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14 00:58宣世雄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教学应用高中地理

宣世雄

摘要:新的地理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我们在指导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和创新学习的广阔空间,让学生获得能力和素养方面的发展。本研究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例,分析其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路径,旨在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引言:

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主学习和探究讨论为主,地理学科知识理论性比较强,知识点记忆要求高,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一种考验。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中的双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启发,学生负责自主构建学习过程,整个质疑、发现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依托自己的知识结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大胆猜想和独立思考,这就是探究学习的开端。

1.探究性教学提问

首先,在教学提问时应当多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要尝试将理论知识融入范例中来引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入剖析,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提高。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要学会搜寻相关的资料来进行问题分析,同时,通过和其他同学交流找到答案。如教材中涉及的“全球变暖”、“厄尔尼诺”、“臭氧层空洞”等问题,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然后在课上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有的同学认为是地球气候同期变动所致;有的同學提出“全球变暖”会带来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有的同学提出“全球变暖”可使南极大陆冰雪融化,植物得以生长,海面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收获知识,同时积累探究学习经验,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2.分组探究学习

分组探究是重要的探究学习方式。学情调查是我们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以学情调查结果作为依据,我们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实现优势互补[1]。在划分学习小组的时候,尽量让小组成员都有参与机会,但是在成员职能划分的时候就要立足学生特点,比如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作为小组长,协调成员关系、分配任务。在课堂探究学习中,教师也要照顾不同成员之间的差异性,给出难度具有阶梯性特点的学习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习惯和意识,逐步摆脱自我中心主义思想影响,获得合作学习能力,而不是让探究活动成为少数优等生的独有舞台。如在学习“城市化”内容时,笔者会依次给出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促进城市化的动力、发展中与发达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和主要特点、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主要区别与联系、城市化过程中所引发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等。部分问题可从教材中找到答案、部分需要学生依据导学案的提示得到答案、部分问题可让学习小组派同学到黑板上绘图解释。每一个小组成员均能够和其他学习小组分享自己的所得,在学习小组中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则使得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自己的存在感,更愿意参与小组探究学习。

3.电子白板细化探究指导

电子白板可以给教学过程提供互动支撑,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结合电子白板的动态和互动等多样化功能,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帮助优化教学效果[2]。比如在中国地理概况“河流和湖泊”的相关章节知识教学中,关于长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首先,我们可以利用长江三峡的图片作为导入资源,呈现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河流样貌,之后展示我国长江流于中洪涝灾害最为集中和严重的区域。这时候两个比较严峻的任务就摆在我们面前,一是开放和利用长江水资源;二是治理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然后屏幕上展示出一张空白地图,从长江发源地一直到入海口,我们以动态形式演示长江的流向,可以适当的时候暂停画面,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描绘长江的各个河段,在描绘过程中向学生提问:“长江干流都流经哪些省份?”,引导学生标注,之后结合我给出的答案核对,加深印象。通过电子白板可以完成互动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性更强,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4.展开探究性的知识实践

地理教学离不开知识的有效实践。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同样可以渗透探究性教学理念,可以设置更多探究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来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与设计上要提前考虑,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践的可操作性进行综合衡量,然后选取合适的探究式学习任务[3]。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借助小组的力量化解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在相互帮助与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也会对于问题挖掘得更深,有效实现探究性实践教学的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极大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地理学习中,地图的绘制、气象的观测、地理实验等都可以归结于地理实践学习法。这里的地理实验并不是一定要在实验室里完成,教室也可以作为实验室,简单的教具则为实验器材。例如“气压带和风带”章节中等压面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吹气球的形式,让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会大起来,如果它的质地均匀可不可以看作是等压面。这样简单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因动力的原因堆积又下沉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现有环境来组织更多的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这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也能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

结语:

高中地理课堂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体现教师在教学引导中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有广阔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希望研究内容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伟.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9,21(08):59-60.

[2]孙浩,蔡珍树.彰显学科理念,优化学习方式——基于3S 技术的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J].江苏教育,2015,21(42):63-64.

[3]郑云清.常态课上的地理探究式学习策略——以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例[J].地理教学,2015,21(06):10-11.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教学应用高中地理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