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落实出厂检验是食品生产企业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指出当前食品生产企业在落实出厂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进而为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关键词:食品生产企业;出厂检验;对策研究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人们的心。落实出厂检验是宝恒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合格和维护企业社会声誉的重要保证[1],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人民健康。基于此,笔者结合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和企业体系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食品生产企业在落实出厂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进而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1 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产品出厂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质量管理意识落后
部分中小型食品企业负责人对产品检验不重视,认为产量和销量才是重点,导致产品检验流于形式。企业在办证初期往往配备了符合要求的检验室和检验人员,但当企业生产逐渐步入正轨批量生产产品时,往往很少甚至没有进行出厂检验就把产品销往市场。
1.2 检验人员专业性不强,能力不足,流动性大
食品检验员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任职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且为食品或食品相关专业并长期从事检验工作。中小型食品企业的检验人员一般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工作经验不足,因此薪资待遇较低,晋升空间有限,流动性大。企业甚至聘请家属或文化素质低,专业不对口的人员充当检验员,导致出厂检验无法落实。
1.3 检验设备存在超期未检定/校准
食品企业检验室常用仪器主要分为定性定量测量仪器和辅助处理设备两大类。定性定量测量仪器其显示数据往往要带入计算,从而得出检测结果,因此要对所有的定性定量检测仪器进行检定/校准方能保证食品检测数据准确。食品检验项目一般分感官、理化、微生物3类检验项目,其中设备状态对理化检验项目影响最大。
1.4 产品标准理解不到位,出厂检验项目不齐全
一方面,当产品标准发生更新变化时,检测人员对新标准不熟悉、不理解。例如:大米产品标准GB/T 1354-2018已于2019年5月1日正式实施,但很多大米企业至今都没有及时根据产品标准来更新出厂检验方法、出厂检验记录、出厂检验报告等。另一方面,当企业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作为产品标准时,而这些标准上没有规定出厂检验项目(如GB 7099-2015)时,企业的质量负责人也没有制定出厂检验项目规范,造成检验员漏检净含量、感官等检验项目。
2 解决食品生产企业落实出厂检验问题的对策
2.1 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食品企业要创造企业效益,必须先重视产品质量。监管部门要引导企业负责人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不定期检查企业检验人员能力,当发现检验员能力与岗位无法适应时,应要求企业整改。
2.2 提高检验员工的素质,共建建立良性质量循环
首先,要充分发挥食品检验员的能动性,设置检验员企业晋升通道,对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把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其次,检验人员要摆正心态,重视职业操守,积极参加多方培训提高检验能力,认真完成出厂检验,切实帮助企业发现产品质量问题。
2.3 完善检验设备检定/校准
一方面管理检验设备应该引入电子化手段记录检验设备台账;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制定检测精度等级检定/校准项目。例如:干燥箱主要用来烘干检测样品,并测量样品中的水分。基于此,对于电热恒温干燥箱的校准可以用直接干燥法,保證干燥箱内部的温度达到要求;而对于真空干燥箱来说,可以利用减压干燥法进行检验,不仅要确保干燥箱保持真空,还要能为食品检测工作提供合适的温度环境。
2.4 基于产品标准进行检验工作
产品标准是检验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出厂检验的重要依据。一方面,若想落实出厂检验工作,就要严格按照产品标准要求的出厂检验项目来进行检测;当产品标准没有规定出厂检验项目时,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应该参照相关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及相关标准制定出厂检验规范和项目,这样检验人员才能“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对于部分检验项目的检验能力或设备不充分的食品生产企业来说,可以委托具有权威性、独立性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例如白酒企业检验甲醇须配备价格昂贵的气相色谱仪,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检测可以大大节约检验成本。
3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在落实出厂检验的工作中,还存在质量管理意识落后、检验人员能力不足、设备超期未检定/校准、标准理解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食品生产企业要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完善检验设备检定/校准与严格按产品标准检验等,使产品的出厂检验工作落到实处,进而保障人民的健康,维护企业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国红.食品检验技术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J].食品安全导刊,2019(29):32.
作者简介:何伟聪(1980—),男,汉族,广东顺德人,本科,质量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抽样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