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宁
摘 要:通过调查研究什么样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笔者得出结论:小学生对教师的性格、知识技能水平、文化底蕴等都有要求。我们针对结论进一步分析,结合“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从小学音乐学科出发,得出全新的小学音乐教师观。
关键词:小学生 受欢迎 音乐教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1.027
本研究是为了了解现在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怎样与学生相处,怎样与其他教师相处,怎样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怎样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得更快,怎样做一名符合社会教育事业要求的好老师,这些问题无不困扰着每一个新教师。对于新教师来说,即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与小学生相处。为了明确小学生对教师的要求,笔者按每个小学选择二至六年级学生,每年级随机抽取一男一女两名学生的方法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分析
1.希望受到教师关注
学生希望教师关注他们的特长。笔者统计后发现这些特长涉及写字、画画、唱歌、舞蹈、思想品德、行为举止等方面。这体现了现代小学生发展个性化的趋势。同时也体现儿童的一个共性:希望教师关注他们自身的闪光点。
2.重视教师的评价
小学生都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同时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学生在乎教师的评价,这一比率在六年级学生中更是达到了100%。这也表明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渐渐学会自我评价,并学会通过其他人的评价或和别人的比较来评定自己。
3.喜欢与教师平等地交流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小学生很在意教师如何对待自己。他们在观察教师的同时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建议和情感等。学生喜欢与教师交流二年级学生中这一项比率达到100%,其他年级也都有大部分学生喜欢。但需注意的是,三四年级分别有13.33%和12.5%的人害怕与教师交流。
4.需要教师的理解
小学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还不懂得相互理解,他们更多想到的是教师是否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例如二年级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但只有14.29%的小学生认为教师是理解他们的。四年级学生认为教师理解学生的比率最低,只有12.5%,但却有87.5%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
二、结论
1.从教师素质来看
据统计结果来看,选择有爱心、关心学生的教师在除五年级学生以外的其他各年级的人数都是最多的,六年级学生中选择这一项的比率甚至达到了100%,在其他年级也有近半数的人选择有爱心的教师。六年级还有60%的学生选择有品位、有素养、审美水平高、认真、积极的教师。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具有艺术或体育方面的特长,小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具有丰富的学识,少数学生会有其他要求,如写字好,有智慧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丰富的知识,例如学生们最喜欢的古文、古诗、国画、书法、灯谜、歇后语等,这样既能提升教师的素质,又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底蕴,促使学生更喜欢这些知识,在学习中爱屋及乌,更喜欢教师。
2.从教学风格来看
学生喜欢的教学风格与其关注的教师素养是相联系的。各年级学生更喜欢风趣幽默型的教师,六年级学生中,选择这一选项的比率甚至达到了100%。而五年级学生更喜欢知识渊博型教师,二至五年级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教学有方法的教师。为了让课堂更生动有趣,教师可以结合情景引入谜语:“音乐声声友人来,打一字。”学生的好奇心会瞬间被激发出来。学生会主动思考,当学生猜不出来时,教师告诉学生“乐”字与“月”字读音相同,“友人”与“朋”之义相扣,所以这个字是“朋”。情境学习中,学生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思考,如学习“慢一拍”时让学生根据“落后就要挨打”来猜这个三字音乐用语:因为“慢”了就“一”巴掌“拍”下去。还有通过“元旦合影”打一音乐名词,元旦合影是在节日拍照,所以是“节拍”。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来组织课堂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入诗句,如“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把学生带入到诗情画意中,促进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感受到教师的博学多才。
三、几点思考
1.观察很重要
教师要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其特点、兴趣、爱好,然后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中满足他们的需求使师生关系达到融洽的状态。教师的认真关注更容易拉近师生的距离,这样即使是班里的落后生也会喜欢老师。教师要树立教育使命感与责任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爱好来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教师要多对自己的各方面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要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师生关系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思考,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同时教师要多思考怎样组织教学,怎样将自己所学充分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怎样正确运用评价,怎样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怎样更受小学生的欢迎,要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
3.新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
从研究结果来看,文化素养高并有丰富学识的老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每个老师都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者是兴趣爱好培养一项自己的特长,这样,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此举,新教师能在学生中树立起新威信,也能受到更多学生的尊敬和喜爱。教师要从多角度丰富自己的学识,积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教师要多学习古文、古诗、民族音乐、民族戏剧等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教师只有了解了多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才能够对学生进行知识渗透,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来教育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我的小学音乐教师观
1.育人更要育心
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上在寻求自我的一种肯定,寻找自己的定位,所以他们会去评价别人,也希望别人去评价他通过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育人更要育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从心理上对孩子予以引导。教师要将古典诗句“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融入课堂,通过这样的话来教育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刻性,实现对学生心灵的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2.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学生曾跟我说,他喜欢上某课,是因为喜欢任课老师,从而喜欢这个学科。那么,教师要去喜欢学生,也要用爱心去对待学生,对学生有更多的包容和接纳,学生同时也会感受到教师的用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3.做不断进取的教师
有什么樣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同样的,班级的老师什么样,班级的学生就是什么样。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要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同时,我们首先得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人,保持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处在学科的前沿,才能成为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要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广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中的精髓,课堂教学中融入古文、古诗、民族音乐、民族戏剧等。如教师可以结合流行歌曲《黄土高坡》《信天游》《青藏高原》等带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融入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等民族戏剧,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4.教师需提升自我意识,做服务型教师
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学识,更要提升自己的修养,树立一种服务意识。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要关注,不是从管理他们的角度,而是从真真切切关心他们的角度,想办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学习上和心理上的一道道坎。
参考文献:
[1]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2] 朱永新《中外教育思想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