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及应对措施

2020-12-14 03:42孔繁惺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29期
关键词:融资风险表现形式防范

孔繁惺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步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以及外部经济的不景气造成企业融资压力增大,因此产生的融资风险也逐渐升高,在此背景下探讨企业的融资风险防控更具有实践意义。文章从分析企业进行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的实践意义出发,阐述其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进行融资风险防范的主要对策,希望能够对企业尽快适应当前的外部环境,降低融资风险,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资风险;表现形式;成因;防范

一、融资风险概念、分类及防范策略

融资风险概念的界定有两种:资本结构论认为融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债务资本过度高于权益资本比例,造成资本结构失衡,从而产生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或者带来其他不利影响的可能性;筹资论认为融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由于不能精准预测预期的收益情况,从而产生资不抵债或者其他损害股东权益情形的可能性。

无论是资本结构论还是筹资论的概念界定,都可以根据融资方式将融资风险划分为债务融资风险和权益融资风险两大类。在实践中进行融资风险防范的策略主要有三种:一是风险规避,即通过变更或者调整融资方案等方式来降低或者消除融资风险;二是风险预防,即提前预估融资可能带来风险的概率及结果,在进行融资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三是风险接受,即当企业采取风险规避或者预防措施成本高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时,企业可选择主动承受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而不需要采取防控措施。

二、探讨企业融资风险表现及防范的实践意义

探讨企业融资风险表现、成因及防范的实践意义在于:一是可以帮助企业找出其在融资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关键因素,从而促使企业及时采取一定的对策加以调整,在提高资金来源稳定性的同时,满足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资金需求;二是可以促使企业及时对自身的负债规模及负债结构比进行分析和调整,从而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偿债能力,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三是探讨融资风险表现、成因及防范本质上是降低财务风险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过程,因此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抵御預期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一)债务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

1. 债务融资的利息率风险

融资利息率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后需要按固定的时期向债权人支付本息,即便企业的流动性不具备偿还本息的能力也需要承担该项责任,从而加剧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更易趋于恶化而产生风险。

2. 债务融资规模及融资期限结构风险

企业在融资规模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融资过程中,考虑到融资的效率性问题,多数企业更倾向于进行负债融资,从而造成企业的总体负债规模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过高,这不仅会影响企业还本付息的偿债能力,同时还会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财务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企业在融资期限结构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融资过程中,在负债规模固定的前提下,企业的短期负债规模与长期负债的结构比失衡,出现了过于依赖短期负债、将短期负债融资投资于固定资产或者其他项目的短贷长投现象,造成企业在负债期内资金流动性变弱,难以及时回笼,从而出现了流动性及资本结构“弹性”不足的风险。

3. 债务融资偿还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资金流动性充足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而进行对外投资则是企业进行业务扩张,实现发展的必要途径,投资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的流动性造成不利影响,同样也会导致企业的负债融资可能在偿还期内难以按时还本付息,从而造成企业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二)权益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

权益性融资在实务中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者与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普通股和股权再融资。权益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

1. 吸收直接投资者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主要风险表现

通过吸收直接投资者与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融资容易产生两方面的风险:一是企业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的控制能力被削弱,增加了企业的运营管理的难度,易因融资而产生经营风险;二是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控制能力被削弱,容易使得企业的决策权较为分散,影响决策的效率。

2. 发行普通股融资的主要风险表现

发行普通股融资因为不用支付固定的利息,因此风险相对较小,但是在实务中发行普通股进行融资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具体表现在:一是发行普通股,会在资产利润率高于长期债务利率时支付过高的融资成本,导致企业税负较重;二是对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进行融资的企业,如发行失败需要承担较高的发行成本。同时,如果成功发行上市,企业的股权结构将会发生变化,控股权会被稀释,增加了企业被并购的风险。

3. 股权再融资的主要风险表现

股权再融资一般有配股和增发新股两种方式,而增发新股又可分为公开增发和非公开增发。股权再融资潜在的风险主要有,一是由于权益资本成本高于债务资本成本,因此采用股权再融资会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而造成企业总体的资本成本增大;二是在企业盈利状况不变时,股权再融资会弱化企业财务杠杆水平,引起净资产报酬率降低而产生风险。

