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

2020-12-13 23:02庄佳玉
关键词:中学语文传统文化

庄佳玉

摘 要: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文化主要是精神层面的文化,有中国的古典文化艺术和古典哲学,以及传统史学,能够塑造健全人格的和增强人的智慧。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主要是有着鲜明的特色以及内涵博大的优良传统,它主要由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个重要部分组成。本文主要针对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0.005

一、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及作用

1.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随着我们国家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在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更为重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上。中学生是新时代有活力的群体,将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融合,来培养学生的崇高精神生活品质,以及对其内在道德人格的加以完善,是推动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重要保障。中学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融合也是中学生自身全面健康的重要需求,中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正处在需要文化知识补充以促进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学语文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可以树立学生的道德信仰,塑造文明人,因此,中学语文融入传统文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2.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将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融合,能够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有效拓展,传统文化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反映,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文化信息,也能够让学生获得天文、地理、语言等多方面的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也有着德育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积淀了许多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所以在道德教化的作用上就有着重要的体现,其中诚实守信和尊老爱幼等都是传统美德。这对中学生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关系

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并存关系。首先,中学语文教学选取的佳作名篇是具体化了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教材课文或诗歌的选取,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其次,两者又统一于培养学生的这一整体进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步骤,而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又有助于养成勤奋好学、知行合一的学习态度,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最后,两者之间又是相互支撑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被传承和创新,中学语文作为语文教育的主要阵地,担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经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给养,可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中学语文教学忽略优秀传统文化而存在的问题

1.优秀传统文化易受到冲击,文化软实力减弱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受教育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學生接受的知识方面不单单只来源于课堂教材,网络的延伸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加复杂的世界。在全球经济化的进程中,崇洋媚外、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网络暴力等不良文化也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许多西方国家企图通过自身的技术手段优势进行文化输出,影响了我国青年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等优良品格的形成。中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方面担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我们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看待,在优秀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不断增强对国家、对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积极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2.割裂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是相互统一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失去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则会缺乏对诗歌以及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讲解古诗文和名著佳作便只会流于形式,照本宣科,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但是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考试重难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待被考核到的部分会重点讲解,而对于某些包含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课文,则让学生自行阅读,这就过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征,而忽略语文的人文性特征。当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机械地背诵和记忆,做阅读题追求标准答案,写作文按照套路得分的时候,会受误导而不愿或不想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会产生厌学情绪。

四、解决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问题途径

1.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选取方面,更应该融入语文教学课堂的具体实践中,在学生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文化自信。首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作品,写作时注重对社会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弘扬,在与人交往中待人以诚,诚信友善,养成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以及热爱祖国等。其次,要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经典故事宣讲、班级内演讲比赛等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最后,发挥语文教师的课堂引领作用,重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利用多种课堂教学资源,如观看经典影视、引导学生背诵理解古诗词、讲解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教学。

2.加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很多古诗和文言文的讲解,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学知识功底和调节有度的教学方法,才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教师要不断更新文化知识体系,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能够条理清晰地解答,并且要积累大量的教学实践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能力,因此,创新课堂形式,用不同的文化形式传授知识便成为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教学手段,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学习以及文中人物扮演等多种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和组织学习,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使得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把握学生学习兴趣,注意班级学生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3.学校、家庭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以及传统文化是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生活之中的,学生在实践中更能感知语文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习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因此,中学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创设实践活动。从学校层面来看,从校训、校风、校规、校纪等体现着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要求。设置校园文化墙,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内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实行。从家庭层面来看,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优良的家风,以及家长的以身作则、对待知识的态度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营造的共同环境中,学生也应该保持一颗好学谦逊的心,尊师重道,积极学习,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践行者和发扬者。

4.做到知行合一,根植传统文化之“髓”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是为了发扬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立德立信、公正无私的精神,而语文课只是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教育平台。青少年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知行合一,这才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

前些年,网络报道有学校弘扬传统文化教育,邀请家长来学校,让学生为自己的父母洗脚,父母们个个热泪盈眶,大家对此褒贬不一。笔者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修行过程,大可不必做成一场“秀”。要孝敬父母,可以从学会独立做家务开始,也可以勤俭节约,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也可以在父母辛苦时给父母一个拥抱……这都是需要持之以恒去做的事情。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还可以对学生的文化修养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其中包含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也非常重要,面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教师要积极转变语文教学思想,进一步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在传统文化接收过程中要注重选择,从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许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8期。

[2] 王艳君《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文学教育(下)》2020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谁远谁近?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少年力斗传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