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舒伯特艺术歌曲透析其钢琴伴奏的特点

2020-12-14 04:07徐斐斐
艺术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舒伯特钢琴伴奏艺术歌曲

徐斐斐

摘 要:钢琴伴奏既是舒伯特艺术歌曲表现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也是其艺术歌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其钢琴伴奏的特点,主要是:作品主题丰富多彩;伴奏音型运用精准灵活;艺术表现富有动力之美;音乐风格兼容并蓄。其功能主要是衬托背景,把人们引入特定的音乐情绪之中;推动音乐发展,使音乐形象与主题完美统一。

关键词:艺术歌曲 钢琴伴奏 特点 功能 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既是西方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亦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其一生创作了六百多首艺术歌曲,结构变化多样,旋律简约纯朴,和声真挚深沉。在其中,钢琴伴奏织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揭示深刻主题,烘托情景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而且成为某种独立意义上的音乐片段,与声乐部有机融合为一个完美整体,既丰富了艺术歌曲内涵和张力,又提升了作品的品位和价值。深入分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对于认知钢琴伴奏之于艺术歌曲的功能,把握钢琴伴奏的技术和要求,完美演绎舒伯特艺术歌曲,具有重要意义。舒伯特的创作处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交接处,从舒伯特的交响乐中就能发现是符合古典主义,而在于其他的作品中多数浪漫主义。

一、作品主题丰富多彩

舒伯特歌词内容广泛,主题丰富,这也使得钢琴伴奏中具有主题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歌颂自然、赞美爱情的主题。在歌颂自然景物方面,钢琴伴奏所呈现的主题,营造了纯美的意境,蕴含着真挚的情感,洋溢着舒伯特对在自然的热爱与美好生活的憧憬。其中,《乌鸦》生动再现了乌鸦飞翔时的动态情景。在钢琴伴奏中,右手在高音区奏出和声音型,小乐句采用空拍加连线,伴奏风格轻盈且充满动感,生动呈现了乌鸦在空中轻快飞翔的情景;而后左手移至低音区,旋律低沉而绵长,呈现出乌鸦飞向低空,并久久徘徊的情景。《菩提》钢琴伴奏,则根据每一乐节的曲调变化,采用不同的伴奏手法,表达了情感的变化。如在前奏中,伴奏连续运用16分音符,描绘了菩提树的枝繁叶茂,以及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将人引入了一个静寂的意境;第1乐节,伴奏采用多级进的手法,旋律舒缓而平稳,仿佛在回忆和追溯;第2乐节,伴奏从大调转至小调,采用8分音符的3连音分解手法,音色暗淡,旋律凄凉,描绘了现实生活的严酷;第3乐节,伴奏采用固定低音,且有连续的6度3连音,在回应前奏的基础上,进一步描绘了风吹树叶的意境,这一意境不仅让人感到静寂,更感到压抑和悲苦;第4乐节和尾声,伴奏又分别采用第1乐节和前奏的手法,反映了对回忆和追溯的眷恋与守望。

在赞美爱情方面,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或赞美爱情的忠贞不渝,或细腻描绘女子的情感心理,或抒发对爱人的思念与祝福,或表现失恋的苦闷与忧伤。这些不同主题,均通过不同的钢琴伴奏手法,得以完美表达和呈现。如《迷娘之歌》,由于该曲调性、和声较不稳定,节奏极富有变化,因此,钢琴伴奏在织体与内容上也随之变化(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作曲家善于运用形象化的音符,刻画人物心理变化,深刻描绘人物的真挚情感。再比如,《小夜曲》中,伴奏多采用分解和弦,并配以3/4节拍,描绘树林的宁静,以及萦绕林中的声音,似乎是在与爱人窃窃私语;在人声部结束后,伴奏间或模仿重复,好像与爱人有着无尽的甜言蜜语;在情绪较高处,在和声不变的情况下,伴奏从音程转为和弦,使得音色和情感更为饱满,让爱情充满了理性和美好。舒伯特的创作大多是通过即兴的,也正是即兴的创作表现出舒伯特的扎实功底和惊人的天赋。

二、伴奏音型运用精准灵活

钢琴伴奏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根据艺术歌曲的主题、内容、情绪、意境等,选择适当的伴奏音型。而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音型不仅运用灵活,而且较为精准,完美表达了每一首艺术歌曲的主题、寓意和情感。总的看,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音型可分为8类,每一类音型均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见表2)。

例如:《无穷尽的爱》采用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右手为分解和弦,左手声部为单音,且连续呈现,强化了爱的“无穷尽”主题。《秘密》采用双手同节奏伴奏音型,左右手声部均由4、8音符构成,且以连线连成均有一个保持音的两组音,一会欢快,一会安静,营造了一种“秘密”的氛围和情景。《眼泪》采用复调式伴奏音型,支声、对比、模仿3个声部穿插于旋律的各个声部,使得旋律极富张力和内涵,刻画了舒伯特焦虑而绝望的心境。《致音乐》采用柱式和弦式伴奏音型,左手为单音,乐句较为短小,旋律较强且富有激情,表达了舒伯特对音乐艺术崇敬、热爱与执著追求的情感。《年轻的修女》采用震音式伴奏音型,作品分为前后两段,前段描绘修女面对苦难时悲凉的心境,后段描绘修女渴望以爱情摆脱苦难的憧憬,随着修女心境的变化,调式由d转为D大调,震音式伴奏音型的运用,既烘托了整个作品的氛围,又衬托了修女的心理变化。《魔王》采用8度形式伴奏音型,左手运用8度伴奏织体,右手配以3连音,刻画了魔王小心谨慎的性格,体现了其阴险狡诈的一面。舒伯特于1828年创作的《小夜曲》在部分乐节中采用了装饰音形式伴奏音型,并在该伴奏织体后加3连音形式,使节奏与歌唱部分相吻合,强化了作品的旋律性。《鳟鱼》引子和尾声中分别了采用了琵琶式伴奏音型,前者的意义在于,使引子部分在将要结束时获得短暂休整,并引入旋律部分;后者的意义在于,收束整首作品,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听!听!云雀》是一首向爱人抒发爱意的情歌,通常会在朝阳和夕阳之时哼唱,在第一段C大调上,通过欢快的节奏和旋律,来描写出春天的明朗和云雀自由欢快的景象,在第一段结束第二段开始之时,转而降A大调,来描写美丽的姑娘睡眼惺忪的场景,而在姑娘醒来之时,转而又恢复到C大调,彰显出色彩从冷色调转而变为暖色调,描写出睡眼惺忪到小楼梦回的景象。舒伯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将书中的场景转换为音符,为我们带来《辛柏林》中克罗顿向伊摩琴哼唱的小夜曲情歌。

三、艺术表现富有动力之美

日本音乐学者和美学家野村良雄指出,音乐艺术的动力之美,源自演奏力度的强弱。但从审美视角看,钢琴伴奏的动力之美既来自于音高、音色、力度、节奏等基本要素,也来自旋律、和声、调性等基本组织手段。对此,我们可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和组织手段来分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动力之美。

猜你喜欢
舒伯特钢琴伴奏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