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晏玲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总纲领,财政和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和核心。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即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坚持财税金融政策协同,不仅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还有助于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立足乡村振兴实际探讨财税金融协同政策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情况,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中取得积极效果。
关键词:财税政策;金融手段;协同策略;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需要源源不断的注入资金“活水”。资金作为一种先导性资本,在各项资源的配置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税收政策的调节功能、金融政策的扶持功能,通过协同运用、功效互补,发挥乘数效应,从而最大化地撬动社会资本,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既需要从政策层面制定完善的财税金融政策,也需要在财税金融的支持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更需要坚持财税金融协同的发展策略,这样,既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同时也能使财税和金融的政策推进达到协同发展的要求,解决发展问题,使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中取得积极效果。
一、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
(一)以支持产业兴旺助力农业变强
农村产业振兴的核心是发展高质量农业。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使农业、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通過对乡村产业的发掘和塑造,使乡村产业能够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力产业,围绕农村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农村产业的实际情况,在农村产业发展中以支持产业兴旺为目标,助力农业变强,以农业产业带动发展的方式夯实农村的种植业基础,并在种植业的基础上形成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农产品的产业化开发,使农村经济能够形成立足主业、发展副业以及探索乡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推动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农村经济在发展中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能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实际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村经济在发展实效性方面得到提升。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特点,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的带动,也需要产业的优化和调整,以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制定科学的产业化发展策略,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也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产业化发展、体系化发展以及产业系统的打造,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中能够取得实效的关键。
(二)以扶持绿色农业带动农村变美
绿色农业是重要的发展思路。乡村经济在发展中只有形成持续循环的发展状态,才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后代的幸福为代价。习总书记高度概括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路指导: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指的就是农村经济在发展中应当大力扶持绿色农业,依靠绿色农业实现持续发展。同时,根据农业的发展状况制定科学持续的发展思路,使绿色农业能够带动农村变美,能够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能够在农村的产业经济发展中形成持续向好的发展局面,为整个乡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形成对乡村经济的有力指导,保证乡村经济在发展中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根据乡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乡村经济的实际需求以绿色农业为导向,推动乡村产业的持续升级,最终实现乡村经济的持续循环发展。所以,对于乡村经济而言,在发展中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好方法在于以扶持绿色农业带动农村变美,使整个农村经济实现循环式发展。
(三)以发展普惠金融引导农民变富
普惠金融是帮助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乡村经济不仅仅需要金融投资,同时也需要先进的金融模式予以支持。例如,目前的普惠金融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思路,既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也提升了融资效果,使农业生产中急需的资金能够通过普惠金融的方式发放给普通农民,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融资模式,使农业在发展中能够快速的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既解决产业化发展问题,同时也能保证在产业化发展中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推动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普惠金融是重要的发展思路,旨在向农村市场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解决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问题。通过资金的扶持以及金融模式的支持,使乡村经济能够改变资金缺乏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产业资金缺乏问题,使整个乡村产业在资金投入方面能够达到产业化发展要求。通过资金的持续投入以及资金基础的夯实探索出一种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道路。
二、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财政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有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是解决乡村振兴资金来源问题的关键。要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农责任;要统筹规划、高效利用财政资金,避免支农资金被挪用、被挤占等现象;要加大支农专项转移支付的倾斜力度,细化其监管措施与支持方式;要侧重发挥财政资金无偿性等特点,着力于市场化机制中资源无法有效配置的领域,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纯公共产品的投入,逐步提高农村社会教育、医疗、养老和文化服务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基础公共服务差距,合理降低各类资源、生产要素流入农村的成本,让各类生产要素进得来且留得住,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能量。
(二)税收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税收政策是调节产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对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实际,在产业发展中,通过税收政策有效调节税收的额度,既能够降低农民的税务负担,同时也能解决农民的税收问题,使整个乡村振兴战略在落实中,能够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推进,保证产业发展达到预期目标,根据农村产业的发展实际和发展的具体情况调整农村产业的发展侧重点。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的导向,使农民在农村产业的发展中能够按照政策的导向要求进行快速发展及提高农村产业的发展活力,同时也能解决农村产业的发展问题,使农村产业在发展实效性和发展快速性以及发展的成熟度方面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产业经济的打造具有重要影响。
(三)金融服务助推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金融需求仍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金融供求配比失衡,与城市相比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还存在很大差距。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就是要顺应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寻找差距、补齐短板,重点解决涉农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更多的金融服务向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开展普惠金融是推进乡村振兴,帮助各类农村生活主体增收的关键举措。通过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拓展和延伸金融服务,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支持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关注乡村重点人群,加大金融观念引导,助力乡村居民运用金融服务发展生产经营,提升创业致富的能力,实现农村富裕。
三、结论
实施乡村振兴,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在持续激活乡村市场、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激活各类乡村生活主体,调动农民、农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税收政策的调节功能、金融政策的扶持功能,并加以协同运用、形成合力。通过财税金融政策直接作用,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环节进行“输血”,通过财税金融政策间接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助力农业农村农民自身“造血”,通过“输血”+“造血”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占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0(10):61-63.
[2]严爱玲,江宏,郑书莉.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互联网金融对新农人创业绩效的影响——基于安徽省调研数据的分析[J/OL].南京审计大学学报:1-9[2020-10-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867.F.20201013.1726.010.html.
[3]欧阳班勇. “减税降费”背景下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0.
[4]孔金凤.刍议财税经济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J].商业故事,2017(1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