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材鉴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0-12-14 00:07:43郭宝凤孙丽君郝美玲
北方药学 2020年8期

郭宝凤,孙丽君,郝美玲*

(1.内蒙古自治区药品检验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市 010010;2.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呼和浩特市 010110)

蒙药材是指来源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没有任何污染的原生药材,是中国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我国的蒙药材主要生长于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上,在那里生长的蒙药材不会受其他因素破坏和干扰,能够更好的将其药效发挥于临床治疗中。

有相关研究表明,蒙药材的药效要更强于中药,因而蒙药材在各民族人民心中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针对人们各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我们多采用以蒙药材入药,且其疗效甚好。例如蒙药材巴特日-7对于使用混合菌株注射法建立的患有输卵管炎大鼠模型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2、IL-6的含量[1];还有蒙药材叉分蓼,它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Polyonum divaricatum L,TFP)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对于在女性人群中高发病率的乳腺癌疾病来说,其总黄酮成分可ERK/MAPK,PI3K/AKT这两种信号在传导过程中失去活性,因而能够有效抑制人乳腺癌扩散。除此之外,蒙药材叉分蓼也可以降低Bcl-2,Bcl-xl,CDK,PEPCK和MMP2的基因表达,以此促进了细胞凋亡,抑制了细胞周期进程,运动以及糖代谢等生理过程,充分的发挥了其抗肿瘤作用[2]。

1 蒙药材的现状分析

蒙药材在我国防病治病的艰难旅程中,发挥着无法磨灭的强大作用。然而在最近几年的蒙药材市场上却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流通于药材市场的常用蒙药材,此类问题则表现的更为严重。一些药材虽然在名称是一致的,但其真伪我们却很难辨别,这一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蒙药材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例如近些年来,随着沉香药材在临床上用药量的增加,蒙药材市场也出现了很多的伪劣沉香药材。有些商贩以白木香次品代替沉香在市场上售卖,还有一些商贩甚至在其它木材表面上涂黑色油性物质以此来冒充沉香进行出售,同时还有人将国产沉香当做进口沉香来欺骗消费者[3]。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沉香药材的临床疗效,因此沉香的真伪鉴别对临床用药来说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查阅文献,我了解到可利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薄层层析,醇浸物等多种鉴别方法,来进行对于沉香的真伪鉴别。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种皮栅状细胞、支持细胞、光辉带、椭圆形管胞岛、淀粉粒为刀豆主要的显微鉴别特征;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为刀豆薄层色谱的鉴别特征等这些特点来鉴别广泛流通与市场的刀豆的真伪,并且以上鉴别方法也为其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了更多可靠的依据[4]。

关于蒙药材的真伪的鉴别,方法有很多,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鉴别技术人员来说,他们仅根据药材的性状,显微等特征就可准确鉴别蒙药材的真伪,同时对于一些很难鉴别的药材,我们还可以利用其理化性质进行鉴别,例如,利用我们常用的一些分析技术来检测其化学组成、元素种类及含量等方法都可用于其伪品的鉴别。蒙药材的真伪鉴别与临床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充分掌握其鉴别技术也是目前市场的大势所趋[5]。

2 蒙药材的鉴别方法研究

2.1 性状

直接观察得到药材的外形、颜色、气味、质地、断面等特征,或根据理化反应的结果总结出的与事实相符的结论来准确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一种常用方法称为性状鉴别。此方法方便快捷,经济省时,是蒙药材鉴别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根本的鉴别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多依靠鉴别人员的主观判断,主观性较强,因此拥有丰富的鉴别经验的人才能更好的判断其真伪。

阿给(Agi)是蒙药学中的一种常用药材,在蒙医医学中被誉为“人造圣水组成之一”。在临床中,在相关文献的记载发现阿给为菊科植物冷篙的干燥地上部分,同时对阿给的性状,显微等特征进行了基源考证[6]。对于阿给(Agi)的性状鉴别,也为临床中对该药材的正确使用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同样,最近几年,蒙药材中漏芦花[7]、角蒿[8]、石悬钩子[9]、北紫堇[10]等多种药材均利用性状鉴别,进一步推动了蒙药材研究在中国市场进步与发展。

2.2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法则是指将药材、(饮片)横切片纵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成分或表皮制作成片,利用显微镜观察饮片、粉末中的软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组成的一种极其细微的鉴别方法。显微鉴别时我们大多选择极具代表性,显微特点突出的样品作为供试品,并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2001)项下显微鉴别法的方法进行制片观察[11]。

