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2020-12-14 07:54:26黄国聪
医药前沿 2020年23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髋关节

黄国聪

(吴川市人民医院 广东 湛江 5245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原因可能是由于骨质疏松,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下肢突然扭转跌倒,导致骨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严重的影响[1]。保守治疗的时间比较长,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骨折愈合慢,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加重疾病,治疗的效果不佳[2]。手术治疗可以帮助修复骨折部位,恢复髋关节的功能。本研究主要探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要提高临床效果,改善髋关节功能,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以下为具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61 例研究对象,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 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为常规组,另31 例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 年1—12 月。常规组患者男性19 例,女性11 例;年龄53 ~83 岁,平均年龄(72.35±3.23)岁。研究组患者男性19 例,女性12 例;年龄53 ~84 岁,平均年龄(72.29±3.46)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X 线检查以及临床诊断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进行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本研究。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患有恶性肿瘤;患者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比较年龄和性别,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在入院以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进行消肿、止痛治疗。手术要进行无菌操作,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然后铺巾,对患肢进行固定,健肢处于屈髋屈膝位,采用C 型臂X 线透视机进行牵引复位,复位完成之后再股骨大转子上纵行切口,长度为5cm。然后将患者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暴露臀中肌并分离,在大转子顶端进针,导针要和股骨大粗隆的内侧贴紧,保证导针进入髓腔没有弯曲,然后对患者进行髓内钉内固定。

常规组:在扩髓之后置入合适的股骨近端髓内钉,在C型臂X 线透视机的引到下保证置入的位置良好,然后沿着股骨颈的方向将两枚克氏针钻入,置入髋螺钉和股骨颈螺钉,进行远端锁定,完成之后对伤口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管之后将切口进行缝合。

研究组:在患者的髓腔内插入直径合适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将螺纹导针沿着股骨颈方向钻入,深度在关节面下5mm 左右,然后将螺旋刀片打入之后所动,进行远端锁定,近端拧入尾帽,完成之后对伤口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管之后将切口进行缝合。

两组患者在术后要注意进行抗感染、抗凝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3]:值术后6 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患者的Harris 评分提高程度>80%为显效;患者的Harris评分提高程度为30%~80%为有效;患者的Harris 评分提高程度<30%为无效,记录患者的例数,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髋关节功能[4]: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髋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该评分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研究组(93.55%)显著高于常规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n(%)]

2.2 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在Harris 评分上,研究组(83.09±7.12 分)显著高于常规组(72.08±6.33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s,分)

表2 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 31 46.98±4.54 83.09±7.12 23.809 0.000常规组 30 47.63±4.76 72.08±6.33 16.909 0.000 t 0.546 6.375 P 0.587 0.000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对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褥疮、血栓等多种并发症,影响疾病的康复。手术治疗能够对骨折进行复位,减少卧床时间,加快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5]。本研究主要探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要提高临床效果,改善髋关节功能,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显示,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后,在Harris 评分上,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常规组,说明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髋关节功能。原因可能是因为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操作比较简单,不需要进行扩髓,手术的时间比较短,出血量少。并且该术式置入的主钉为空心,置入的过程更快,还可以减少对其他周围组织的损伤,加快骨折的愈合。除此之外,在近端还使用防旋刀片,减少针尖和远端锁定的距离,提高对骨质的压紧作用,提高刀片周围的松质骨密度,保留骨量,不容易出现旋转,稳固性高,避免螺钉松动[6]。还有其杠杆力臂比较短,能够减少骨折端的应压力和张应力,与生物动力学更接近,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髋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要提高临床效果,改善髋关节功能,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髋关节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冰雪运动(2020年4期)2021-01-14 00:56:02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