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不了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小孩”

2020-12-14 04:14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孩妈妈孩子

在《荀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也会对孩子有这样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够超越自己,或者能够做得更好。但是,父母的焦虑会源于自己所期待与孩子现实表现之间的差距,加之身边朋友的孩子还比自己孩子优秀得更多,因此这样的焦虑感加深,免不了拿别人家小孩来比较。最近,我就是遇到被这样的烦恼困扰的孩子。

我总是被跟别人家的小孩比较

“老师,最近我感觉特别不好。从小开始,我的妈妈就喜欢拿我跟身边的孩子进行比较:隔壁的姐姐学钢琴速度比我快,很快考过了十级;谁谁谁又拿了数学竞赛的奖……进入高中之后,妈妈这种比较就越演越烈,快把我逼疯了!”

“老师明白了,你现在因为妈妈总是拿你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感到苦恼和痛苦,进入高中之后这种比较越来越严重。”

“是的,妈妈老是在我耳边念叨:谁家的孩子很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月考成绩出来,为什么我的好朋友就发挥很好,而我这么马虎丢分——说实话,她说也正常吧,好像哪家家长都会这样念叨。但本来高中学习就很紧张了,她的比较让我更焦虑,根本不能专注学习。”

“学习的压力和妈妈的比较让你对学习更加焦虑,所以不能够安心学习。那么你尝试跟她沟通过吗?”

“老师,其实我有表达过。妈妈开始说到别人家小孩的时候,我就说:‘我又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我的努力你们看不见,老看着别人家孩子好!说实话,妈妈没有停止,反倒觉得我就是在狡辩。我该怎么办啊?”

“是的,你和妈妈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两个人都是希望彼此按照对方的意愿来,坚持己见,逐渐变成争吵,这个问题就不能很好沟通解决了。”

这位来访学生(小A)在咨询时,从她紧缩的眉头便可感受到她的无奈、难受、焦虑。她和母亲的沟通姿态,让我想到美国家庭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提出的沟通姿态——母亲总是伸出手指责孩子,嘴里还念叨着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而孩子用手堵住耳朵背对着母亲。

这样的比较,带来的危害是:一方面加重了父母的焦虑感,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即便是使出浑身解数都没办法让孩子成长得如自己所愿;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思维模式,让孩子倍感压力,变得敏感自卑、嫉妒心强,“我好像什么都不如别人”“从小一直被比较,我也习惯了和别人比较来确定自己的价值感”。

用表达代替反驳

不论是这位小A同学,还是我们,在父母提及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时,总是会倍感压力和烦躁。我们唯一能反抗的就是“怼”回去、与之争辩,但在认为我们不如别人家孩子的父母眼中,变成了狡辩和叛逆。所以,当我们面对父母“无情”地将自己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的时候,除了逃避和争执,我们还可以这样做:

1.分清楚父母要求的不合理性。父母这样的表达,反映着对我们的要求与期待,爱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有期待,这也无可厚非。但我们也要从他们的表达中分清期待是否合理,比如:没有舞蹈天赋的我,妈妈要求我舞蹈很好,这就是不合理的期待,就要想办法拒绝。

2.按下暂停键,消灭争执。当准备拒绝父母的比较时,如果我们带着焦虑、压力和不耐烦的情绪去要求停止,亲子间的负面情绪会产生“交互作用”,导致争执越演越烈。那么,当意识到我们已经被父母影响了,按下暂停键,心里对自己说:“哦,妈妈又开始这样了,我感觉很不舒服,先让自己平静一下吧”。让彼此都停下来,再继续沟通。

3.学会用表达感受代替争论。我们不表达,没有人能够知道你内心的感受,但表达也要有“技巧”哦!不能一味强调父母拿我们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是如何不好,因为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了,特别是经验丰富的父母。但我们却可以让我们最亲近的父母知道自己感到压力和难受了,“妈妈,学习已经让我蛮焦虑,我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够好,但你们提到其他家孩子如何好的时候,我的焦虑就更深了。”用我们的感受代替与父母争辩、说他们的不好。

别把我们的期待转嫁给孩子

曾经一位同学这样跟我说过:“我其实很努力了,但总是考第二,所以也获得了‘千年老二的绰号。父母总是看到我们班的第一名,认为我就是差那么一点就可以拿到第一。有時候,我的脑子里会闪过邪恶的想法:‘第一名不存在就好了。”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年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年人的评价。”不少父母总会忽略这一点,他们有时候认为自己只是“好意”提醒,却不曾想这种随口的提及,虽然不是谩骂,但却重重敲击着孩子的内心,因为孩子们很看重我们对TA的评价。

当我们忍不住要把自己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的时候,有意识改变一下:

1.真正看见孩子。我们都能理解,每个孩子从生下来那一刻,基因、接受的教育、性格特质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就造就了个性化的孩子,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无条件接纳他们。无条件接纳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意思是无论孩子好坏,都会接纳这样的孩子。在充满接纳的环境下成长,孩子们会更加关注自我、找寻自己的价值所在和人生意义,不被他人所干扰,获得真正的幸福感。

2.自我成长代替让孩子替自己成长。作为父母,我们会把自己的期待与遗憾“转嫁”给孩子,希望通过孩子完成曾经那些我们未完成的期待,但却忽略了是否适合他们。所以,我们可以把关注孩子如何才能更加优秀完美的力气,更多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成长更多。

“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其实,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也就是我们的幸福。虽然,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特别或者不足,但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和速度,而不是走一样的路。爱孩子,应如他所示,而非如你所愿。

猜你喜欢
小孩妈妈孩子
云小孩(上)
懒小孩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不会看钟的妈妈
孩子的画
绝对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