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新课标美术教学

2020-12-14 18:49杨红梅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传播学审美能力

杨红梅

摘要:在进一步推进新课改、深化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探求高中新课标美术教学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力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禁锢。作为教育者,应该怎样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师角色,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如何依据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达到既直观形象又寓教于乐的效果。

关键词:传播学;美术教学; 造型艺术;审美能力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教学本来就是一次次传播文化的学术活动,可谓“大众传播”。学校教育就是一个社会的子系统,它受到社会其他子系统诸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课堂教学上,我们的老师就是传播者,我们的学生就是接受者,传播媒介就是我们的教学器材,传播效果就是我们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理解程度。

大众传播系统具有所有社会系统共有的特征——非线性。人类的大众传播正处在加速增长过程中,尚未达到饱和度,是一种非线性的运动过程,即非只增不减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质量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点切身的认识和体会。

一、大众传播的非平衡性原理在美术课堂上的运用。

因为教学资源相对欠缺或者其它方面原因,以至于我们很难在课堂教学上做到平衡性。但是,作为人民教师,我们理应尽力照顾所有的学生,使我们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美术课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趣味,陶冶情操,发展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而美术属于造型艺术,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应社会生活,借以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它是一种线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塑等。依据美术学科特点,怎样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达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就学到很多系统的美术专业知识。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一言堂”模式,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师角色,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达到既直观形象又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大众传播系统有弃旧求新的自然要求,积极鼓励学生善于继承创新。

在傳播系统中,旧的失稳,新的就会诞生。在新课标中,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学生的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我们教学中的纲领,是我们努力方向。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自然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简史,引导学生鉴赏美术史上已有定评的美术精品,着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众所周知,造型艺术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前几年刚刚发现的澳大利亚岩画,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岩画。西班牙阿尔塔米啦洞穴壁画,属于旧石器时的时代作品,距今有2万多年的历史。由此可见,美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出现之早,历史之悠久。还有绘画艺术的门类之广,体系之多,如:壁画,油画、水彩画、年画、连环画、漫画等。如何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激发他们的审美潜质,这是教师在工作中不得不思考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此,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上的享受,你本身就要做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艺术教育正是要千方百计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们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能够真正的,充分的得到艺术上的美的享受。

所以,传统的师生关系必须要转换为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树立新的教学观,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从而达到弃旧从新传承美术文化的局面。

三、大众传播的循环原理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在传统媒体中,无论媒体还是媒介的相互转化,都是一种循环转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媒介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例如一幅纸质油画作品,也可以通过拍摄将其转化成摄影图片,或制成课件。还可以通过一段语言文字,去鉴赏油画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风格。如果把我们的学生比作课堂上的受众的话,那么教师理所当然就是传播者,而采用教材和教学手段就是传播的媒介。这三者之间的循环,将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质量。

艺术活动是一种高级的审美心理活动,美国物理学家格拉索认为,艺术可以打开思路之门。哈佛大学校长尼尔在1998年北京大学演讲时,也曾说过:“哈佛之所以重视人文艺术的教育,是因为艺术可以打开人们的思路。”在美术课堂上,要充分运用大众传播的循环原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趣味。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对真理的追求。”由于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心理活动的集中体现,因而学校美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人格的形成与健全,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历来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都重视艺术的陶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艺术思维活动来培养人们健康美好的心灵。这既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保证,也是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保障。正是这种意义,我认为艺术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对于人的精神品质的塑造与提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功效。也就是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理所应当把教书与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

正因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神饱满,富有激情,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只有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进行有效地艺术鉴赏与交流。艺术作品都有着生动感人的形象和高超的艺术魅力,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包含着艺术家的心血,同时也给后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和余地。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各抒己见,求同存异。让学生敢于发言,善于探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大力培养他们积极学习、认真钻研、合作探究地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宏建. 艺术概论[M].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2]王诚浩, 屈一锋. 中国美术鉴赏[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3]哈罗德·伊尼斯, HaroldInnis, 伊尼斯,等. 传播的偏向[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5.

[4]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M]. 商务印书馆, 2011.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传播学审美能力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教改成果展示作品选
巫傩面具的文化内涵与造型艺术探究
纤变墨画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