查阅蒙药材漏芦花的鉴别的相关文献,大都对漏芦花的显微性状、花的表面特征、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了鉴别。同时漏芦花的这些显微特征也为鉴别漏芦花的真伪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7]。

2.3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法为鉴别蒙药材常用方法之一。即根据药材某些化学成分及其性质,利用现代理论、仪器等手段进行分析、鉴别药材的真伪与质量。包括一般鉴别、色谱及光谱鉴别等方法。理化鉴别法正是利用药材能发生某些专属性反应来鉴别蒙药材。

2.3.1化学鉴别 化学鉴别又可称作化学法,主要原理为利用药物与某种化学试剂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如产生颜色、气体、沉淀、荧光等现象的方法,来完成药物真伪的鉴别。

例如在检验药物中的黄酮类成分时,则常采用颜色鉴别反应即盐酸镁粉反应进行鉴别,利用此鉴别方法对蒙药紫檀香药材进行鉴别,成功鉴别出其含有黄酮类成分。目前,从化学研究领域的角度出发来看,对于鉴别药物中是否含有某些特定成分,我们最常采用的也是最经典的还是颜色鉴别反应。

据文献记载,人们常采用生物碱沉淀的方法检测药物中是否含有生物碱类成分。药物中游离的生物碱大多为脂溶性生物碱,它们的数目十分庞大且易溶于苯、乙醚等极性较低的有机溶剂,因此我们能够利用药物中大部分生物碱和某些试剂生成沉淀这一方法鉴别不同的生物碱。有人就利用此类鉴别方法将蒙药材紫檀香中的苯提取物进行了碘化秘钾试验,最终成功地检查出蒙药材紫檀香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推动了蒙药材紫檀香的鉴别研究进展[15-16]。

2.3.2色谱法

2.3.2.1薄层色谱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是指将合适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上,形成一均匀的薄层,再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根据其对各成分吸附能力的不同,将混合试样分离,在薄层板上呈现出各成分的不同斑点。这一方法可快速有效的将药物中的大多数有效成分如生物碱、核苷酸、脂肪酸、类固醇、氨基酸和其他多种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别。

在蒙药材白花龙胆的鉴别中,选用0.5%甲基纤维素钠板为吸附剂,以龙胆苦昔为对照品,氯仿∶甲醇∶水∶甲酸(14∶1∶1∶0.5)展开剂,鉴别白花龙胆;薄层色谱鉴别结果的斑点十分清晰、集中,根据薄层板上显色剂的显色情况和斑点颜色可以初步认为是龙胆苦昔,最终此方法成功的鉴别了白花龙胆和尖叶假龙胆,同时也为的白花龙胆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12]。

2.3.2.2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通过分离分析试样以检测其中某些化学成分的仪器分析方法,它由于不受分析对象是否具有挥发性等其他特殊性质的限制,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蒙药材的日常鉴别分析中。

文献记载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蒙药材脓疮草中有效成分盐酸水苏碱进行了含量测定,并利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进行检测。以对数方程的形式进行回归分析,线性关系良好,最终计算得到它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9%。此方法,灵敏,简便的计算出了脓疮草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且所得数据十分准确[13]。

同样当进行不同产地蒙药材大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时,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是不失为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最终测出各栀子苷的含量差异显著。[14]此方法高效、简便的测定并比较了来源于不同产地的蒙药材大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为大栀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2.3.3光谱鉴别

2.3.3.1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是光谱鉴别中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通过检测待测样品中不同的物质在红外光区有不同吸收的电磁波辐射,来对试样进行结构分析以得出具体的化学成分。

同样在蒙药紫檀香药材的真伪鉴别上有人便采用了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将紫檀香对照药材置乳钵中研磨成细粉,并以同样的方法制备出紫檀香市售药材细粉,以溟化钾压片法进行其红外光谱的测定,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蒙药紫檀香药材的真伪鉴别操作[15]。

2.3.3.2紫外光谱法

紫外光谱法是利用测定物质分子在紫外光区吸收光谱这一原理所进行的鉴别分析。在日常蒙药材的鉴别研究中,紫外光谱法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手段。通常红外光谱直接用药材细粉进行检测,但紫外光谱则需将研究对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化学处理后才能进行检测。

如对紫檀香药材进行紫外光谱鉴别时,先将紫檀香药材进行研磨,得到紫檀香药材的粗粉,再用丙醇提取其成分,待用甲醇稀释后,以芦丁作为对照品,以硝酸铝-氢氧化钠-硝酸钠混合液为显色剂,可检测出紫檀香药材中是否含有黄酮类成分。紫外光谱鉴别拥有重现性高,结果准确,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在鉴别化学成分中紫外光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6]。

