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丹
摘 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中,红色文化十分重要,是思想政治育人的文化基础,蕴含着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领意义。当前,新媒体逐步融入校园文化和生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开了新的路径和渠道,也带来一些问题。我们要重视新媒体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确保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红色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1.新媒体与红色文化的内涵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新兴媒介,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移动设备产生,具有创新性、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感,是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长期艰苦奋斗产生的思想结晶,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使命感,是中华文化长期凝聚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支撑。红色文化是多元化共同集聚而产生的,包括革命文化、民族文化,也包括世界文化,是特定时期产生的一种思想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两个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下,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红色文化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将精神内化于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
2.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充满了正能量,高校思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和基础。红色文化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帮助大学生快速成长,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2.1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时代发展需要大学生具有爱国情怀,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将爱国主义作为一个核心理念,有机地将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相结合,让大学生了解革命先贤在推翻清政府,打倒列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过程中的先进事迹,需要从内心向革命先贤看齐。通过2018年在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统计发现八成以上的大学生非常敬仰革命先贤,为红色文化的宣传奠定了基础,红色文化逐步成为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底色。
2.2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思维,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除此以外,还需要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设和红色文化的教育,才能将大学生的命运与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命运、民族的进步相结合,让他们满怀热情参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加快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
2.3提升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主义使命感和全球视野,对未来所从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虔诚。在工作过程中尽职尽责,在生活过程中忠于社会主义革命事业,高校思想教育中需要有机融入一些红色教育资源,不断教育大学生。通过红色文化教育,让大学生了解自身所负的责任,为国家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2.4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大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人格才能被社会所接受、所理解。对人才进行衡量时,是否具备健康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是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革命先贤们能够为世人所称道,首先在于他们有高尚的人格品质。红色人物具有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健康人格,他们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当代大学生只有不断领悟革命人生,品读革命经典,才能学习红色人物所具有的完美人格,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高校在开展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开辟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新渠道。在新媒体的帮助下,通过新媒体方便地浏览红色文化,在网络上阅读红色文化经典,观看红色文化网络精品课程,并且参与一些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比如说红色文化动漫制作等,设身处地地了解革命先贤所经历的艰苦岁月,感受红色文化蕴含的当代价值。其次可以建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基地,通过新媒体的多样化形态展开红色文化教育,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比如在红色文化网站当中推送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信息及开通红色文化的微博,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革命先贤的事迹,激发他们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调动大学生宣传弘扬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体性,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另外,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更好地将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大学生自主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学习。
3.2新媒體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容易受到一些网络多元思想的影响。网络能够提供主流的正能量思想,将他们艰苦奋斗、为实现人生目标的积极因素激发出来。另外,新媒体也难免会传播一些消极思想。当前高校进行红色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点:一是碎片化的传播,导致系统思维受到一定的阻碍,通过新媒体进行红色文化内容宣传,不管是在朋友圈转发的红色文化信息,还是微博发送的红色文化评论,都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的,很少进行系统理论的概述。二是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浅表化的思想对大学生的判断产生了一定影响。三是一些大学生存在文化行为失范现象。
4.融入红色教育资源,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4.1更新高校思政教育部门红色文化教育理念,不断挖掘更多地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有机融入一些红色教学资源,加强红色教育理念的深化,不断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推荐工作,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展开红色教育,并且建立专项的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团队,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建立校际联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体系。这样可以让高校研究的投入降低,充分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
4.2构建多元红色文化教育的新媒体平台。
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在新媒体方面依赖性较强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合理地在新媒体平台上搭建红色文化学习体系,拓展高校思政教育渠道。比如说与当地文化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打造弘扬红色文化的主题微博,并且根据新媒体互动性较强等特点,将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比如说对大学生进行鼓励,依照红色经典进行创作,以话剧表演剧的方式呈现出来,创造一些以红色经典为基础的知识类网络小游戏等。大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红色文化的内容。
4.3建立健全红色文化教育相关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理想信念,高校需要将红色文化纳入正规的课堂教学体系当中,与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让大学生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更丰富,通过多媒体课程设计和红色文化专题讲座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吸引大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且通过新媒体平台系统化地推送理论课程,让大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在新媒体上学习红色文化课程,增强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4健全完善高校新媒体管理和监督机制。
为了让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正确接受积极的文化信息,抵制消极信息,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强化新媒体管理的规章体系,做好高校官微的管理工作,加强新媒体文化宣传,传播红色文化信息。另外,要加强舆情监督控制,建立起完善的管控体系,对大学生在红色文化思想认知方面的状态进行及时了解和掌握,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红色教育制度进行创新和调整。
4.5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
高校需要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将线上线下的红色教育相融合,打造立体式的红色教育平台。大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及时搜集红色文化的教育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的讨论活动,提高红色文化教育水平。高校除了不断创新完善原有的红色教育课程之外,还需要加强地方性红色教育专项课程的构建,鼓励一线思政人员逐步开发红色教育的校本教材,让大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红色思政教育课本和内容,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4.6通过新媒体引导学生甄别不良文化,弘扬红色文化。
新媒体是信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也是消除不良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需要通过传统教育方式与新媒体的结合,采取正面的态度应对,不断调整德育教育相关内容,依照实际情况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特征展现出来,弘扬红色文化,加强教育引导,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通过学生会及学生社团传播思想政治文化,宣传主流文化,抑制负面思想文化的影响,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在此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指出不良文化的负面作用,让学生认真分辨,通过讨论和座谈会等方式认识不良文化造成的影响,通过个别典型案例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正确甄别文化,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5.结语
红色教育是永远不会褪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红色教育资源相融合,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结合,不断添加红色教育内容,让思政教育更丰富、更具现代感、更接地气。
参考文献:
[1]贾洪岩,韩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37(008):173-174.
[2]刘佳.新媒体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3]骆岩.新媒体时代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021(003):95-97.
[4]陳春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