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佳
(河南省中医院药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0)
对于中药材其成分复杂,特别是植物、动物类中药材,含有维生素、糖类、脂肪油、淀粉等成分,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1]。确保中药材药效,减少出现理化反应是做好中药材储藏工作的关键,如果中药材储藏不当,很容易出现变质的情况,轻则会削弱药材的临床治疗效果;重则会产生十分严重的毒副作用,如果患者使用这类药材,极有可能加重患者疾病。所以在实践中,对中药材储藏影响因素及科学储藏方法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温度与中药材的稳定性有直接关联,走油、泛油、变质、挥发、霉变、虫蛀等现象的发生都与中药材储藏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中药材中的成分在15℃~20℃下相对比较稳定,温度升高容易引起中药材水分蒸发,并且会加快水解、氧化等反应,引起变质;当温度升高至30℃以后,会达到微生物嗜温点,微生物繁殖活动频繁,容易引起中药材霉烂。另外温度低于0℃时,中药材中的水分会结冰,引起细胞壁受损,造成了药材局部坏死,即便是解冻后,也无法恢复到原来状态,中药材的品质往往会变差[2]。
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所占比,随着天气、季节等的变化,湿度也会发生改变,进而对中药材的含水量带来影响。中药材中含有很多亲水大分子,如蛋白质、多酚、糖类等,而药材中的水分含量如果超过了15%,很容易引起霉变、虫蛀等情况,丧失了中药材的药用价值。在中药材储藏中,如果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超过75%,中药材就会主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当然如果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小于60%,则容易引起中药材含水量缩减,造成中药材失水过多出现干裂情况[3]。
空气中含有诸多成分,其中最为活跃的是氧气及臭氧,而这两种物质也是引起中药材氧化变质的关键因素,如存储大黄、黄精等中药材时,其所含的油脂、糖分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出现变质。对于臭氧,其属于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中药材中的有效物质,引起中药材油脂酸败、变色,削弱其治疗效果。空气还会为部分中药材害虫、微生物提供相应的生存环境,从而引起中药材霉变、虫蛀等情况。此外,中药材的含水量也与空气湿度有很大关系,空气湿度会对中药材的质量带来很大影响,而控制好空气湿度则是保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4]。
清洁的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虫害出现,进而防止中药材受到虫蛀,因此,在中药材储藏中,需要定期对储藏室进行打扫,提升其卫生水平。为了有效减少霉变现象的发生,还应该确保储藏环境的干燥,要定期对中药材储藏室进行通风,甚至要放置一些干燥剂,控制好储藏室的水分。由于部分中药材需要在阴凉的环境下储藏,所以在实际中,还应该尽量将储藏室设置在阴凉的位置。
由于部分中药材对储藏条件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中药材的储藏要求,同时又不需要提升整个储藏室的高度,可以对这类药材进行密封储藏。用一些完全密封的设备,如密封瓶、陶器等,对这些中药材的局部储藏环境进行改善,使得其可以获得良好的储藏效果。
由于中药材的来源十分广泛,而不同的药材之间对于储藏环境要求不同,甚至有的药材之间还会出现相克现象,所以在实际中,开展中药材储藏活动时,还应该对中药材进行分类储藏,特别是药性差异比较大的中药材,更是要通过分类储藏来提升药材储藏效果,这样还可以有效降低中药材储藏成本。
部分中药材在储藏期间容易出现虫蛀、霉变等情况,但是有的中药材会散发出一些独特的气味,或者部分中药材具有杀菌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虫蛀、霉变,因此,在中药材储藏期间,可以尝试将这些中药材放在一起进行储藏,这样就会获得对抗作用,从而提高中药材储藏效果。例如在储藏薏苡仁、芡实等时,可以放入大蒜,避免出现虫蛀。
在中药材储藏期间,还可以通过对影响中药材变质的空气氧浓度进行控制,以此获得好的储藏效果。可以将中药材放置在密闭的容器中,或者人为制造低氧、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实现防霉、防虫、杀虫。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气调法有真空降氧、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自然降氧等方式。
在中医治疗中,中药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中药材的储藏情况将会对中药药效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中药材的储藏工作尤为关键。由于不同中药材的药性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中药材储藏对于外界环境及内部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在开展中药材储藏工作时,不仅要考虑到中药材的种类、性质,还应该注重对储藏环境进行优化改善,以此最大限度的降低中药材变质现象,充分发挥出中药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