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管理活动中体现出的伦理价值

2020-12-14 09:21刘昆煌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9期
关键词:治理模式转型

刘昆煌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对国家治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治理模式转型和“治理现代化”的转变也对公共管理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在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公共管理失范现象和贪污腐败的背后是公共管理伦理的失范,也是公共权力的私人化、部门化、商品化,是行政权力的异化。同时法治和德治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和完善德制的伦理制度体系建设来弥补法治的不足。所以,公共管理伦理在管理活动中始终是指导管理者活动的行为准绳和价值体系。本文通过分析来研究指导我国公共管理活动的伦理价值。

【关键词】治理模式;转型;伦理价值

1.公共管理伦理的涵义

1.1公共管理伦理是一种关于公私利益关系的观念体系

对于服务于公共机构或政府机构的公务员来说,最基本的职业和伦理要求是要维护好公共利益。服务于管理客体。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公共权力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民赋予,来自于人民对个人权力的让渡。所以实现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目标。对于权力的制约,不仅要从法律角度来制约,伦理和道德约束也是不可缺少的。

1.2公共伦理是一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体系

权利与义务关系是最根本的公共管理伦理要素,在我国政府部门和公共管理部门中,公务员队伍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有利于公务员更加有效行使职权,执行公务。同时当其未能履行法定义务时,也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赋予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体现了伦理价值对公务员的制约和价值规范。

1.3公共管理伦理是一种关于政府管理的价值体系

众所周知,我国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伦理价值是一个很好的价值体系贯穿于政府管理活动得始终,使其不忘初心,不偏离方向。公务员要树立良好的思想态度和思想品德,奉公守法,服务人民。政府等公共组织要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同时也要处理好公共利益和个人偏好的伦理,做好平衡。既要使政策满足和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目的。又要兼顾手段是否科学合理。提倡对基层人员减负就是对政策目标高效实现和政策手段科学合理的结合。

2.公共管理伦理的价值

2.1行政理性

人类从事政治活动或公共事务过程中,行政主体对国家、社会进行整合的理智能力和道德能力就是行政理性。既包括通过已有的行政知识来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也包括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要把握好树立规则思维,程序思维,正义思维,责任思维和底线思维。行政过程中将行政理念理性,行政制度理性和行政行为理性相结合。一方面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价值系统为指导。另一方面要在执行过程中顾及到效率和效能。也要完善规范和协调体系,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规范和约束。

2.2公共权力

公共管理活动离不开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由法律赋予,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掌握并行使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公共权力是对公众权利的最佳保障。具体表现为在立法层次上保护民众正当合法的的权利和权益。公共权力给人民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当公民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公共权力要及时进行救济和提供保障。民众获得救济时应秉持公平、公正,令民众信服。

2.3行政正义

个人权利是现代社会正义的主旨,行政正义的基础在于个人的自由与社会地位的平等。平等是行政正义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有优先性的价值,也是行政正义最重要的价值。在行政正义中分为行政程序正义和行政实质正义。行政程序正义将应然的权力与义务转化为实然的权利与义务,将静态的宪法与行政法律转化为动态的政策过程。实现了对公共权力的合理性限制,保证了公共权力不偏离公共利益方向。

2.4行政责任

在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公职人员行使权力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体现权责一致。这就是职责所在。另一方面,行政人员没有积极履行职责而受到的追究是没有履行职责,失职的惩罚。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具有政治性和具体性的特点,既是制度的又是伦理的,是监督、控制和制裁的统一。除了要遵循法令规章和上级交付的客观应尽的义务责任外,更重要的是把责任放在心中,履行好根植在我们心中的对忠诚,良知的认同和信仰。

3.伦理价值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求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时期我党审时度势,通过对国情和国内矛盾的分析,领导政府发挥行政理性的判断力,使得制定的政策符合人民的利益。政策体现了行政理性追求保障社会公平的价值性的同时还体现了行政理性的工具性,做到尽可能的惠及广大人民的高效政策。

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建立體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制度。政策的出发点就是追求平等的价值,政策的制定不仅要在制定过程中公开透明,与社会正义的价值相符。还要保证政策落实后的结果公平。使得社会保障政策惠及更多的人群,尽可能实现公平。在执行社保政策时公职人员也要树立行政责任意识,恪尽职守。积极接受人民的监督,失职或者没有履行自身责任导致政策执行出现问题要接受惩罚。

参考文献

[1]马继伟,《论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论文,2011.

[2]朱倩《公共管理者价值中立的利弊分析——公共管理者价值观建设角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 12 期.

[3]王泽应,《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博士 论文,2011 年 .

[4]王菲,《我国公共行政价值的问题及其对策》,《长春工程学院(社会科学 版)》,2012 年第 13 卷第 1 期.

[5]黄信,《论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年 9 月.

猜你喜欢
治理模式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深圳市福田区探索城市街道治理新模式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农村水利私人承包治理模式研究
市场经济体制下住宅小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