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方法探究

2020-12-14 03:41时锦
山西农经 2020年20期
关键词:技术优化农机

时锦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这主要是由于农艺技术利用率低,无法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想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就必须推广和应用农艺技术,利用农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阐述了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价值,探究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方法,以发挥农艺技术的作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艺技术;推广意义;农机;技术优化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0-011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稳定生活,而且会对国家综合实力产生直接影响。农艺技术主要是在农作物种子筛选、栽培、育苗、管理、施肥、杀虫、机械应用、浇灌、加工等过程中采用科学技术,例如滴灌技术、设施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病虫害天敌防治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等。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结合实际土地资源和环境情况,科学合理运用农艺技术,强化基层农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减少人力劳动投入的同时,实现自动化、机械化生产和加工[1]。

1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1.1    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在农业领域应用先进的农艺理念和技术,对提升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应用农艺技术,能够对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水量、肥料、光照、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例如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有机物等进行控制,了解植物生長所需要营养,满足其生长需求。另外,对于大棚种植,还能应用相关技术延长植物光照时间,增加产量[2]。

1.2    科学确定种植密度,保证农作物生产效率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在种子栽培过程中运用农艺技术能够科学确定种植密度,通过设置播种机械的播种间距可以预留栽种空间。在播种过程中,假如预留空间过大,不仅会浪费土地资源,还会产生大量杂草,影响农作物正常授粉,进而影响产量;假如预留空间过小,将会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造成影响,也会阻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应该结合农作物种类、特征等,综合考虑光照、温度、空气湿度等因素,合理设置种植间距,从而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3]。

1.3    科学合理施肥,节约成本并提升效益

农作物生长离不开肥料,但是施肥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造成影响,导致土壤板结和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下降。

科学合理施肥能够减少这些情况的出现,在保证农作物所需营养的同时提升产量。在具体施肥过程中应用农艺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结合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生长所需养分,科学合理搭配肥料,例如化肥、有机肥、微量元素等,能够避免因肥料过剩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而且还能节约成本,保证农作物产量[4]。

2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的强化方法

2.1    引导多方投入,加强农艺技术推广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进行全方位建设,通过多元化发展引导各类投资,促进工商业、民营企业、外资等投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农艺技术更好地推广。农艺技术推广部门在技术研发和推广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农艺技术电话咨询、互联网信息服务等应用于农业建设中。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外,还需要鼓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而加强农艺技术推广[5]。

2.2    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的财政投入

在基层农艺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机合作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供、产、销等方面进行农艺技术推广,能够实现农民和农机局、农技推广中心、农委会、农经站等多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有些地方政府资金有限,通常是市县对几个较为典型的农机合作社进行帮扶,帮助其拉项目、投资金以及开展宣传。

一些新成立的农机合作社并没有享受到政府的这些优惠政策。政府应该提高重视,加大惠及面,促使农机合作社发展,为农艺技术推广创造更多平台,进行广泛推广。

2.3    建立以农机合作社为核心的农艺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重视程度,采用相互结合的方式促进合作社发展,提升服务网络应用价值。结合社会多方面力量,加强政府、科研机构、科研单位、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户之间的联系,形成全面的推广服务网络[6]。

同时,利用网络建设远程教育平台,实现农艺技术信息有效共享。农机合作社可以利用推广服务网络获取最新的农艺技术,进行成果示范,改变农户对新技术的看法,使农户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为农户推介适合的农艺技术,并将适合农户的农艺技术反馈给相关农机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促使相关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研究[7]。

3    基层农艺技术应用的强化方法

3.1    提升农艺技术人员水平

在农业生产中,专业人才是保证技术应用效果和效率的关键和基础,在农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艺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农艺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使其能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应用农艺技术,将农艺技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与农业高校的合作,共同培养青年一代的优秀农艺技术人员,调整农艺技术人才结构,将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8-9]。

3.2    提高农艺技术

基础农艺技术包括种子筛选、种子栽培、播种、施肥、管理、杀虫、农用机械使用等多个方面。要想使农户广泛运用农艺技术,就要优化农艺技术。

在选择农作物种子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情况、气候条件等选择最优质的种子[10]。

在施肥过程中,要针对不同阶段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情况,采用有机肥、化肥混合施加的方式,同时要合理控制有机肥和化肥的比例。

在种子栽培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种植密度,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性设定间距。

在杀虫过程中,尽可能优化杀虫剂的成分,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手段,主要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以及物理防治技术等,将化学防治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技术手段。

3.3    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结合

一般情况下,农艺技术需要与农业机械配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农机与农艺技术之间属于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应在农业机械的辅助下进一步提升农艺技术。因此,在农户应用农艺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农艺技术与农机的结合,在节省人力的同时,保证农业生产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种植要求以及环境情况等,合理选择农机和农艺技术,才能提升應用效果。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域差异较大,南方多为丘陵,北方多为平原。地域不同,生产的农作物也不同,导致农机的应用和发展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地域实际情况满足各地农户的需求,研发出先进的农业机械以及适宜的农作物品种[11-12]。

3.4    加大农艺技术培训资金投入

在农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过程中,资金是影响其进一步强化应用的主要因素。在强化农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引进和农艺技术相对应的技术设备。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撑,农艺技术的应用就无法实现。政府针对基层农艺技术的应用强化,应该落实资金投入和审批,这样才能为农艺技术的应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13]。

地方政府在实施基层农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现场,对农艺技术应用强化所需要的资金进行规划,并在资金规划过程中明确各部分资金的使用目的、途径等,然后由政府对资金进行审批。通过严格的资金审批流程,保证充足的资金应用于农艺技术培训中,提升技术应用效果,进而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结束语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农艺技术,对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要加强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引导多方投入,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切实优化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戚瀚月.强化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措施[J].种子科技,2020(11):116,118.

[2]胡也男.现代农业中农艺的重要价值[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6):131.

[3]刘强.探究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及应用意义、强化对策[J].农家参谋,2020(15):79.

[4]常淑玲.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意义及强化途径[J].种子科技,2019(18):146,148.

[5]王宜斌.科右前旗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应用与发展途径分析[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8(5):41-42.

[6]何宏宇.加强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3):226.

[7]李荣飞.探索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J].农家科技,2019(7):295.

[8]李瑶瑶.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意义及强化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8(7):70.

[9]蒋勇.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意义及强化措施[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9):174.

[10]任鸿明.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意义及强化措施[J].花卉,2018(22):315.

[11]李铁.浅析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意义及强化途径[J].中国高新区,2018(21):199.

[12]张海峰.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3):144.

[13]侯思芳.浅析基层农艺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工作的加强[J].农家致富顾问,2018(14):78.

猜你喜欢
技术优化农机
农机养护常见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机维修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浅谈大型农机的维护与保养技术
试论建设县乡农机推广体系的有效措施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档案馆智能化建设工作优化的实践思考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优化与实现
我省针对新建农机合作社出台新标准
建筑电气的安装施工技术探讨
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