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融合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

2020-12-13 13:25:31李阿珍
关键词:小学生融合素养

李阿珍

摘 要: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内涵丰富、形式各异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能够长久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根本,被华夏儿女世代流传,影响着中华儿女的言行举止、人格品质与思维方式。而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培养阶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但可以弘扬民族精神,还能够丰富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小学生的文化涵养,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与审美水平,促进小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 融合 现状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1.002

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与传承下去,我国教育部大力提倡将传统文化逐步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而本文就是以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为研究对象,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首先概述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现状,而后分析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定借鉴,完善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工作。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得并不理想,主要显现出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升。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学教材中收纳的优秀古诗文较之前的人教版多了55篇。而新增设的《日积月累》版块中,更是包含了成语、古诗词、歇后语以及俗语等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元素。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天地人》教学为例,其内容明显是参考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字经》改编的,这就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具备相应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弘扬传承工作。但在实践教学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是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引导下针对性学习语文知识点,通过考试选择的方式获得教师职位的,缺乏系统的传统文化知识修养,很多人都没有深入阅读过《大学》《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这样在引导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时,自然力不从心,存在一定的教学障碍,难以游刃有余地将传统文化蕴藏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感情顺利有效地输送给学生。第二,语文本身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备的基础性学科,但在传统应试教育环境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普遍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显现出明显的功利性特征。有些教师一味将语文知识视作一种工具符号,希望通过具体语文知识的灌输与讲解,让学生掌握与牢记相关的语文知识点,忽视语文的文化作用,不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启发与对语文语言美的感知,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缺乏人文熏陶与审美教育,这样就很难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兴趣,难以让小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切身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诸多审美感受,非常不利于培养小学生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与传承习惯。

二、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

1.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小学生由于年龄普遍较小,其身体与心理都没有发育成熟,自我阅历浅显,不具备自己确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思想基础与文化水平,而当今世界又价值多元,信息泛滥。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及时关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与思想活动变化,通过欣赏优秀诗词歌赋、研究优秀古诗文等引导小学生积极学习与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包含的丰富知识形态与深刻哲理潜移默化地浸润感染小学生。在帮助小学生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语言、音韵、形式等方面美感的同时,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指引小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2.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能够为小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打下综合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小學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为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其他学科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且在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在不断革新,越来越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则可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唤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学习品味,使小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3.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目前我们处于一个互联网普及、信息碎片化发展与信息海量喷涌时期,小学生每天都能接受到众多的新鲜事物。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小学生懂得主动拒绝不良信息与网络游戏的诱惑,教师要用优秀文化精髓与文学作品夯实小学生的头脑,充实小学生的灵魂,最终增强小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

4.能够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

语文本身是一种文化,学习语文从本质上讲就是学习民族文化,学习民族历史、民族生活、民族思想与民族精神。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汉语言的同时,触摸与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从小培育小学生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弘扬与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三、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措施

1.经常诵读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

诵读中华古诗文经典可以促使小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传统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形式美与节奏美。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咏鹅》的诵读为例,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充分想象一只美丽的白鹅用红红的脚掌,拨动碧绿的水面,悠然游来游去,一圈圈涟漪均匀散开的美好画面。再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的诵读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可以促使学生用冷清的语调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在反复的诵读中促使小学生逐步体悟该诗的意境美。同时配合相应的《思乡曲》音乐,通过和乐唱诗的方式,感染熏陶与升华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国之情。

2.积极阅览课外传统文化经典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优秀作品的同时,还需要适度拓展教学内容,指导小学生在课下积极阅读课外传统文化经典。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的教学为例,教师还可以向全班学生征询诸葛亮的其他故事,要求小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并与同学分享。在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时,教师可以定期组办读书沙龙、阅读知识竞赛、经典故事演讲、经典诗文背诵等活动,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或者组织小学生分角色表演经典作品的方式,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传统经典作品的兴趣,丰富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缩短小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优秀传统经典作品真正走入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3.通过作者背景教学,拓展与深化传统文化教学

不同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不同。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而后通过诗词作者背景延伸教学的方式,促使小学生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时代魅力、文化魅力。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王维的《山居秋暝》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对此诗作者王维的字、名、履历、成就、诗歌特点等多方面知识进行深入讲解,使小学生认识到王维在山水诗方面的巨大艺术成就,有效加深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

总之,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弘扬民族精神等都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小学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二者的融合深度。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理想型人格,促使小学生逐步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与传承者。

参考文献:

[1] 昂婷《吟诵经典气自华——浅谈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读与写》2020年第35期。

[2] 安文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学周刊》2020年第21期。

[3] 尤玉珍《传统文化浸润人生——探析小学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20期。

[4] 吉莉《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路径》,《神州》2020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小学生融合素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