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鸿
(吉林省敦化市献血中心临床医学检验专,吉林 敦化 133700)
血液检验是检验科室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血液检测,不仅能够为患者查找病症的根源,而且可以为临床用血提供安全保证。由此可见,控制血液检验质量尤为重要。目前,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检验科血液检验质量水平虽然明显上升,但仍然受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检验质量。对此,相关部门对检验科室血液检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相关人员应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策略。
现阶段,血液检验方法的实施,能够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因而对其质量有较高要求。尽管检验科室工作人员保持谨慎的态度而工作,但血液检验质量的不良影响因素仍然存在。首先,检验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工作者对操作流程不熟悉,造成检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产生较大出入。其次,仪器因素。受温度、湿度等条件的作用,血液检验仪器的结果可能产生一定的偏差,或者导致仪器不能正常运转,难以保证血液检验质量。再次,患者因素。采血具有一定的规则,如若患者不能遵守,则对检验结果有影响。如,有的病情检验要求患者空腹,有的要求患者饭后血液等。所以,患者自身因素对血液检验质量有影响。最后,受检验室环境因素的影响,使被检验的血液质量存在好坏之分,进而对检验结果有影响。通常,要求检验室具有卫生、无毒、整洁等特点,否则极易污染血液标本,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1]。
为控制检验科血液检验质量,相关人员有必要对标本进行处理。首先,在血液检验之前,对标本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孵育、离析等手段,为后期检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其次,在血液标本处理工序结束后,对全部血液标本进行排序,并利用贴条码的方式对血液标本进行编号,置于试管瓶上或微孔板中。基于此,科室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开展血液检验工作,并可以提高血液检验质量[3]。
在血液检验过程中,进行加样检验是重要环节,要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而防止血液样本交叉污染。首先,加样的吸头使用中,必须遵循一次性使用原则,以保证吸头的清洁性。其次,如果需要采取血清试验,则科室工作人员应对血液样本中的纤维蛋白、红细胞等物质去除,保证样本的无杂质性。再次,加样检验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本着谨慎的工作原则,不可漏加试剂,否则必将对血液检验产生不良影响,更难以保证检验质量。最后,检验工作开展中,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标本传递,使其保持合理的流动状态,以确保血液检验工作有序进行,为强化检验质量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工作人员应对血液标本进行质量控制,在遵循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分配试剂操作。首先,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对各类试剂进行精准的分配,为科室检验工作人员提供便利。其次,在检验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控制洗板的次数、浸泡时间;二是确定合理的洗涤液的量;三是把握读数时间、波长及其方式。最后,在血液标本检验中,相关人员有必要对该实验的有效性做判断,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基于此,有关部门应针对该科室工作实践而制定明确的标准和检验说明,为工作人员操作提供规范性依据。
从根本上讲,血液检验结果报告的精确性与否,直接关系着血液检验质量,因而相关人员应保证检验结果的精确性,为检验工作提供参考。首先,指派专人对血液检验结果报告加以审核,并做好相关记录,使检验结果和登记信息保持一致性。其次,将报告结果的相关信息录入至计算机中,并对该信息与原始检验信息做对比,要求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血液检验安全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有助于保证血液安全。当前,尽管影响检验科室血液检验质量的因素相对较多,但通过相关人员的不断努力,可对血液检验质量加强控制。对此,作者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合理的控制策略:一是从标本处理方面加强质量控制;二是从加样检验中控制质量;三是从血液标本检验中控制质量;四是从报告结果中实现质量控制;五是从标本保存中控制质量;六是从检验记录中强化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