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碧翠 覃仕鹤 余新华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咯血是呼吸科常见急症,长时间咯血或咯血量超过500ml,就可能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1]。垂体后叶素(Pituitrin)原多用于产科,因其有良好的止血功能,在治疗肺出血、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也选用此药,临床中在治疗咯血和消化道出血时效果尤为显著,而被誉为“内科止血钳”[2],有报道[3]称垂体后叶素存在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除此以外,该药是否还有其它副作用,根据过去临床观察现象,我们进行了一项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内分泌影响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筛选我院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咯血患者56 例,男30 例,女26 例;年龄27 ~72 岁,平均(42.8±11.3)岁,其中,支气管扩张症49 例,肺癌5 例,肺结核2 例。入选标准:①反复咯血,24h咯血量>500mL或每次>200mL;②空腹血糖(FBG)3.9~6.1mmol/L 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 血糖(2hPG)6.1~7.8mmol/L;③电解质正常。排除标准:(1)有高血压病史及其它垂体后叶素禁忌、过敏患者;(2)转氨酶升高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3)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病的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参与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除规范性治疗患者基础疾病外,在止血方面根据患者咯血量注射不同剂量的垂体后叶素,具体方法为先将3 ~5U 垂体后叶素加入2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推注,然后将6~24U 垂体后叶素加入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持续泵入,泵速为0.5 ~2.0U/h,在彻底止血后仍维持3 天的持续泵入后停用。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 天检测以下指标:(1)以己糖激酶法测静脉血糖,包括空腹血糖(FBG)和0.5h、1h和2h 三个时段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血糖值(PG);(2)以高压液相法测糖化血红蛋白(GHbAlc);(3)以放射免疫法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浆皮质醇(COR);(4)以电解质分析仪检测血清钾(K+)、钠(Na+)和氯(Cl-)等离子。所有检测均由本院检验科按规程完成。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6 例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后咯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每人每日使用垂体后叶素剂量为(22.35±6.42)U,用药时间(8.34±3.87)d;治疗期间对患者出现血糖、GHbAlc、ACTH 和COR 较应用垂体后叶素前轻度升高,未行特殊处理,对K+、Na+和Cl-下降,均采取补充电解质处理,止血用药均按治疗计划进行。
由于入组对象已排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治疗前所有患者的血糖和内分泌等相关指标均为正常,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后第3 天、采取相应措施干预前,56 例咯血患者的FBG、0.5hPG、1hPG 和2hPG 等血糖值和HbAlc、ACTH 及COR均有所升高,K+、Na+和Cl-等电解离子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咯血是呼吸科需要积极处理和经常面对的急症,多为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肺栓塞、肺淤血等基础疾病的合并症,尤其以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为主。近些年来,临床实践中治疗咯血基本上以垂体后叶素为常用药[4]。垂体后叶素是从猪、牛脑垂体后叶中提取的水溶性药物,成分包括抗利尿激素(arginina vasopressin,AVP) 和催产素,其中,AVP 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可以产生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通过收缩肺小动脉,减少肺血流量,降低肺循环压力,促进肺血管破裂处产生凝血块,从而达到止血目的[5]。因此,除催产功能外,垂体后叶素主要用于治疗肺出血、尿崩症和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且止血疗效显著得到公认[6]。然而,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也非常突出,大量临床报告[7-8]证实,使用垂体后叶素后可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悸、胸闷、心绞痛、尿量减少、尿急、面色苍白、出汗、恶心、腹痛等反应,还可有血管性水肿、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观察到咯血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后有血糖升高现象,有文献[9-10]报道动物实验证实垂体后叶素会导致血糖显著升高。垂体后叶素是否必然引起血糖升高及其他内分泌改变,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仍需要进一步探究。
表1 咯血患者用药前后血糖和机体内分泌指标变化(±s)n=56
表1 咯血患者用药前后血糖和机体内分泌指标变化(±s)n=56
指标 治疗前 治疗期间 t P FBG(mmol/L) 5.24±1.25 5.87±1.38 1.264 0.256 0.5hPG(mmol/L) 10.64±2.15 10.15±2.38 1.853 0.176 1hPG(mmol/L) 8.18±1.68 8.72±1.87 1.564 0.243 2hPG(mmol/L) 7.06±1.24 7.54±1.38 1.182 0.266 HbAlc(%) 5.54±0.68 5.61±0.82 1.142 0.361 ACTH(pmol/L) 10.22±1.13 11.13±1.86 3.125 <0.05 COR(mmol/L) 9.84±1.57 10.57±1.74 2.357 <0.05 K+(mmol/L) 3.72±0.86 3.25±0.52 3.507 <0.05 Na+(mmol/L) 140.57±7.87 133.87±5.07 5.356 <0.05 Cl-(mmol/L) 98.22±3.86 93.14±2.17 8.518 <0.05
本结果证实,56 例咯血患者在使用垂体后叶素血糖、GHbAlc、ACTH 和COR 均有所升高及K+、Na+和Cl-下降,我们推测,可能是由于垂体后叶素中AVP 增加了糖原分解,减少了外周血糖的利用途径,客观上抑制了胰岛β 细胞分泌,从而引起血糖升高、COR 和ACTH 节律紊乱,分泌亢进[11]。而导致K+、Na+和Cl-下降的原因在于垂体后叶素中AVP 作用于肾远曲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时,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但不影响尿钠排出,细胞外液增多可致醛同酮分泌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钾、钠和氯排出增多,临床中常见的垂体后叶素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等不良反应,可能也参与引起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上述现象在客观中表明使用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血糖和内分泌产生一定不良影响[12]。因56 例咯血患者出现血糖、GHbAlc、ACTH 和COR均升高,发生电解质紊乱前有确切应用垂体后叶素的药物史,且排除了患者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存在导致内分泌和电解质紊乱,表明垂体后叶素与内分泌和电解质间有因果关系存在的可能。
需要指出的是,56 例咯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后血糖、GHbAlc、ACTH 和COR 均有所升高,K+、Na+和Cl-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还不能得出垂体后叶素与血糖、GHbAlc、ACTH 和COR 呈正相关,与K+、Na+和Cl-等电解质呈负相关的结论,可能是研究样本量相对不足或选样不典型有关,同时临床实际中只注重强调止血效果,没有将用药剂量多少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大小进行对照研究,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寻。
综上所述,垂体后叶素与血糖、GHbAlc、ACTH、COR 和K+、Na+和Cl-存在相关性还缺乏依据,但使用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血糖和内分泌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客观存在,至少是一种趋势[13]。在没有其它替代药物的情况下,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但在使用中也应密切监测,积极对症处理并发症,尤其是对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有必要高度重视[14]。短期可以通过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补充钠、钾、氯,长远要宣教补钠钾的意义,增加患者对此的认知度和配合度,确保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