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寅
摘 要:学习传统文化,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增加知识积累,获得对传统文化深刻的见解,对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创新观念,设计多样化的引入方式,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乐趣,实现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诵读 信息技术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1.001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的同时,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引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拓宽视野,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教材内容,找到传统文化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积极探索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实现创新观念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入。
一、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体验。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智慧,还能让他们在深入探究过程中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受到爱国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通过情境下的学习和反复诵读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在学习时产生共情,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还要利用传统文化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领会其中蕴含的优良道德品质,对促进他们道德素养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给学生引入丰富的传统文化,使他们由点到面地了解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让他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在语文课堂上认真探究传统文化,并在课下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
二、采用多种方法引入传统文化,打造生动课堂
1.利用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學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引入与其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能在兴趣引导下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逐步深入地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了解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可以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课文学习中,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语文思维,使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探究主动性,推动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
2.利用汉字演变的历史引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好汉字,掌握丰富的汉字文化,对于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入汉字文化,让学生在了解汉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主动探索所学汉字,根据汉字的演变规律来进行记忆,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在汉字教学中,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汉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掌握汉字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例如,学习新课中的汉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汉字文化,让他们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汉字的演变包括声、形、象、数、理五个阶段,演变的过程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汉字在演变过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演变规律,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认真分析汉字的形、声、意,深入理解汉字,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高效完成汉字学习。
3.利用教材内容引入,体会传统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学习文言文时,不仅要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文言文每个语句的内涵,还要让他们通过深入思考体会文言文表达的含义。在掌握了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入与文言文表达意境相同的古诗词,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领会文言文与古诗词中蕴含的优良品质并进行学习,促进他们优良品质的养成。
例如,在教《囊萤夜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反复阅读中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进行理解,深刻感受人物在任何困难的境地都能勤奋学习的品质。根据课文中蕴含的有关学习的优良品质,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的《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有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积累才能有活力,读书学习就像水的源头一样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在学习这些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养成珍惜光阴、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4.利用诵读环节引入,加深学习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设计传统文化诵读环节,让学生诵读谚语、名言警句、古诗词、古典文学等。在诵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在深入领悟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阔展视野,开阔胸怀,提升文化素养。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自己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主动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诵读中,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解决在诵读中遇到的疑惑,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5.运用多媒体引入,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与课文相关的传统文化视频、动画等内容,使他们在直观情境下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盘古开天辟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盘古开天辟地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再通过阅读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其他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哪吒闹海》等,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
6.利用情境模拟引入,获得深刻学习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模拟古诗词中描写的内容,使他们深刻体会到古诗词的内涵,深入掌握古诗词的内容,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正确把握古诗词的内容,探究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经历、情感等,才能在情境中一边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一边活灵活现地模拟出古诗词中描写的动作、神态等。学生通过情境理解了教材中的古诗词后,教师还可以引入作者写的其他诗词,让学生继续研究和探索,通过思考获得对其他诗词的感悟,使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得到延伸,掌握丰富的古诗词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渗透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要抓住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引入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情境学习、经典诵读等方法感受传统文化,不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惠彦《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科学实施》,《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16期。
[2] 陈雅涵《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8期。
[3] 张鑫《国学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甘肃教育》201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