2.3.3.3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指在气态基态状态下的原子,其外层电子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条件下,对光辐射进行定量吸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并以此来进行定量测定的一种分析方法。

例如在蒙药材冷篙微量元素的分析中,La(N03)3,和CsCl消除相应干扰,利用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在同一溶液中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去测定冷篙中Zn、Ca、Mg、Fe、Cu、Na元素,最终测定出冷篙中元素Zn、Ca、Mg、Fe、Cu、Na含量都很高,预示冷篙具有较高药用价值[17]。

2.3.3.4近红外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法是集现代电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化学计量学为一体的现代光谱技术,该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分析效率高,分析成本低,测量重复性好,样品测量一般无需预处理,分析过程不破坏样品,便于实现在线分析等特点。而样品一般无需预处理及分析过程不破坏样品的特点尤为突出,属典型的无损分析技术[18]。

吕丽娟等[19]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对4种龙胆科“地格达”类蒙药材进行谱学特征研究,并对其一维图谱和二阶导数图谱进行系统分析,可以成功鉴别4种药材。结果表明,采用谱学技术可实现龙胆科4种“地格达”类蒙药材的高效、准确鉴别。这种方法不但实现了传统蒙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也为蒙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2.3.4液质联用技术 液质联用(HPLC-ESI-MS/MS)技术将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高灵敏度及高选择性的检测能力相结合,具有高效准确、重复性好、操作方便和使用范围广等特点,非常适合组成复杂、含量低微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王琰等[20]采用HPLC-ESI-MS/MS技术首次对蒙药扑勒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与传统的先通过色谱分离,再进行核磁共振波谱鉴定的研究方法比较,具有花费时间短、耗材用量少等显著优势。

2.3.5DNA条形码技术 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利用通用引物对所研究物种的多个DNA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通过比较分析挑选出合适的DNA条形码序列,并构建DNA序列条形码数据库,再通过特定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实现物种的鉴定[21]。DNA条形码技术具有不依赖于药材形态,排除了鉴定者个人主观因素,具有鉴定结果重复性好、方法通用性好,易于推广和标准化等优点[22]。

崔占虎等[23]对蒙药地格达类药用植物进行通用引物PCR扩增,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并对序列进行分析。测得4种“地格达”的rbcL,ITS,trnH-psbA和matK全长序列,4种序列长度的范围为388~940bp。结果,rbcL,ITS,matK序列都可以将其鉴别出来。通过DNA条形码鉴别方法可对4种龙胆科“地格达”进行准确﹑可靠﹑有效的分子鉴别。长期以来,蒙药材品种繁多、基原复杂等原因严重制约着蒙药的应用和发展,DNA barcoding这种实用性强、准确度高的工具将在蒙药的鉴定和替代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蒙药的正本清源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而将DNA分子技术引进蒙药品种鉴定和质量标准研究也将是今后蒙药鉴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3 结语与展望

近年来,蒙药材市场较为混乱,蒙药材真伪鉴别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其临床用药的安全。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采取一切行动去鉴别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各类蒙药材。在我国蒙药材市场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伪品,他们所采用的仿伪技术更是各有千秋,因此要想在如此混乱的商品中成功辨别出正品,鉴定者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努力用肉眼观察出伪品与正品所存在的性状方面的明显差异,当肉眼很难鉴别出性状差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显微镜来进行细微观察,同时也可采用一些我们常用的色谱法、光谱法、液质联用技术、DNA条形码技术等理化鉴别方法来将正品与伪品成功区分开[24]。

随着蒙医药分析技术手段的推进,蒙药材的鉴别方法研究已逐步向符合蒙医药质量标准体系靠近。一方面我们通过深入研究蒙药材影响药物疗效的基础,完善已经记录在册的蒙药材相关鉴别方法,最终建立属于蒙药材的独立资料库;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充分使用现代分析技术以及其联用技术,以此来构建出多组分多指标的质量控制体系,例如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技术、DNA条形码技术等鉴定方法,以获取其化学、物理信号,也可以利用药材的性状显微特点,以鉴别流通于市场药材的真伪。通过以上鉴别分析技术,全面、准确地控制蒙药材的质量,逐步建立起各种分析技术的指纹图谱,使蒙药鉴别方法更加全面、科学、规范,更具有可控性和可行性[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