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家庭教养关系研究

2020-12-14 04:23刘姝利陈凯文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8期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

刘姝利 陈凯文

摘 要:聚焦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考察不同家庭背景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总体平均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呈显著性相关,其中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显著性正相关,与父母拒绝否认、父母过度保护呈显著性负相关,进而得出不同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规律,并针对性提出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家庭教养方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心理育人”作为高校“十大”育人体系之一,目前已取得了积极进展。近年来,国内外高校频发心理健康危机事件,说明心理健康教育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量研究表明,人际交往问题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进入大学后面临更多人际关系上的挑战,更多的希望能从人际关系上获得内心的满足,正因如此,也更容易发生人际交往困扰,人际交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高校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家庭是一个孩子最初成长的地方,原生家庭的环境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子女今后各方面的成长,有关研究也肯定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1]本研究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家庭教养关系相结合,分析不同的家庭情况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以及家庭的教养方式,并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提出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zk学院各年级随机抽取1454名自愿参加的学生为被试对象,年齡在18-23岁之间,其中男生有423人,女生有982人。

(二)研究工具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zk学院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测量工具采用修订的《简氏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EMBU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出的,1993年由我国的岳冬梅等人进行翻译、修订,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式进行评定。[6]其中,父母教养方式均分为情感温暖、拒绝否认、过度保护3个维度。《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是有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家编制的,共有40个题目,其中包括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和情感支持5个维度,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式进行评定。

(三)数据统计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结论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总体水平在中等水平以上,根据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人际交往得分范围为1-5分,平均值为3.29。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很低的大学生占比1.8%,人际交往能力较低占比28.0%,人际交往能力中等占比62.6%,人际交往能力较高占比7.6%。五个维度的得分排序为情感支持>冲突管理>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说明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和隐私等,交流的层面尚浅,缺乏深入的交流,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专业、年级、父母是否离异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参与测评的大学生中,男生在主动交往、自我表露和冲突管理上的得分总体高于女生,说明男生更容易主动与人交往、并且对于自我的表露更明显,面对人际交往上的冲突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化解危机;女生在适当拒绝和情感支撑上的得分总体高于男生,女生总体而言人际交往边界更明显,能更好的给予他人支持。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在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情感支撑上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生源地上有差异,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水平在五个维度上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城市长大的孩子从小生活宽裕,有更多的时间于外界接触,人际交往的场合多,在正式场合或与陌生人的交往中更自信,进而能更主动的与人交往,其中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情感支持得分极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可见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能更好地对他人提供情感支持。

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父亲的文化程度对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被试对象上,父亲对其的影响大于母亲,在家庭关系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于子女的培养会更有针对性,能更好的指导子女在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二)大学生家庭教养关系的差异性

本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在男女性别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这说明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上,男生和女生的教育方法存在极大不同。父母亲对于男生的教育相比较女生来说会更加严厉,批评拒绝较多,对女生会更温和、包容,这可能与家长对男女生不同培养目标有关,男生在社会和家庭中担负更多的责任,所以家长会更加注重其责任心的培养;但在情感温暖上父母给予女生更多,这也是因为父母给女生的更多是保护、关心和爱护。

在不同的专业上,艺体专业大学生的父亲对于孩子的拒绝否认明显高于文理科,这说明父母对于艺体生的认可程度相较其他更低。情感温暖上,艺体专业的大学生也会明显低于文理专业,父亲的差异性会更大。

在不同的生源地上,城镇大学生的父母相比于农村大学生的父母,给予更多的情感温暖,分析原因是城镇家庭条件大部分相对较好,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更好的条件给予孩子温暖。

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母亲的情感温暖得分独生子女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分析原因是由于父母的精力有限,在独生子女家庭对一个孩子身上的投入会更多,而多子女家庭父母的各方面条件均会被分散给各个孩子,这样每个孩子的得到的爱和温暖会较少。

在父母是否离异上,离异家庭的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过度保护均极显著高于非离异家庭,父母情感温暖低于非离异家庭,家庭的不完整性使得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偏多,而情感温暖偏少,可见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影响颇深。

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来看,学历是硕士及以上的父亲在情感温暖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学历,这可能是由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过高,社会对其要求更高,他更多的精力会放在事业上,在家庭和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反而越少;学历是硕士及以上的母亲,在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说明学历高的母亲对于子女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并且对于子女的限制会更多,这与其个人的教育理念有关,母亲的情感温暖差异不显著,说明母亲对于孩子的赞美鼓励和安慰与其受教育程度关系不大,母亲天生给予孩子的爱更自然。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家庭教养关系的相关研究

经过相关性检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家庭教养方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人际交往的总体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五个维度,均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显著性正相关,与父母拒绝否认、父母过度保护呈显著性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说明,父母在从小的教养方式中,给予的情感温暖越多,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越少,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越强。

在主动交往、适当拒绝、沖突管理、情感支撑四个维度上,父母情感温暖、父亲拒绝否认与母亲过度保护呈极显著相关,但在自我表露维度上,母亲过度保护与其呈极显著性相关,而父亲过度保护与其呈显著性相关,母亲对于孩子自我表露方面有更大的影响性。

三、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加强学校教育,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

为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应加强文化育人,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课余活动,鼓励大学生参加校园活动来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大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强化课程育人,开设人际关系相关课程,通过课堂上向同学们讲授人际交往技巧,沟通交流技巧等,并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情景剧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良性的引导;突出实践育人,开设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得一些内向的同学有机会走出个人的舒适圈,走向社会;全面教育和重点关注相结合,针对不同家庭环境的大学生,学校要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关注。

(二)加强家庭教育,创建良好的家校联动机制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最初的地方,家庭氛围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今后的观念形成。首先,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认识到自身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应该做好为人父母的榜样;其次在大学生入学时,学校会了解每位同学的家庭基本情况,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线上群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针对重点关注对象,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情况,引导家长参与进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经常与学校保持沟通,形成良好的家校联动机制[7]。

(三)树立个人良好的交友观念,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表明,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想要提升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首先要在个人意识上明白,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都要与他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建立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要学会适应社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多的包容、理解与支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当遇到人际交往困扰时,要学会寻求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等外界的帮助,更好地处理人际交往问题。

参考文献

[1] 关天宇,王茜,唐珊.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交往能力与大学生抗逆力关系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123-131.

[2] 赵郝锐. 大学生心理适应:原生家庭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7.

[3] 马璐,何雪娟,钮瑞凤.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发展[J].科技资讯,2017,15(07):239+241.

[4] 郭磊.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1):57-59.

[5] 邹茹莲,赵东旭,苏秋香.“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3):391-394.

[6] 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122-129.

[7] 滕兆玮. 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2019GXSZ023)成果。

作者简介:刘姝利(1992- ),女,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家庭教养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认知风格、家庭教养方式与图形推理能力的关系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