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屹鸿
(重庆市涪陵区马武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市 408000)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松材线虫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的松树病害。松材线虫呈蠕虫形,虫体细长,适于生长在气温为11~15 ℃的地区,高温季节与干旱季节会加快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速度。
当松树感染了松材线虫病,就会出现退绿、失水等现象,直至整株松树干枯死亡,最终腐烂,但整个过程松树针叶不脱落。首先从嫩叶开始病变,由绿色逐渐变成黄色,再变成红色至褐色,造成树叶萎蔫下垂,呈干枯状,这时的嫩枝叶上,可看到松墨天牛吸取营养时留下的伤口。感染松材线虫病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水分逐渐流失,树干可看到松墨天牛的侵入孔或产卵刻槽。
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繁多,一是接触相交的松树之间,松材线虫本身移动的自然传播。二是借助媒介昆虫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为松墨天牛。松墨天牛是天牛科、墨天牛属的一种昆虫,是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在松材线虫的扩散和侵染过程中,松墨天牛起着携带、传播和协助病原侵入寄主的关键性作用。三是人为传播途径,主要是人为携带的罹病木材和相关制品,调运没有经过处理或者处理不彻底的繁殖木料、电缆光缆以及家具、包装箱等,都可能传播松材线虫病。
近些年,各地政府在松材线虫病防控都投入了大量除治经费,但是随着疫木除治工作的推进,焚烧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越来越大,特别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除治成本更是成倍增加,加之物价上涨,劳动力流失,劳务报酬也大幅上涨。目前,各地政府在松材线虫防控资金投入时,预算不足,不够除尽病死松木的基本需要。
由于行政区划调整,现在的乡(镇)、村(居)都是由几个乡(镇)、村(居)合并而成,防控面积和范围增大,但相应防控工作人员没有增加,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欠缺。对木材市场经营加工的松木及松木制品的监测经验不足,把握不准;在组织队伍开展疫木清理和焚烧时,人手不足,覆盖不全,导致监管力度不够。
现在多数乡镇是通过中介公司聘请除治队伍,对林区病死疫木进行拉网式排查、除治和焚烧。但是,除治队伍以盈利为目的,在一些偏远疫木山区,路途遥远、山高坡陡,除治速度慢,支出成本高,存在偷工减料、除治不彻底的情况。
在农村和山区,大部分农户还依靠松木柴禾烧火煮饭,每年冬季都会大量囤积、储存柴禾,导致在清理农户家中的疫木时,总是千方百计的藏匿松木,隐瞒真实情况,锁门闭户对抗清理除治。
各地政府要提前谋划下一年度的除治任务和经费预算,由具有资质和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疫木情况进行测算,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为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包括疫区面积、疫木数量、距离(包括主干道路和人工道路)、运输成本、搬运成本、工具和燃料、劳务成本(除治队的生活费、住宿费、人工工资)、医疗费、保险费等,同时还包括监管人员的交通费、误餐费和通讯费等。
包括完善林业工作人员、监测技术人员、应急护林人员和除治工作人员等队伍建设,积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监测人员和护林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从而提高实际监测能力。对除治队的工作人员也要加强除治技术、工具使用技术和安全常识的培训,从而达到提升除治速度和除治效率。同时,还要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储备防治物资,保障防控工作正常开展和业务运行。
要对松材线虫病进行控制,最有效的办法是对松树林进行全面的监测诊断,及时发现被感染的松树,并且彻底消灭所有感染的松树。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松材线虫防控监测网络,将监测责任落实到人,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山林松木的分布情况,在每年春夏、夏秋交替时节,进行全面普查,严格监测,在发现枯死松树应该在第一时间取样,做出鉴定。
预防松材线虫病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切断感染源,对已感染的区域实行严格的出入境检疫,严禁松树木材及其制品的流入流出,修建房屋圈舍禁用松原木材。其次,松树繁殖力强、生长快,生活能力强,在许多区域都是优势树种,占比高达90%以上,结构单一。因此,在实施人工造林时,配置一定比例的阔叶树种,实施科学造林。再次,对松材线虫病进行生物治疗,弄清发病、感染及传播规律,比如在天牛羽化前3个月,对松树滴注预防性或治疗性药物,又比如在感染区域外设置一条没有松材线虫寄生的昆虫植物隔离带,抑制松材线虫的自然扩散。
针对林区松枝疫木,采用科学有效的清理和焚烧方法,对已感染的松树必须立刻采伐和焚烧,清理彻底,不留死角。对伐桩消毒防治,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佩戴好防毒面具,避免中毒。另外,还包括农户家中松木柴禾的清理,杜绝藏匿松枝疫木现象。
最后,还需要加大对松材线虫防控除治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松材线虫危害性,引导农民生活柴禾少用松枝疫木,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松材线虫病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形成全民预防和除治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