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德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2020-12-14 04:08王帆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0期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高校

王帆

摘 要:跨文化能力在德语概念中实际上是属于比较文学的一个部分,“跨”实际上指的是通过比较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来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在实际的语言交流过程中,掌握了跨文化能力会帮助德语学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在高校德语教学的在实践中,德语教师应当意识到跨文化能力对未来发展学生德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并且积极改革自己的德语教学实践,不断地在课堂中融入跨文化交际内容,提升学生的德语口语交际水准。

关键词:高校;德语教学;跨文化能力

引言:在高校德语教学中,由于本科的教学没有专门的跨文化教学课程的设置,所以总体来说,高校学生接受到的跨文化教学内容还是十分有限的。但是随着中德之间越来越频繁的交流,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走向德语类的岗位,如果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教育,那么会为他们的德语交际工作产生非必要的文化误解。为此,高校德语教师必须采取一系列教学策略,不断增强跨文化教学内容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

一、跨文化教育在高校德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由于在本科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不外乎是德语基本语言能力的教学,在高年级的时候会适当加入一些德国国情、经贸等的知识,但是对于有关中德文化对比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却鲜有涉及。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没有这样的教学要求,也就在德语教学课程的设计中不会对此进行过多的重视。另一方面来讲,由于德语跨文化交际是一个系统的研究方向,如果学校内部没有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那么在贯彻德语跨文化教学时就会遇到很大的阻碍。因此,综合来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德语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普及,这对学生未来德语专业道路上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二、在高校德语教学中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探讨

(一)立足德语教材进行跨文化教学内容融入

由于本科德语教材本身很少融入跨文化教学内容,因此很多高校德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没有重视到对学生的跨文化教学。很多高校德语教师都认为,只有学生到了更高阶段的德语学习,才会受到跨文化交际的教育,这也就导致了很多高校学生即使在毕业后和德国人真正交流时都会产生很多文化疑惑,是非常不利于德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顺利成长的。并且如果在德语教学课堂中仅仅只是围绕着德语语言教学展开实践,那么学生只是在教师画好的范围内进行德语学习,没有德语文化的熏陶这样的德语专业知识学习是不会产生进步的。因此,高校德语教师必须立足在德语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加入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内容。例如,在教授《当代大学德语》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Bitte nicht so  direkt!”这一篇课文时,由于德国人讲话较为直接,所以直接就是德国人的行事风格,这和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原则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讲授这篇文章时,高校德语教师应当为学生讲授中德两国不同的处理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文化差别。

(二)积极提供德语资源,优化学生德语涉猎范围

由于高校德语学生课余时间较多,所以为了增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当积极拓展学生接触德语各类资源的渠道。由于德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从大学才开始接触的,因此,学生对与德语的学习和德语资源的搜寻就没有那么广泛,对于德语资源素材的寻找途径也不成熟,因此,要想扩大学生的德语涉猎范围,主要就需要高校德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地道的德语资源。这些资源既可以是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书籍,也可以是一些廣泛展示德国各个方面的电影资源等等。高校德语教师通过丰富的德语资源来引导学生对中德文化差异进行对比不断增加学生对德国文化的开放和包容程度,以此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完《当代大学德语》第二册“Der  Berliner  Alexanderplatz”这一篇课文后,德语教师应当为学生增加对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额外介绍,并且积极搜寻一些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相关的电影资源,积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增加学生对德国广场设计的理解,理解中德广场设计理念的差异。

(三)增设德国文化常识课程,强化中德文化对比理解

这里所要讲述的增设德国文化常识课程的设施主要是指对大学一二年级的德语教学课程进行德国文化常识的熏陶。正常来说,本科学生要在大三的时候才会接触到德国国家国情方面的课程,但是由于存在这样绝对化的划分,使得起始阶段的德语学生在学习德语语言时和德国文化之间造成了割裂,如果一开始不对学生进行德国文化常识的教学,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很难真正对不同于本民族文化的德国民族文化进行包容,也就不利于培养德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本科学习德语的初始阶段,教师就应当适当开设德国文化常识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从一开始的学习中就是处在德国文化背景中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真正领悟德语知识,也会促进学生对中德两国的跨文化交流。例如,在教授《当代大学德语》第一册第一单元“Guten Tag”一课时,德语教师就可以在上课强先开设一节德国礼仪介绍的课程,讲述德国人互相问候的方式和内容,这样会为后续的课文讲解积累良好的铺垫,使得学生主动利用跨文化的开放胸怀进行德语交际。

结束语

随着中德两国之间越来越密切的交流发展,德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成为最为迫切的要求。为此高校德语教师应当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德育教材教学中适当融入跨文化方面的内容,为德语学生正确理解中德文化差异,在中德交流中秉承求同存异的胸怀开辟道路。只有学生掌握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会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实现与国际交流接轨的目的,以此来深化学生德语学习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马雯雯.探讨大学德语教学中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福建茶叶,2019,41(11):260-261.

[2]雷雅茹.探讨大学德语教学中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393.

猜你喜欢
跨文化能力高校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从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能力论中华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