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 曾玉凤
【关键词】审美化跨界视点结构教学;《深邃的平凡》;美术;语文
绿色美育是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的一张学校文化名片,其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思维为核心,以审美为途径,力求在内在逻辑的规定性与外在形象的生动性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绿色美育的跨界教学是审美化跨界视点结构教学(AI-TVS)的具体运用。下文,笔者以四年级《深邃的平凡》美术-语文跨学科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审美化跨界视点结构教学的实践。
【教学目标】
学科目标——求真:(1)学会观察(形、色、质)与联想(物、人、事)的方法。(2)掌握水彩笔表现形色的方法,即由主到次的造型方法,从浅到深点线刻画的涂色方法。(3)能抓住事物特点,指向物、人、事,进行相关、相似、因果等联想,并能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品德价值取向目标——求善:(1)能在美术与文学创作中,结合生活经验,感悟丰富的人文情感,滋养心灵。(2)会从平凡之处关注自然、社会,并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审美与人文素质目标——求美:(1)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并感受美。(2)在外在美与内在美的交互影响下,润泽尚美之心。
【教学内容】
学科知识点:美术语言要素(形状、色彩、质感),观察与联想的方法,水彩笔表现技法。
学科知识视点关键词: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浅入深。
相关知识点:能运用相关、相似、因果联想的方法,能真切自然地用文字表达所见所想。
审美点:深邃的平凡。
美感词:深邃、平凡、普通、质朴、沧桑、粗糙、光滑、灰暗、清新、鲜艳。
典型材料:十几种不同特质的叶子。
延伸材料:三件自然笔记参赛作品。
【教学过程】
1. 问题导入,揭示审美视点。
教师板书“平凡”一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平凡,继而出示课前收集的几种不同的树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凡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平凡的事物中是否藏着深邃的内涵。板书“深邃的”,揭示完整课题“深邃的平凡”。
以上教学,教师从学生的经验与感受出发,引导其理解平凡的含义,以“平凡”与“深邃”之间的冲突感,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令审美视点清晰明确。
2. 归纳方法,构建知识视点。
学生小组讨论,在一组叶子中,选出公认的最美的叶子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板书:观察、形、色、质、联想、人、物、事、发现。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生:(表面有绒毛的叶子)这片叶子摸起来特别舒服。
生:(黄色为主,红绿相间的叶子)这片叶子的黄色特别明亮,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如果仔细看,还有绿色、红色、棕色的斑纹。让我在一片叶子中看到了四季轮回。
生:(红色心形的叶子)这片叶子的红色和心形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让我想到了妈媽。
生:(枯萎的叶子)这片叶子是土黄色的,一点也不鲜艳,轻轻一碰就碎,而且变形了,看起来一点也不美。但是,我却看到了它经历了很多很多,由一片嫩绿的叶子变成现在的模样。它让我想到了我奶奶,一辈子辛苦,把爱都给了我。
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发现平凡之美的具体方法——观察与联想,学会观察事物的外在视觉特征——形、色、质,体验视觉的愉悦,同时学习指向人、事、物的相关、相似、因果等联想方法,挖掘思维深度,感受人文内涵美。经过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把握美术与语文学科共有的思维交点,让知识视点实现有机整合,并构成严谨的思维链条。
3. 教师示范,尝试审美表现。
教师用水彩笔示范画叶子的方法。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叶片,进行绘画表现。(板书:表现)
绿色美育的跨界教学要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互,但这不能以牺牲学科技能为代价。本课,造型由主到次、着色由浅到深的方法指导,强化观察结果向绘画表现的转化,帮助学生突破了表现障碍。本课选择学生最常用的水彩笔作为绘画工具,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平凡事物的不凡之处。绘画过程中的眼手配合,全身心与绘画对象融为一体,可以实现物我之间深层次的交流,并为文学表现奠定情感与思想基础。
4. 强化视点,展示评价作业。
完成绘画后,教师请学生用简短的文字在绘画作品旁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悟。
生:(枯萎变硬的梧桐叶)这是我脾气暴躁的妈妈,她生气的时候就是这样子,就像身上长满了刺,声音也很尖锐。这样的妈妈一点也不美。
生:(布满虫洞的叶子)我刚刚看到这片叶子的时候,觉得它肯定很疼,身上被咬了这么多洞。看,它的身体都因为疼痛蜷曲了。但是当我无意中把它举起来,透过光,仿佛看到了好多闪亮的星星。这片特别的“星空”,好美啊!
生:(有一个虫洞的叶子)这个虫洞就像一张嘴,给我讲述了它是如何用自己挽救了一只毛毛虫的故事。虽然它的身体已经不完美了,但是看到毛毛虫翩翩化蝶,却格外欣喜。
在以上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美术造型表现的效果,更要及时对学生的文学表达提出建议。比如:对那位觉得“暴躁的妈妈”一点也不美的学生,教师引导他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反思自己的问题;及时表扬看到特别“星空”的学生,并带着其他学生一起思考,痛苦与磨砺带来的生命的通透,并让我们感受到如此美的人生境界。这些都是教师的跨界观念、学科素养与跨学科素养的充分体现。
在学生的画笔下,平凡的叶子仿佛获得了新生,在他们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生活的感悟。在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中,多样的思绪交融碰撞,产生新的火花,课堂向生活延伸,生活向课堂凝聚,实现了时空跨界。
5. 拓展衍生,回归审美视点。
出示三张“自然笔记大赛作品”,重点分析一张画面普通却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再次感受只要善于观察与联想,挖掘深邃的内涵,平凡的事物也会展现出不凡的魅力。
本课最后的拓展衍生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将这种由表及里的思维模式,移植到道德与法治学科,去参悟社会生活深层的人文内涵;或是嫁接到科学学科,去探索科学现象背后的深层奥秘,从而彰显强劲的跨界张力。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清晰地呈现出两个学科共有的思维路径,同时也很好地呈现了AI-TVS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形式。
【课外作业】
在生活中选择一件平凡的事物,通过观察与联想的方法,由表及里地发现它深邃的内涵,同时用绘画与文字表达你的所见所悟,并与同伴或长辈一起交流。
课外作业将课堂引向生活,是对学习的运用与实践,并为时空跨界、学科跨界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