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蔬凤 张少莹 杨韵
摘要:成都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自古因水而兴,因水而荣,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水生态文明是关键,贯穿城镇化的始终。通过探索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城市的发展提出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成都
一 前言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成都市十分重视生态文明的发展。水对成都的发展意义不言而喻,通过对成都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研究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 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1.成都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现况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的的不同,新型城镇化强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塑造城市自身特色。 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中西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都的城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不断增长。全市城镇化率在2003年为57.52%,2018年为73.12%。随着城镇化进程由快速增长逐步趋于稳定增长,成都的新型城镇化方式也逐步展现。2015,四川省政府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五个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优化布局,集约高效;四化同步、城乡一体; 生态文明、传承文化;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新型城镇化的模式解决了传统城镇化带来的一些问题,促使成都市的城镇化发展由原来的注重数量规模扩张转变为注重质量与功能的提升,由原来的工业化为主推进转变为多种产业共同推进,由原来的中心城市集中主导型发展转变为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并传承了自身文脉,注重城市特色的塑造,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发展。
2.成都水生态文明建设现况
水生态文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人、水、 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让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互相协调,建设永续的水资源保障、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和先进的水科技文化。[1] 自2013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以来,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建立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序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大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着力塑造城乡水生态风貌,大力弘扬蜀水文化精髓。.
3.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通过概念解析,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在于生态建设,城乡统筹,和谐发展,而水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和保证。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保障,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反过来新型城镇化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新型城镇化的其他措施会促进水生态文明的建设持续发展。
三、成都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难题
1、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量少,季节分配不均是成都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水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季风性气候影响,成都市全年66%~75%的水量都集中在6~9月的降水和河流汛期中。从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来看,平原地区水资源较东部丘陵地区更丰富。成都在2008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553.38立方米,被列为全国400个缺水城市之一。根据2018年水文资料显示,2018年全市水资源总额为143.2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按户籍人口计算为971立方米,按常住人口计算为877立方米。随着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城市人口总量不停增加,工业、市政、生活用水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加之对水资源的污染以及不合理的利用,加剧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成都仍属于缺水城市。
2、水生态系统破坏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同时早期的城镇化缺乏生态保护意识,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据调2011年的调查显示,成都的水质污染情况严重,河流和养殖地表水均为重度富营养,且城市地表水也近似于中度富营养水平。城市内的沟渠黑臭水体情况严重。造成城市水体污染的原因首先在于修建河道的材质降低了河道对水体的自净能力;其次在于各种违法排污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管理不严,乱排滥用现象更加严重;再次由于河道缺少径流量自净能力弱,特别是缺水导致干涸时,黑臭现象更加明显。
3、水资源管理制度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部门众多,各部门职能交叉内容多,导致集中统一管理不足,效率低下。水资源拥有多种功能,各功能之间既相互联系也相互影响,没有多目标的管理而只追求经济效益势必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公众的参与也十分缺乏。长期以来,水利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兴水利、除水害,因此生态保护、资源调节等方便没有受到重视。由于缺乏管理权限,在处置水资源管理难题时与其他部门不能统一指挥,协作。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水生态文明建设,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4、水文化建设不足
水文化对水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我国的水文文化建设是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即便作为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成都,水文化的建设也只集中在以水闻名的小部分区域。群众对水文化的参与度不高,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缺乏创意,地方政府缺乏对水文化的重视,民众普遍还停留在节水等环保意识层面,对水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较为缺乏,水文化的建设任重道远。
四、解决策略
1、科学规划水生态文明,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
规划先行,在充分调研本地区水资源开发情况、水生态生物资源环境情况下,结合未来人口、产业、发展目标等科学合理的制定生态规划。根据不同的区域、产业技术,制定本区的水资源保护规划、节水规划、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规划等。城镇规划应着眼于地区的长远发展,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重点考虑。将水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规划作为发展、评价、指导的依据。
2、规范水生态文明制度,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
严格的制度与法治是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保障。在管理制度方面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国务院的相关意见,实验“三条红线”控制目标;除了法律法规方面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外,还需修改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从水质、水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评价水生态系统;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在评价制度方面继续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制度,同时建立评估考核制度,将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干部评价指标体系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节水制度,按区域、行业、用水效率进行管理。深化水权交易制度和水价改革制度。
3、创新水生态文明技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通过新技术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充分利用遥感、GIS等新技术对水资源各要素的监测。提高水资源节约技术水平。运用生态修复模式、低影响开发模式建设城市的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城区河道,还居民一个风景优美的城乡水生态。采用多样化、全面集中地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4、注重水生态文明文化,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
通过水文化的渗透,对水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为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灵魂。对本区域内的水文物古迹、水文化遗址以及水文物的保护、挖掘和传承。将城市的水景观规划设计和水文化、水生态有机结合,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水域景观。加强水生态文明宣传,丰富宣传途径,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水文化活动,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对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五、总结
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的很长时期,水生态文明建设都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也是最终目标之一。只有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始终,才会让城市变得更好,让人民更加幸福,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王文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思考[J].中国水利, 2012,(23):33-36
[2] 左其亭. 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 中国水利,2013(4):1-3.
[3] 刘海平. 新型城镇化内涵探析[J]. 决策探索(下半月),2012(7):31-32.
[4] 孙继军,刘海涛. 生态文明视阈下西部城镇化路径创新思考———基于重庆市永川区调研分析[J]. 北京农业,2013(27):216-218.
[5] 夏文菊,王慧,管程程.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J]. 中国水利,2014(11):18-19.
[6] 郭水水. 成都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水利,2014,( 03) .
作者简介:贾蔬凤(1990—),女,汉族,四川,讲师,硕士,成都文理学院,四川省610000,研究方向:生态规划。
基金项目:成都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重点基地资助;项目编號2018SST-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