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芯
下午两点五十分。
原本与朋友约定好下午三点在县城见面的我,仍在车站焦虑地等车。车站人来人往,可我一直没有离开,今天的车仿佛格外难等。看到熟悉的黄皮车映人眼帘,我等的车终于来了。
下午三点整。
车子发动了。我着急地给朋友发消息,告知我已在车上,预计还要五十分钟才能到县城,同时对于自己的迟到深表歉意。身旁的座位并没有人,我看着窗外的景物掠过,耳机里的歌声稍稍缓解了我着急的心情。以前感觉正好的车速,如今却觉得慢了些。
三点十分。
车子第二次停靠,这次上车的乘客中,有一位手提大包小包、打扮精致的姐姐急匆匆地坐在了我的旁边。车子又开动了,还没坐稳的她打开手机,看了看时间,便问售票阿姨还要多久能到高铁站。售票阿姨回答说最快四十分钟。听到这个回答,原来看起来就很着急的姐姐皱起眉头,简单安置了一下她的东西后,朝着司机说:“师傅,麻烦您开快一点儿,我赶高铁,快来不及了。”可能是她的声音有些小,又或许是车厢里有些吵,司机没有听到姐姐的话,但售票阿姨注意到了,从前面走过来询问道:“小姑娘,怎么了?”语气很是柔和。“那个,我想问一下能不能麻烦司机师傅稍微开快点儿,我赶三点四十二分的高铁,快来不及了。”身旁的姐姐着急地说道。售票阿姨得知后,边扭身向前走边大声地对司机喊:“这里有个小姑娘赶三点四十二分的高铁,开快点儿。”司机听了便回问:“现在几点了?”“三点十四分。”售票阿姨抬头看了看车显示屏的时间回答道。
三点十五分。
车子明显加速了.看着窗外的景物飞驰,我心里的紧张好像舒缓了些,但又好像多了一份着急。售票阿姨问姐姐:“你怎么没坐上一班车?”姐姐回道:“我出来的时候,它正好开走,没赶上,没想到等这班车竟等了这么久。”阿姨听出了姐姐话语中的着急,便说了句:“别担心,我们一定会让你赶上高铁的。”听了这话,姐姐稍稍松了口气。车厢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由喧闹变得安静。耳机里的歌声又响起了。
三点二十分。
车上新增了几位乘客,每次停车载客时,姐姐都会看一眼手机上的时间。车厢里依然安静。途中姐姐接了个电话,在电话中她述说了离开家时发生的事:姐姐要去外地了,她的奶奶在姐姐出门前一直为她拿东西,这边拿一些自己種的菜,那边拿一些自己晒的干货,家里没吃完的水果、零食都一一被装进袋子里。姐姐跟奶奶说自己差不多要走了,但奶奶依旧没有停下忙碌的身影。临走时,还不忘叮嘱她好好照顾自己。结果出门时晚了一点,错过了上一班车。
三点三十四分。
已经可以看到高铁站了,姐姐提了提东西准备下车,车内的人还是很平静,好像只有她一个人要下车。
三点三十六分。
车子稳稳地在高铁站旁停下。姐姐急忙起身下车,司机转过头来对她说:“小姑娘,你看,我把你送到了吧,还有几分钟可以让你进站呢。”司机笑了,姐姐站在车外如释重负,十分激动地向司机与售票阿姨表示感谢。看着拖着行李箱且手中还有大包小包东西的姐姐向前奔跑的身影,我心里的紧张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连已经迟到的着急心情,也好像不复存在了。车上还有乘客陆续下车,可刚刚那位姐姐下车时,却没有人起身。
三点三十八分。
车子继续向县城开动,阳光从窗户外照了进来,我的心里感觉暖洋洋的,耳机里欢乐的歌声让我感到无比愉悦。
三点四十二分。
到县城了,那位姐姐应该已经坐在高铁上了吧,我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朝着目的地前行。
(指导老师:聂翰贤)
点评
作者匠心独运,将“我”要赴约、一位姐姐要赶高铁两条行文线索交织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温暖人心的乘车故事。在故事的开头,因为迟迟等不来车,“我”错过了与朋友约定的见面时间,内心焦灼。一位赶高铁的姐姐上车后,情节转折,两人的焦虑叠加。文章主线清晰,副线完整。作者将“一位姐姐赶高铁”作为故事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展开了对姐姐、售票员、司机、乘客的观察与描写。细节描写翔实而具体,有现场感和生活气息。文中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单列一行,增加了现场紧张气氛。作者紧紧围绕“温暖”这一核心组织内容,售票员、司机、乘客的表现,都令人感到温暖。而“我”一开始为不能按时赴约而焦虑,后来转变为为那位赶高铁的姐姐而担忧、紧张,为她赶上高铁而欣喜。心理的这一转变有力地突出了主题,提高了文章的“温度”。文中巧妙插叙那位姐姐离家时发生的事,一方面交代了她未赶上上一班车的原因,另一方面表现了奶奶对她的爱,使作品中的情感更丰富、更温暖。
(刘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