师,自身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进修,利用现有资源不断丰富书法方面的知识,并在不断实践中,积极改变固有教学思想,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从而提升书法教学质量。最后,学校还可以选择书法素质较好的老师担任学校书法、美术教学等方面的工作,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三)实施快乐教学,提升学生体验

书法课本身就相对枯燥,需要学生安静地书写,这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再加上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阶段,难以集中精力去练习,为此,教师需要从学生兴趣点出发,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书写环境,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提升学生书写自信心,这样学生会更自信,对上书法课更有兴趣。

1.开展书法大赛,提高学生成就感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认可和鼓励,所以,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书法比赛中体验到成功,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例如,可以定期举办优秀作品展,每学期进行一次书法比赛,而后在每学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现场书写活动,进行评比,并收集学生的好作品,展示到校内宣传栏中。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展示出来,提升学生自信心,同时也促使家长提高对学生书法学习的重视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书法的投入。

2.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开启一节新课时,情境导入可以说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兴趣。以“半包围结构”教学为例,教师要注意导入环节,可以引入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入一些旅游景点,让学生观察视频或者图片中体现传统文化的老街牌坊,利用此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书法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自行总结半包围结构字的分类和书写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成效。

3.学会欣赏,培养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

书法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可以带给人视觉上的充分体验。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书法作品进行欣赏,从汉字的笔画、结构等进行分析,感受到笔画的自然、流畅。在这样的欣赏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观察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书写,而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佳作,激发书法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此外,还可以欣赏书法视频,为学生播放书法视频,将正确的笔画写法、书写速度、节奏、坐姿、握笔姿势等展现给学生,从而有效增强学生书法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在农村中小学开展书法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通过有效的书法教学培养学生写出规范、正确、美观的汉字,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更深一层地了解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优秀文化,从而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 潘晓莲《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小学书法教学》,《品位经典》2020年第45期。

[2] 郭鑫伟《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书法教学现状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34期。

[3] 张彦飞《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城乡接合部小学毛笔书法教学实践》,《学周刊》2019年第56期。

[4] 沈倩、林细平《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书法教学中书法欣赏的多元路径》,《书法赏评》2019年第12期。

[5] 郭金培《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软毛书法教学的融合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第45期。

[6] 陈飞《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的思考》,《江苏教育》2018年第45期。

猜你喜欢
书法课书写书法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书法欣赏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书法
娘子关(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推动书法课型创新优化书法课堂教学
江苏教育(2019年45期)2019-01-14 12:18:05
书法欣赏
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书法课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