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建筑土质滑坡治理工程设计与实践

2020-12-14 04:35魏海涛孙兰宁
岩土工程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坡顶坡脚抗滑桩

魏海涛 孙兰宁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98)

0 引言

近年来,山前建设规模空前,挖山填壑形成了大量的斜坡地带,处理不当会引起滑坡灾害,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许多学者对滑坡工程治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张小伟等[1]对工程滑坡的识别与防治进行了总结;前人较系统地研究了各类滑坡的形成条件、作用因素、发生和运动机理,在多个工程案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滑坡的防治原则和工程措施[2-8]。

常用的滑坡治理工程措施有削坡减载、疏排水、抗滑挡土墙、抗滑桩、微型抗滑桩群等。以北京门头沟地区某紧邻建筑物的公路滑坡工程为背景,介绍采用锚拉抗滑桩、堑顶微型桩和格构梁等组合工程措施治理滑坡成功案例,供类似工程借鉴。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1 工程概况

工程场地原为山坡林地,由于规划需要,场地周边已完成一条二级盘山公路,山脚下修建小区,由此形成了长320 m、高15~20 m的公路、建筑边坡。现状坡顶距离公路路肩22~28 m,坡脚与建筑物水平距离为6.5~13 m,边坡坡顶为园林绿化,坡面杂草丛生。

建设过程中,由于未对边坡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雨季来临后,边坡局部发生滑塌,小区部分围墙护栏遭到破坏。边坡西侧区域出现一处土质滑坡,滑坡宽度约69 m,主轴长约40 m,坡顶裂缝、变形明显。该区域在清表修坡过程中,坡顶裂缝持续扩大,公路边缘土体持续下沉3.5 m,严重危及公路及建筑物的安全。

1.2 地质条件

根据野外钻探及现场调查,本工程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一般第四纪残坡积层及二叠纪基岩。本工程拟防护边坡场地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混合土及风化基岩(见表1)。

人工填土①、①1回填时间短,有湿陷性,土质松散,未经压实,均匀性差,工程特性差。一般第四纪残坡积②、②1层,颗粒粒径变化较大,均匀性差。强风化砂岩④、中等风化砂岩⑤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属Ⅳ级。

勘察35.0 m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周边地质资料,拟防护边坡场地局部可能存在基岩裂隙水,尤其在雨季易形成具有较高水位的地下水。

2 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滑坡位于建筑群上方西北侧,滑坡宽约69 m,主轴长约40 m,主滑方向132°,为小型牵引式土质滑坡。滑坡区地形上缓下陡,滑坡前缘坡度45°~55°,坡面破碎;滑坡后壁陡峭,高度约2 m,坡度约60°,圈椅状明显;在滑坡后缘周界形成下错台坎,错距1.2 m。前缘剪出口位于建筑物地下室基底位置,局部变形迹象较为明显(见图1、图2)。

图1 滑坡体上缘张拉裂缝

经过调查,在2017年雨季期间,该段边坡后缘道路发生浅层滑移,市政抢修在已滑移的道路两侧各设置一排抗滑桩(直径1.0 m),抗滑桩长度约16~18 m(见图3)。

图3 滑坡位置平面图

2.1 滑面特征

依据调绘、钻探揭露,滑体土为粗粒混合土②层,黏性土含量约为25%~40%,母岩以砂岩为主。滑床岩性为残坡积土,白色,土质均匀,含较多姜石,结构致密,硬塑状。滑体中部厚度一般8~10 m,滑面倾角一般30°~46°;后部及前缘厚度一般5~8 m,滑面倾角一般0°~30°。滑带土为白色残坡积土,滑面擦痕较明显;滑坡体前缘剪出口较明显,土体揉皱强烈,变形挤压现象明显。

2.2 滑坡成因分析

本工程滑带土以粗粒混合土②层为主,土层中所含黏性土为白色残坡积土,蒙脱石含量较高,具有遇水膨胀、失水崩解的特性,在地表水入渗后易产生软弱带。

坡下建筑物施工期间,对边坡坡脚进行开挖,坡脚被破坏,抗滑力降低,在地表水入渗后,土体自重增大,形成软弱带,最终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带)下滑或错动,形成滑坡。

雨季之前,由于建筑开挖土方弃于滑坡体前缘,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坡脚压重作用,滑坡后缘及坡面变形迹象不明显,但在6、7月份强降雨条件下,滑坡体中前部土体再次复活,严重威胁建筑安全。滑坡体上缘竖向变形如图4所示。

表1 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续表

图4 滑坡治理剖面图(距离单位:mm)

3 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措施

3.1 滑坡稳定性分析

现场对滑带土取样,进行室内常规物理力学及反复直接剪切试验,测定滑带土的残余抗剪强度,并按正在滑动边坡的稳定系数0.98,采用Geo-Slope软件对抗剪强度参数进行反演分析。结合试验统计参数给出如下计算参数:自然、地震状态下重度γ=21.0 kN/m3,黏聚力c=11.7 kPa,内摩擦角φ=11.7°;饱和状态下重度γ=22.0 kN/m3,黏聚力c=8.0 kPa,内摩擦角φ=10.1°。

稳定性分析计算采用极限平衡法[9-10],取单位宽度的主滑方向断面对滑坡体进行分条,假定每一分块为一刚体,即不考虑块体内部的变形与应力,建立块体间平衡方程,稳定系数为抗滑力与下滑力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Pi=KQisinαi+ψPi-1-Qicosαitanφi-cili

