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王海青 张涛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联合冲击,传统广播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襄阳广播电视台FM104襄阳之声结合自身特点做了很多媒体融合的实践尝试。本文从硬件建设、平台搭建、节目创新、活动传播、应急直播等多方面详细梳理襄阳之声近年来媒体融合的实践路径,旨在探索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与新媒体如何有效融合传播,实现传统广播自身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传统广播;新媒体;融合传播;创新发展
一、硬件升级:打造“多屏合一”的
新媒体视听综合平台
实现融媒体的传播,硬件的升级与建设是前提条件。传统的广播直播室只需要调音台、话筒、音响等设备就可以完成声音的播出,但进入融媒体时代,为解决广播“只能听不能看”的先天不足,就需要对传统广播的直播室进行改造。从2018年开始,襄阳之声通过搭建融媒体高清直播室,实现了数字化直播设备、拍摄设备的更新换代,多功能的融媒体广播直播室不仅可以实现声音的高清传播,还通过搭设摄像机位、借助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实现了广播可视化播出,网友可以直接听看襄阳之声的节目,并实现了24小时的音视频同步直播和回放,再通过各融媒体平台的推送,让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广播节目走向台前,变身听、看俱佳又互动性强的融媒体节目。
二、平台建设:建立多平台互动、
全网联通的立体传播矩阵
融媒体直播室的搭建,为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全覆盖提供了有力支撑。襄阳之声在原有广播频率和蜻蜓FM等APP播出的基础上,先后搭建了襄阳广电云上襄阳APP,襄阳之声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微视等多媒体平台的传播矩阵,通过传播方式和平台的拓展、将网络和广播融为一体,实现电脑、手机等终端“多屏合一”的传播路径,用户能够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随意切换相对应的终端设备和播放平台,打造出以视听互动为核心的新媒体视听综合平台,不断提高用户体验,拓展了新的受众群体,提升用户黏度。截止2020年8月,襄阳之声抖音粉丝量近50万,微博粉丝量近50万,为襄阳地区抖音和微博粉丝量最多的主流官方媒体。
三、节目创新:更新传统节目内容,
推出创新融媒体产品
在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传统广播节目也要走出舒适区,顺应融媒体发展的形势与要求,进行节目的创新。只有建立全新的“广播+互联网”发展理念,推动传统广播节目与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深度融合,才能创出品牌,创出特色。比如襄阳之声已经开办了20年的品牌节目《党风政风热线》,在融媒体发展过程中,不仅从传统广播直播调整为音视频多维一体的网络新媒体直播,同时,在节目中还大量加入记者前期暗访的视频、图片和现场4G连线互动,让节目可听可看,采访的事实和案例也更具说服力。新开设的《健康襄阳》节目,则邀请全市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走进直播室,通过图文和音视频等可视化的讲解互动,向受众传播健康知识。而《手术风云》则更是专门为融媒体传播量身打造的全新栏目,由主持人和摄影记者走进手术室录制,解密手术室内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将其制作成视频产品,通过微信、微博、云上襄阳等平台进行播出,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进行不限次数的回放与收听收看,不仅满足了受众随时观看转发的需求,也很好地激发了上线单位和嘉宾的互动感与参与感,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四、新闻创新:打造全媒体记者编辑团队,
建立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
采编播机制
融媒体时代,对广播记者、编辑和策划调度团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个新闻现场,往往需要记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人完成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素材的全方位采集,而记者和编辑也同样需要具备熟练的拍摄、出像、剪辑、美工、制图、发布等综合业务能力。同时,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中,还需要前后方的密切沟通和通力协作。为此,襄阳之声顺应媒体发展趋势,打造全媒体记者主持人、记者和编辑团队,同时成立了现场直播小组、微信编辑小组、视频制作小组、出镜小组等多个融媒体项目团队。对于一些时效性强的重大新闻和突发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的同时,就第一时间发回图片和视频,由后方的微信编辑和视频编辑根据不同平台的“调性”,对新闻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和创作,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在进行广播播出的同时,在微信、微博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也进行第一时间的及时发布,不仅提升了统媒体的影响力与公信力,也增加了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而在襄阳马拉松、汉十高铁开通、凤雏大桥通车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也创新采访形式,采用现场采访和节目直播相结合、短视频制作、记者VLOG等形式,让新闻更及时更全面更精准也更接地气。
