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艳
(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镇村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南京 高淳 211300)
市政路桥施工质量把控和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然而建筑施工技术涉及诸多内容,建筑单位想要形成有效管理,就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和资源。但若是路桥施工质量把控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建筑单位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限制。为此,建筑单位应当注重路桥施工质量的把控,通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科学制定施工计划、优化路桥施工技术,切实有效的提高质量控制及管理能力。
路桥施工质量把控及管理对工程施工影响广泛,若是施工单位在这方面做的不到位,就有可能影响施工的进度的正常推进。施工人员在质量控制方面缺乏相应的技术,或者存在执行、落实方面的问题,就可能引发工程事故,进而增加工程量,拖慢工期,最终延缓工程交付时间。借助合理的路桥施工把控方案,工程的工期进度控制和道路施工质量都可以得到保障。除此以外,合理施工质量控制可以延长路桥工程的使用年限。当路桥出现蜂窝绵、开裂、凹陷等问题时,车辆的正常行驶就会受到妨碍,安全事故发生的发生概率也会有所提高;还有,质量问题多发意味着公路后期养护和维修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反之,施工团队在路桥施工和其他工程中注重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建设出质量过硬、使用年限可观的市政路桥工程。
之所以出现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施工人员在配置沥青混合材料时没有按照要求工作。例如配置时的油石过大,路面铺设完以后就出现了明显的缺油状况;配制时的的油石太小,路面铺设完成以后发现抗压强度达不到要求,集料的压碎值也和施工规定有很大的出入。还有,搅拌沥青混合料时的材料配比存在问题,或者是搅拌条件达不到要求。总而言之,在各种随意行为的共同作用下,施工材料属性已然无法达到施工需要,路面铺设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的持续出现可以归咎到以下三点,首先是混凝土搅拌问题,工作人员在原料配比的把控方面不到位,水和石灰的比例不协调导致路面强度不足。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缺乏合理控制,所以使用后容易出现“起砂”的问题;其次,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施工,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均匀,所以混凝土气泡清除不彻底,路面铺设以后随即出现蜂窝面,进而降低了路面的密实度;最后,开裂的问题与无序使用有关,在路面承载超过设计负载的情况下,路面开裂也就成了时间问题。
健全施工管理制度是提高施工质量管理能力的前提条件,施工单位应当在明确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为此,施工单位有必要在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做出努力。需要注意的是,高效的工程管理应当有配套的巡查、检查制度,借助常态化的监督管理,为工程施工提供监管层面的保障,这样才能在工程稳步推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高质量生产应当贯穿隧道道路工程施工全过程,而非仅仅局限于个别环节。施工单位要向一线工作人员开展生产培训,在长期教育和指导中帮助工作人员提高质量控制意识,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按照施工标准做好每一项施工环节,杜绝偷懒求快的违规施工行为。在这个基础上,施工单位还要建立奖惩机制,对违反管理条例和导致质量问题的责任人,作出取消绩效或降低考核评价的处罚;对于遵守生产条例、工艺水平突出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市政路桥施工的质量问题大多源于无序施工,为了避免这种行为对工程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建建筑单位应当建立完备的验收体系,对施工行为进行监督。因为施工过程涉及诸多工艺流程,而且施工中人为因素过多,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施工问题。建筑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对施工中的各项环节足够重视,从安全和质量的角度出发,确保每项工艺都能符合要求。
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与方案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建筑单位的设计部门应当在认清市政路桥施工重要性的前提下,兼顾好强度和耐久性的平衡,并对路桥工程的后期维护做出合理考量,以免出现维护不便导致的使用年限缩短问题。
市政路桥施工质量管理的实施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建筑单位应当全方位引入先进技术,对路桥施工技术、检测技术、维护技术进行优化,如此方能构建全方位的路桥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期维护成本。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节约成本还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力的角度出发,建筑单位都有必要对先进的工程工艺、新型材料进行使用,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路桥施工水平。
做好市政路桥施工质量把控及管理有利于保障国民生民安全、维持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建筑单位应当反思自身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经营发展实际和行业先进技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提出一系列管理措施,促进自身促进自身质量把控及管理能力提升,真正做到对建筑工程安全与质量的高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