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灿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双十一购物节,既是商家的狂欢,又是买家的狂欢,同时更是各类电商平台的狂欢。商家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大批出售给买家,买家购买到大量的需求商品,平台则从中抽取包括服务费、广告费等一系列费用。从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分析,双十一购物节表面上看是让利消费者的购物狂欢,实则是由各类电商平台发起的、利益相关商家积极响应的一场人为定义的购物消费现象。
大部分商家双十一期间乃至提前一个月将商品的价格进行提高,商家会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将商品加上平台各种折扣进行重新标价。以笔者追踪的两款商品为例,分别在双十一前夕价格提高20%-30%,在双十一当天,以各种优惠券吸引购买,实则是通过提价减价造成虚假优惠吸引消费。
双十一前后,商家会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淘宝粉丝群、首页推广等方式,推广其“促销产品”,以预定、定金、认筹金等方式固定购物群体,以期达到实际上的盈利。
纵观双十一所有商品,以销量靠前的电器类、服饰类商品来讲,双十一优惠力度最大的往往是过季衣物以及款式过时、陈旧的所谓“经典款”电器。商家以双十一购物节为契机,以“正常”方式进行大规模出货,实际上是在处理仓库库存、尾货,以期快速回笼资金,保证现金流。通常过季货、尾货都会以低利润出售,但双十一购物节期间销售往往利润持平甚至更大。
通常情况下,买家看好一件商品,往往了解其他几件商品后进行横向对比,然后做出立即下单支付的盲目消费行为,从而造成商品买多重复等现象。而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作为近年来每年必有的一次大型购物节会,使买家在双十一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购物少、消费力下降的消费低迷期。买家由于知道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商品有所优惠,会根据需求对非急需商品持观望态度,商品购买压缩在当天集中消费,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盲目消费。
以淘宝为例,平台购物券种类比较多,使用规则也不尽相同,购物券大体上分为:店内优惠券、店内满减券、平台购物津贴、平台满减券等一系列优惠券。买家不仅要对商品购物价格进行对比,也要对每个商品的不同商家的商品不同优惠券使用规则进行研究,优惠券信息极度不透明,许多买家很是头疼,调侃道自己感觉买个东西相当于从新学习了会计知识。各类商品满减标准不一、商家活动不一,甚至有些商家为了冲击前十几分钟销量,还有各种额外的折扣措施,令买家一头雾水。
对买家而言有实际需求的商品往往已经提前加入购物车或收藏清单,平时对这些商品加以关注,或许双十一期间有所优惠,例如一些进口化妆品、服饰以及绝大多数日用消费品。这些产品往往使用量大,市场价格较为透明,涨降幅度不大,在此时购买对大多数买家来讲,是会有不同程度的实惠的。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期间,部分人会购买到一些实际上并不是即时需求的商品,大家应该都有这方面的认识。双十一当天,大部分的商品均以低价促销的方式面向买家,尤其是大众消费品及衣物,买家由于商品信息的不对称性,购买了实际上可有可无的商品,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冲动消费。
以淘宝、京东、苏宁易购为首的电商平台,在双十一期间均产生了惊人的累计销量,以平台角度分析,至少有三方面促使平台大力和推购物狂欢节:
大多数平台均会对所有的流水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电商平台通过不断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大力推广双十一购物节,目的是促进平台交易量的题高,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出现,是淘宝购物平台发起的,后各大平台纷纷响应一起投入双十一购物节,可见其中巨大的利益趋使。
平台在双十一之前至少一到两个月进行活动预热,征求平台商家意愿,以利益驱使商家以 “直通车”“首页广告”等多种方式为自家商品打广告,以期在众多商品中崭露头角而达到盈利的目的。而平台通过这种服务让商家互相竞争而坐收渔翁之利,获得高额的广告推广费用。
点商平台通过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能够大幅提升平台影响力,平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各大平台在双十一之后名声越来来响。在这场购物狂欢中,商家的竞争,买家的消费,而最大的赢家是电商平台。
双十一当天本是中国网络相传的“光棍节”,而后被各大电商平台合力推出变成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综合分析调研之后不难发现双十一是一场人为定义的大型商业活动。商家利用信息的局限性和市场供需关系,营造出来的“促销”,电商平台的高额广告推广收费,到最后还是买家为此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