ψi=cos(αi-1-αi)-sin(αi-1-αi)tanφi

Ri=Nitanφi+cili

式中:Pi为第i块滑体的剩余推力,kN/m;Pi-1为第i-1块滑体的剩余推力,kN/m;Fs为稳定系数;Ri为作用于第i块段的抗滑力,kN/m;Qi为第i块段滑体所受的重力,kN/m;Ni为第i块段滑动面的法向分力,kN/m;φi为第i块段土的内摩擦角,(°);ci为第i块段土的黏聚力,kPa;li为第i块段滑动面长度,m;Ti为作用于第i块滑动面上的滑动分力,出现与滑动方向相反的滑动分力时,Ti取负值,kN/m;ψi为第i-1块段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i块段时的传递系数。

由于本工程滑坡紧邻建筑和公路,综合对比规范[10-11],按天然及饱和状态下安全系数K=1.30、地震状态下安全系数K=1.15计算,最不利工况为饱和状态,稳定系数Fs=0.920,在考虑安全系数的情况下,滑坡剩余推力F=864.56 kN/m。

3.2 滑坡综合治理措施

由于滑坡体紧邻建筑物,按照建筑边坡变形控制要求,严格控制治理后坡顶变形不大于20 mm。在充分掌握滑体地质条件和稳定性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锚拉抗滑桩+堑顶微型桩+坡面锚杆格构,并结合地表水及地下水处理的综合治理方案,辅以坡面种植绿化,以达到防护与美化环境的效果。

3.2.1 滑坡段应急稳坡措施

为确保滑坡治理施工的安全,建议对滑坡段采取应急稳坡措施,首先在坡脚反压3.0 m高度土方,范围沿滑体两侧各延伸不小于5.0 m;滑坡体范围内采用苫布覆盖,防止雨水渗入造成二次灾害;对已经形成的裂缝进行砂浆回填密封处理。

3.2.2 地表和地下水排水

在滑坡上部周界设置截水沟,滑坡坡面上设置树枝状排水沟,并在坡脚设置排水沟及消能池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减少地表水下渗。

对坡顶上方市政公路排水沟进行疏通加固,路肩上方设置挡水墙,降低路面汇水对滑坡体冲刷,并将上游排水涵洞改道至下游。

为防止地下水对滑坡的不良影响,在坡面每隔6 m设置斜向排水管,长度12.0 m,仰角5°~10°,采用直径100 mm的包网PVC管作为滤水管。

3.2.3 堑顶微型桩设计

由于滑坡上缘产生了较大的裂缝和错台,原有公路埋入式抗滑桩被动区弱化严重,为了限制滑坡体上缘裂缝的进一步扩展,确保坡顶公路使用安全,设计采用双排直径150 mm、长4.0 m的微型注浆钢管桩对原抗滑桩被动区加固。

3.2.4 抗滑桩设计

3.2.5 坡面锚杆格构设计

图5 抗滑桩配筋图(单位:mm)

4 滑坡治理效果评价

滑坡工程治理施工2018年6月上旬开始,2018年8月15日完成抗滑桩和坡面锚杆格构梁施工,2018年8月20日抗滑桩桩前土体开挖。期间对滑体上缘及抗滑桩桩顶、深层水平位移、地下水位变化进行了监测。

图6、图7分别为抗滑桩中间桩位、边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图中可以看出:(1)中间桩位最大变形7.5 mm,边桩最大变形为6.0 mm。边桩变形较中间桩位变形略小,但整体差距不大,说明支护体系整体性较好。(2)沿着深度看,桩顶变形较以下2~4 m范围变形略小,桩顶锚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深度10.0 m位置以下变形极小,说明4 m的桩端入岩段发挥了很好的嵌固作用。(3)变形曲线显示,桩顶以下0.5 m处变形较3 m深度范围变形略小,说明桩顶部位设置的锚索对限制滑坡变形作用明显。(4)抗滑桩变形的60%~80%发生在坡前土方开挖、挡土板施工期间,后期变形趋于稳定。土方开挖阶段,抗滑桩后方土体应力释放对变形贡献较大。

图6 中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图

图8为滑坡体上缘裂缝监测点竖向变形情况。6、7月份在强降雨影响下,滑坡体发生了剧烈的错台滑动,施工期间采取坡脚堆土等措施后,变形趋缓,抗滑桩施工完成后,滑坡体变形明显得到了有效控制,9月上旬整个滑坡体变形趋于稳定,采用锚拉抗滑桩+堑顶微型桩+坡面锚杆格构治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图9)。

图7 边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图

图8 滑坡体上缘裂缝竖向变形监测图

图9 滑坡治理效果

5 结论

(1)基于现场调查和详细的地质勘察,采用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方法,提出的锚拉抗滑桩+堑顶微型桩+坡面锚杆格构结合地表排水措施的综合治理方案是有效的,对同类灾害治理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紧邻建筑物的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应按照变形控制原则执行,适当提高安全系数。

(3)滑坡治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有利于滑坡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坡顶坡脚抗滑桩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单一挡土墙支护边坡安全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陕北矿区黄土沉陷坡面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垃圾发电厂上的滑雪公园
矿车路线迷宫
矿车路线迷宫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