五、活动传播:建立“品牌+”战略思维,
实现线上线下活动融合,提升品牌
形象和影响力
随着媒体平台自身影响力与传播力的持续壮大,襄阳之声借助自身媒体资源、内容生产力、品牌传播力,从线上走向线下,从直播室走向户外。近年来,襄阳之声先后开展了冬日送温暖、端午祭祀诵读、律师辩论赛、四中樱花节、“党风政风热线走进社区”等大型融媒体品牌活动,并充分利用融媒体传播平台和队伍建设的优势,从活动策划、现场执行及后期的摄影剪辑制作上精准发力,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推出短视频、微直播、H5等融媒体产品的整合营销,寻找和挖掘市场空白点,在做好平台自身的品牌建设的基础上、搭建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互动,把无形的影响力变成看得见的经济效益,通过线下活动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实现自身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品牌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融合发展。
六、抗击疫情应急报道、复工复产
宣傳中彰显广播价值
今年疫情之初,襄阳之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直播报道。1月24日到3月22日,自采有关疫情防控的新闻稿件306篇,这些新闻报道经过编辑加工之后,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及时发布。在此期间,襄阳之声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新闻条数1140多条,在微博上推送新闻1600多条,抖音发布短视频438条,今日头条发稿500多篇。其中,1月28日微信“襄阳出太阳了!能不能出去撒欢?专家提醒…”阅读量16万。
在这次抗议疫情的宣传中,襄阳之声创新采用了短视频拍摄的方式进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拍摄制作的视频作品“我的城市——襄阳”,宁夏第一批医疗队来了等,记者还用第一视角拍摄了疫情中的襄阳vlgo等十多篇原创短视频作品,均被学习强国采用。2月7日微信推送的短视频作品“初春——襄阳”播放达到14万。
从3月中旬襄阳开始复产复工之后,襄阳之声一直在探索如何发挥“云直播”的创新之路。3月底,襄阳四中的校园樱花已经开放,襄阳之声联合襄阳四中策划举办“云之樱——同心抗疫,云上赏樱”——2020年襄阳四中第11届樱花艺术节网上直播活动。当天云上襄阳观看量40万,点赞量达100万。4月26日,携手鹿门山景区开展“云游鹿门山”融媒体直播活动。5月20日,开展了“云游中华紫薇园”。6月20日,开展了“云游东津新区”。7月25日,开展了云游校园的直播活动。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压力。襄阳广播电视台坚持向前一步主动作为,襄阳之声作为专班牵头部门,联合大活动中心、技术部、新媒体部门等协同作战,多次与市经信局、电子信息企业对接交流。经过一个月的积极筹备,6月8日,同“襄”共“链”携手未来——襄阳市“千名干部进千企”暨电子信息产业产销对接会活动开启,对接会现场还举行了多家企业和项目的签约仪式,活动当天通过襄阳广电云上襄阳APP,襄阳之声微信、微博进行了直播,云上襄阳网络观看量达到33万人次。今年7月,襄阳新落成的凤雏大桥上的灯光照明设备主要来自本地万洲电气的产品,这也是“千名干部进千企”暨电子信息产业产销对接会活动的具体落地。
七、结语
媒体融合,“融”是基础,这需要的是不同渠道和传播形式之间打破壁垒互联互通。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仅仅有平台搭建是不够的,媒体融合不只是形式上的传统媒体互联网化,也不是简单的新瓶装旧酒,更深层次的还在于传统主流媒体要改变旧有的思维观念,在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传播手段等多层面顺应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发展变化。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网络日渐多元、紧密,如何从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既需要在内容的新鲜性、视角的独特性上做文章,也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不同平台的传播规律,以此进行有针对有区别性的内容加工和传播,才能让传播效果更加精准有效。
随着全平台内容分发盛行当道,广播媒体的全形态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走向多元,主流内容价值凸显。广播媒体自身的权威公信力、多平台融合传播影响力正在全面延伸。未来的新闻生产模式,或许将从“前线记者+后方编辑”的简单采写模式,转向“编辑部策划统筹+数据算法支持+记者前线+可视化智能技术融入+极速推广+产品经理统筹”等多线协作的模式。因此,只有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進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才能顺应真正新媒体发展的浪潮,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打造出人民群众喜爱的好听好看的广播节目和融媒体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