(二)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成因分析

企业之所以在融资过程中出现上述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不足。在融资实务中,多数企业管理层对于融资风险没有重点关注,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融资风险管理机制,从而造成企业总体的融资风险管理能力偏弱,在发生融资风险时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是对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偏弱。当前多数企业在进行融资风险防控时,对于融资风险的识别仍然停留在以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层次,而没有建立十分健全科学的融资风险预警和识别机制,融资风险的事前防控能力不足。

三是在对融资方案、融资渠道以及融资规模进行决策时,多数是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主观性的决策,没有采用合理的程序和方法来对不同的融资方案、融资渠道以及融资规模潜在的偿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进行评估,从而使得企业总体的融资风险评估能力偏弱。

四是过于依赖外源融资,对内源融资能力重视度不足,资金管理效率较低。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内部积累而形成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和折旧摊销资金,内源融资一般具有自主性强、融资成本低、不会稀释企业股权等优势,但是在实务中多数企业却因为两方面的问题而弱化了内源融资能力,造成资金管理效率较低:一是存货周转率偏低,受存货控制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的存货库存较高,大量占用了流动资金,造成了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以及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风险;二是应收账款方面,受当前市场环境不景气的影响,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以及提升盈利水平,进行赊销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信用融资手段,这种方式对于卖方企业来说存在着资金被无偿占用的问题,不仅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同时还增加了出现坏账的风险。

四、企业进行融资风险防范对策

针对上文对企业在融资风险的具体表现以及其成因的分析,结合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要素、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分别按照融资活动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环节对其风险防范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一)融资活动事前的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融资风险的事前防范实质上是以预防为主,因此要从预防的角度采取措施来加以防控。

一是企业的管理层应当提升融资风险的防范意识,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融资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的巨大破坏性,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制度,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将风险防控意识和制度融入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融资风险防控意识。

二是要在企業内部建立融资风险的预警机制,即要结合企业的融资实践活动,找出融资活动产生风险的各种潜在相关因素,然后结合这些因素设计出相应的预警指标并形成相应的体系,以及快速对企业在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从而提高对融资风险识别和分析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减少主观经验判断。

三是结合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要素,针对融资活动的关键控制点和风险点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流程和相应的控制制度,充分利用制衡思维和内部监督职能来增强其对融资活动的控制强度,从而有效降低潜在的融资风险。

(二)融资活动事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融资活动事中的风险防范,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采取措施。

一是从融资方案和融资渠道入手,即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根据筹资战略目标和规划,结合公司年度全面预算,形成多种可供决策的融资方案,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等决策方式来进行融资方案决策,在分散融资风险的同时合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是合理控制企业总体的融资规模。采用一定的方法将企业的总体融资规模控制在自身发展需求的合理范围之内,是降低融资风险的最佳选择,当前在实务中企业可以采用外部融资需要量的测算模型来对融资规模进行合理规划:

外部融资需要量=满足企业增长需要的净增投资-内部融资量=(新增资产需要量-新增负债需要量)-预计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1-现金股利支付率)。利用该模型可以把企业的外部融资规模进行规模限定,从而可以防止过度融资给企业带来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使用成本过高以及股权分散等风险问题,从而优化企业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

三是从优化企业的营运资金入手来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控制融资规模和风险。一方面,企业在存货管理过程中要通过经济订货批量决策法以及增强销售等方式来降低库存,减少流动资金占用,缓解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则应当建立销售回款的追踪机制以及信用管理机制等方式了来提高资金回笼速度,提高流动性,防止因此而增加融资规模产生风险。

(三)融资活动事后的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融资活动事后的风险防范主要以最优资本结构理论为指导来实施。在一个固定时期内,企业应当根据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对当前的债务融资规模和权益融资规模进行确定,并以此与目前实际的负债规模进行比对,若不在合理区间内,则企业需要在后续融资中通过调整融资渠道等方式来加以改善,使其符合最优资本结构的要求,控制融资风险。若负债规模在合理区间内,企业还需要对长短期负债进行分析,看是否存在短贷长投、短期负债规模过高等现象,防止企业因此而产生集中偿债风险和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五、结语

本文在分析了企业融资风险表现形式和融资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分别从融资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提出了较为具体的风险防范对策,意在帮助企业改善其融资风险防控能力,维持持续稳定运营。

参考文献:

[1]杨晨.Y公司融资风险识别及防范[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9.

[2]董瑞媛.Z公司融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 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9.

[3]袁园.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8.

(作者单位:北京明辉伟业科贸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融资风险表现形式防范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SQL注入防护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编辑动态
市政 BT 项目投资人融资风险研究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