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河南 灵宝 472500)
急性呼吸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最为常见,在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中,上、下呼吸道感染占60%以上,是全国5 岁以下儿童第一位的死亡原因[1]。因小儿特殊的解剖、生理及免疫特点,患儿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极易形成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及正常的生活学习[2]。因此,需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3]。小儿时期易患呼吸道疾病与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的免疫特点密切相关,胸腺肽肠溶片在增强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且有明显疗效。近年来,中医提出了从瘀热论治本病,疗效肯定[4]。本研究采用胸腺肽肠溶片联合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属瘀热内结证的106 例患儿,其中男48 例,女58 例;年龄1.2~6.5 岁,平均(4.5±0.4)岁;年感染次数7 ~11 次,平均(9.2±1.3)次;病程0.5 ~3.1 年,平均(1.91±0.13)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 例。纳入标准:①年龄0 ~14 周岁;②纳入患儿全部确诊符合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5]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中反复呼吸道感染属瘀热内结型的分型标准,所有患儿均有鼻塞、流涕、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及盗汗、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瘀热内结的症状;③患儿及家长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年龄>14 周岁;②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差,影响临床治疗效果;③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呼吸道发育异常或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患儿;④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如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的患儿及精神病患儿。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儿父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及对症抗感染治疗,并加用胸腺肽肠溶片5mg,每日1 次,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基础方包括:当归6g,生地黄6g,熟地黄6g,黄连3g,黄柏6g,黄芩6g,黄芪12g,用水煎服;汗出甚者,加山萸肉6g;阴虚而实火较轻者,去黄连、黄芩,加知母6g;口干、便秘者,加麦冬6g;积食者,加焦三仙各6g;每日一剂,浓煎两次,合并200mL;用法用量:1 ~3 岁每次约20mL,每日3 次;3 ~5 岁每次约50mL,每日2 ~3 次;5 ~14 岁每次约80 mL,每日2 ~3 次。两组均连续治疗一周。
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炎性指标变化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①显效:治疗后,短期内(3 ~5 天)患儿的鼻塞、流涕、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及盗汗、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瘀热内结的临床症状消失;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2 次,且2次复感间隔>2 个月;②有效:治疗后,短期内患儿上述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4次,且2次复感间隔>1个月;③无效:治疗后,短期内患儿上述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病情加重;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患儿复感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ORR)=(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53 例患儿中,显效13 例,有效37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4.34%。对照组53 例中,显效9 例,有效29例,无效15 例,总有效率71.7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χ2=9.6364,P=0.0019)。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前,两组炎性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两组治疗前比较,P >0.05;治疗后比较P <0.05。
组别 n 时间 hs-CRP (mg/L) PCT (pg/mL) NLR研究组 53 治疗前 25.07±2.62 0.41±0.03 3.95±0.65治疗后 10.03±1.45 0.35±0.05 2.45±0.63 t- 35.5649 7.4912 12.0637 P- 0.0000 0.0000 0.0000对照组 53 治疗前 24.98±2.59 0.42±0.02 3.94±0.79治疗后 15.03±1.35 0.39±0.03 2.98±0.53 t- 24.8011 6.0574 7.3466 P- 0.0000 0.0000 0.0000
治疗后,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是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成长、生活及学习。因此,临床需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胸腺肽肠溶片在临床上常被应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治疗,以增强和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显著改善瘀热内结型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患儿的复感率及炎性指标水平。由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复杂,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益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中医中,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归属于“体虚感冒”、“自汗”等范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以正虚为主,多从肺脾两虚、肺肾两虚来论治,宜选择凉血祛瘀、益气滋阴法。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方中当归、生地、熟地入肝肾,养血滋阴,壮水以制火,为君药。黄芩、黄连、黄柏,清三焦实热,泻火以坚阴,为臣药。君臣相伍,育阴清热,标本兼顾。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与当归相合,养血活血可清瘀热,为佐药。诸药合用,益气固表、滋阴清热,诸症可愈。
本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34%)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71.70%), 差 异 显 著(χ2=9.6364;P=0.0019);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PCT、NLR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说明胸腺肽肠溶片联合当归六黄汤加减可以在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患儿呼吸道炎性水平的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好安全性。
综上所述,胸腺肽肠溶片联合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瘀热内结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实验室炎性指标水平明显降低,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