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要芳
摘要:为了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幼儿内在潜能的深入挖掘,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显得格外重要。针对常见的幼小衔接问题,总结研究有效的解决策略,教师做好了幼小衔接工作,全心全意服务于所有幼儿,后续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才會变得异常顺利。本文从几个方面出发,关于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研究,希望能为即将进入一年级的大班幼儿健康成长、后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幼小衔接;相关问题;解决策略;分析
引言:大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学习能力不断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分析幼小衔接的问题,改进幼小衔接工作的不足之处,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即可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结合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更好地实现健康成长、创新发展目标,有效改善了幼小衔接的弊端现状,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将一片明朗。
1、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幼儿园方面
一些地区的幼儿园教育实践存在着形式化和表面化的问题,甚至狭窄化及扭曲化,仅仅实现了理论知识的衔接教学,而忽视了幼儿能力的有效衔接。幼儿园大量的组织竞赛活动,几乎成为了小学教育的“预备役”。
1.2教师方面
幼儿教师有的刚刚毕业,有的经验不足,专业水平普遍偏低,他们认为大班幼教工作是非常轻松的,只需完成规定任务,等到幼儿学习了更多知识,经历了后续发展,自然会改掉坏习惯,成为热爱学习、乐于思考的好孩子。教师不够负责,未能及时解决幼小衔接的问题,大班幼儿身心成长可谓阻力重重[1]。
1.3家长方面
早教专家的“侃侃而谈”,各种培训机构的“疯狂宣传”,更有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期盼”,幼小衔接问题俨然成为不少大班毕业班孩子父母心中的忧虑。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如硬笔书法班、数学班等。家长们常常局限在知识的衔接上,较少关注儿童学习以外的发展。如: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的衔接、任务意识、独立性等方面的链接。这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幼儿上了一年级后,家长渐渐将学校视为幼小衔接工作的主体。部分家长认为,进入小学会随着学校开展的衔接工作自然而然消除家长幼小衔接的工作需要,更有甚者将教育幼儿的工作全权交给了学校,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忽视家庭教育对幼儿会有着重大的影响,势必会带来问题。
2、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有效策略的研究
2.1充分认识幼小衔接误区
幼儿园去小学化及小学教育零起点的教育教学理念一直呼声很高,然而多年来这一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对于“小学化”的认识存在误区,幼小衔接“去小学化、零起点”是走出教育超前抢跑迷途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在幼小衔接阶段实施零起点教学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主动将孩子的教育回归本位,“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并不是幼儿园阶段就不学习,相反,为了实现一年级的零起点教学,幼儿园大班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至关重要,应在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方面奠定下坚实的基础[2]。在认识传统幼小衔接误区的前提下还应该与时俱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大班幼儿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主动创新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直接决定着广大幼儿能否成为“会学习”、“爱学习”的人。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求知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孩子们可以不断地学习知识。为此,教师应该放下权威,与幼儿建立良好、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先喜欢老师,然后喜欢相关课程。再者说,教师也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应坚持僵化的传统教学,善于调动孩子的探究积极性,会比机械填鸭要好得多。
2.2营造班内外的良好氛围
首先,为了让幼儿更快地熟悉小学环境,我们积极营造“幼小衔接”的氛围:在墙面上、走廊上布置主题墙“我要上小学了”、“我心目中的小学”,课桌参照小学教室的桌椅摆放。除了日常的活动和游戏,教师还给幼儿安排一些类似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认识数字和书写数字,认识自己的名字,找找生活中常见的汉字等。其次,为了使幼儿能够较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大班下学期,我们可对作息时间作出一些调整。如:幼儿早晨七点四十入园,学习活动时间三十五分钟左右,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模拟小学生上课喊“起立”、“老师好”的形式,用音乐铃声作为上、下课的标志。教育幼儿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做小动作,说话等。回答问题要举手,声音要响亮。并缩短午睡时间,安排课间休息时间,让他们提前体验“小学生活”。
2.3三方互动形成一股合力
幼小衔接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促使幼儿顺利度过这一个特殊的阶段,不仅仅是小学、幼儿园的事情,也是家庭的主要任务,必须要三方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经过相互的协调和合作,能够达成共识,共同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最短时间适应这一阶段[3]。具体来说,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要重视教育环境的营造。教育环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促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因素。幼儿园、学校可充分结合儿童的年龄、认知特点等,给其创建一个相适应的教育环境,并促使儿童在这一教育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环境。同时,还必须加强幼儿园、小学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指导家长给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进而加强儿童的习惯养成教育,以帮助其更好地渡过幼小衔接这一阶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大班的日常教育及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各方面得到发展,从而使幼儿向小学阶段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黄建坤.幼小衔接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03)287-288.
[2]董力.一年级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之我见[J].学前教育研究,2018(12)40-40.
[3]张晓文.一年级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J].教师,2019(0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