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占地面积较广,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普遍较高。地质灾害一旦发生不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同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时,地下水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不规则运动的现象,地质灾害的防御难度也会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在开展地质灾害预防的工作时,只有加大水文地质因素的考量力度,才能采取相关的措施及时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就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展开相关论述,提出相关的可行性预防对策。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主要影响;相关对策
引言
我国地域广阔,地理位置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较高。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水文地质因素发生改变是引发山体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的主要原因。地质灾害发生时,相关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也应当进一步得到规范。
1.具体影响分析
1.1地面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沉降
地面发生沉降现象的原因一般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中主要是因为人类在进行相关活动中过度地开采地下水资源,以及对地下石油资源、地下热水等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这些人类活动都会导致地面发生沉降现象。引发地面沉降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海平面上升以及地震活动。地面的相关构造行为会引发地面沉降,土地中的软土层也会发生下降的现象,进而地表发生沉降现象。相关资料显示,人类开采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位降低,地面会出现沉降现象。地面沉降的速率与地下水水位的降低速率之间是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的,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关系。地下水水位降低的高度与地面沉降的高度基本是一致的。总的来说,地面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降低所导致的。
1.2砂土出现液化现象
砂土液化现象主要是指质地比较松软的土粉或者是砂土之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在震动的作用下会逐渐转变为液体。砂土出现液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震动发生时,砂土之间的密度会逐渐提升,从而使得砂土之间的水压力增大。在震动的荷载作用之下,砂土之间的水压会进一步上升,砂土进而转变为液态。不同地区的砂土发生液化现象,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是不同的。土质中如果沉积颗粒物质含量较多,那么砂土在发生液化现象的过程中就会导致土质出现喷水冒砂的现象。如果土质中砂土之间间隙的压力较大,砂土则会被地下水携带,出现砂土冲出地表的现象。
1.3地下水水会逐渐降低
地下水水位降低主要的原因是人为因素所导致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会逐渐升高。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人们会过度地开采、使用地下水。人们为了能够有效地拦截地下水资源,会修建各种水库、水坝等建筑。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会使得地下水水位发生快速下降的现象,进而出现地质沉降、地面出现裂缝、地面塌陷等问题。同时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也会面临着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发生恶化等问题。对于一些常年降水量较小的地区而言,地下水水位下降更容易引发土地发生沙漠化。沿海地区则会因为地下水水位下降发生海水倒灌现象,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
2.相关预防措施
2.1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我国整体的水资源分布呈现出地域性的特征,换句话说也就是不同的地区,具体的地质条件和水资源分布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资源开发方案。目前,我国地下水资源正呈现出一个比较饱和的状态,含水量如果出现快速上升的现象,那么就很容易对地质结构造成强烈的冲击。人们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应当保证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在具体开采和使用的过程中也应当保证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才能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也能使我国的地表结构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2.2加大灾害发生前的预防监控力度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研究和分析,应当明确很多地质灾害发生都是因为该地区水文地质因素发生改变所导致的。地质灾害发生与人们缺乏对当地水文因素的预防和监控也有一定的关系。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应当加大预防监控力度,及时制定比较合理的应急方案。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加大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视力度,地质灾害发生时也应当及时地进行全面治理。目前,我国存在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现象,相關管理人员在制定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案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因素,保证所制定的预防措施和具体的治理方案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只有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工作质量,才能实现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及时治理。
2.3加强对当地水文地质因素的勘探力度,实现实时监测覆盖
水文地质因素会不断发生改变,当水文地质因素发生变化达到一定的条件时,地质灾害就会发生。加强对当地水文地质因素的勘探力度,实现实时监测覆盖能够保证当地的水文地质因素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相关人员在开采地下水资源的过程中,也应当保证地下水资源开采处于一个固定的指标之内。雨季来临时,应当二十四小时实时监控地下水的流速和流量,应当提前制定好预防监控措施,做到有效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果雨季水流量大于标准可控的范围之内,相关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及时调控水流流量以及流向。当地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水文地质因素特征,针对性地设置勘测地点,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预防的成功率。
3.总结
地质灾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的水文地质因素发生改变而导致的。比如,地面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沉降、砂土出现液化现象、地下水水会逐渐降低等,这些都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通过采取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大灾害发生前的预防监控力度、加强对当地水文地质因素的勘探力度,实现实时监测覆盖等措施,也能够有效预防监控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涛汪.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分析[J].2020.
[2]王世岩,吕虹霖,杜春晓.试述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00(007):1-4.
[3]赖增铮,刘振荣.谈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科学技术创新,2015(6):315-316.
作者简介:陈祥忠(1994.11-),男,汉族,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本科,水工环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工环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