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在北方一个小镇里。小镇不大,但屋舍俨然,街巷交错,还有酒肆茶楼林立其间。在小鎮,能够看到文人墨客、贩夫走卒、耕夫耕妇;能够听到鸡鸣犬吠、骡马嘶鸣、语笑喧阗。可以说,走近小镇,就可以触摸到最真实的市井味道与最浓郁的人间烟火。
我喜爱这个小镇。我喜爱小镇上的朝暾和夕月,喜爱那些将小镇染旧的故事与传说,当然,我更喜爱小镇中许许多多如我一样的市井人物,他们默默地劳作,努力地生存,他们是在“独一处宫廷秘肘”当学徒的周海亮,是在超市做收银员的李倩,是脑瓜里充满天马行空构想的窈窈,当然,他们也可能是那个患了重病却不辍作画的小雅,还可能是喝酒必是“百年”、抽烟必是“芙蓉王”的那位师傅……这些人,都是生活在我身边的街邻,他们站在小镇这方舞台的中央,上演着无穷的岁月更替,无尽的男女悲欢。
我默默打量着他们,打量着他们的一举和一动,打量着他们的喜怒与哀愁,他们之中有人在为一块牌匾而固守,有人为了拯救生命和灵魂而苦苦跋涉,有人在情与义的坚硬对抗里艰难抉择,他们把自己谦卑的爱意赤裸裸呈现出来,我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他们身上折射的光辉即刻照亮了我。
福楼拜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共同所有。小镇人身上带着的火苗,哔哔啵啵点燃了我,而我又想哔哔啵啵地把这个火种传递开去,于是,我试着把他们写进文字,让他们身上的光亮在文字中伸展和抵达,就像船桨帮助船只抵达河岸,牛马帮助车辆抵达终点。
文中的“周海亮”是我认识的一个厨师。他很会做肘子和讲故事。2019年深秋,我有幸与他相处了一个多月。渤海湾的初冬时节潮湿而寒冷,我们躲在旅馆里吸烟、咳嗽。他烟瘾极大,每天两三包当地最廉价的“新石”。吸烟咳嗽的间隙,他断断续续地给我讲他当年学艺的经历,讲他患着严重抑郁症的女儿。那些日子,我的眼前总是晃动着一个女孩忧郁的背影,我知道,我脑袋里某根神经被他的故事触动了。
(项中立,在《当代小说》《西湖》《佛山文艺》《山东文学》《青春》《长江文艺》等文学刊物发表小说多篇,有作品被选刊选载。出版小说集《乡村烟火》。)
篇名题字:韩玉臣
插图:杨帆帆
编辑:耿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