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疗法防治胃癌前病变的思考

2020-12-13 17:52朱景茹甘慧娟
福建中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七情五脏情志

朱景茹 ,甘慧娟 *

(1.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建 福州 350122;2. 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122)

胃癌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4 位,病死率位列第3 位[1],在我国的发病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男女发病比例为2∶1,我国每年胃癌死亡病例占全球同期胃癌总死亡数的40%[2-3]。 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多由健康体检发现,中晚期症状明显,治疗棘手。 由于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实施一级预防极为困难,而胃癌前病变作为二级预防的关键环节,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重要途径。 胃癌前病变伴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黏膜出现萎缩、肠上皮化生甚至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学改变。 中医并无此病名,可根据其临床症状归属于“胃痞”“胃脘痛”“积聚”“噎嗝”等范畴。 大多医家认为胃癌前病变发病机制在于情志失调、外邪犯胃、饮食不节、久病劳倦等多种因素损伤脾胃,以致脾胃虚弱,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反复胶着,胃络失养而成。 其中,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是胃癌前病变向胃癌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贯穿疾病始终[4]。因此,本文通过胃癌前病变情志致病因素的分析,阐述六种情志疗法对胃癌前病变的防治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参考。

1 情志因素可导致胃癌前病变

1.1 情志致病可伤五脏,尤以肝脾为先 七情分属五脏,为五脏所主,情志太过,皆可成为疾病发生的始动因素。《黄帝内经》云:“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皆强调情志为五脏所主。若情志波动剧烈,五脏受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气血津液运行失调,继而衍生出疾病或加重病情。 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之中,情志致病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5]。 肝属木,为“将军之官”,肝气疏泄可助脾运化,若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血液、津液输布障碍,五脏不得濡养,以致脏腑亏虚,湿热、瘀血、痰浊停聚,病症内生。 胃癌前病变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多数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主要考虑由忧思过度所致。 肝郁脾结日久则会加速向胃癌的转化进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6]。 情志郁怒,肝木不舒,木郁克土,肝气乘胃,从而出现胃痛、胃胀、嗳气、呃逆等不适症状。情志为人体精神意识活动的外部征象,七情六郁是胃癌前病变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均能影响胃癌前病变的转归,其中以忧、思、郁、怒最为常见。

1.2 肝郁气滞为胃癌前病变转归的关键病机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叶天士认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历代医家治胃脘之疾常从肝论治,注重肝胃关系,均强调肝郁在胃癌前病变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 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疏泄则有助于胆汁分泌,促进脾胃纳运。若忧思郁怒太过,肝失条畅,肝气横逆,伐克脾土,以致气机壅滞,胃失和降,则出现肝胃不和之证。 有学者研究发现:气滞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理特点和最常见的病性证素,焦虑、抑郁状态等级的提升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肝”“痰”证素等级提升,导致胃黏膜组织病理进一步发展,加速疾病进程[7-9]。 基于现今高负荷的社会压力和肿瘤发病率逐年攀高的严峻形势,胃癌前病变患者多会出现焦虑、抑郁状态或情绪表达方面的异常。 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抑郁性格与肿瘤患病率呈正相关,焦虑患者罹患胃癌前病变的危险性是无焦虑者的2.88 倍[10-11]。负面情绪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致使抗邪能力下降,特别是忧思过度会对脾胃造成损伤[12]。 连丽丽等[13]认为强烈精神刺激导致的情绪变化能够直接影响皮层高级中枢对皮层下中枢的控制,通过改变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来扰乱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胃蛋白酶、胃酸分泌亢进,胃黏膜自我保护能力下降。 由此可见,情志不畅,忧思郁怒,肝郁气滞是胃癌前病变发展演变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也是本病转归预后的关键病机。

2 情志疗法防治胃癌前病变的方法

现代医学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治疗,包括根除Hp、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精神状态明显紧张焦虑者加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14]。然而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存在诸多毒副作用,所以临床中不建议患者长期服用。 中医历来重视“形神合一”,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在疾病状态下更加注重情绪调节,保持愉悦的心情,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正气[15]。情志是免疫调节剂,有致病和治病双向作用[16]。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脾胃功能对七情变化的反应相当敏感,情绪过度变化均会影响其正常运行,因此临证尤为注重疏肝解郁,情志疏导,促进疾病向愈[1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日益凸显出防癌抗变的优势,情志疗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对胃癌前病变患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18-19]。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当前的心理、精神状态,建议患者选择不同的情志疗法,达到驱病避害的目的。

2.1 五行音乐法 五行音乐法将五行生克理论同角、徵、宫、商、羽五音相结合,通过对音势、和声、配乐、节奏等多种元素的处理,可调节人体脏腑气血以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就是五脏与五音相通的反映[20-21]。胃癌前病变患者情志表现为压抑紧张、 内心不安、抑郁的时候可以选择宫调式音乐,宫调式音乐五行属土,主化,具有养脾健胃,调节脾胃气机升降的作用。 此类音乐曲调稳重平和,风格悠扬,能抒发情感,如大地孕育万物,包容一切,消弭诸多不快,代表音乐有 《春江花月夜》《月光奏鸣曲》《黄庭骄阳》等。 极度痛苦、感觉孤独、多疑善怒的时候,可以选择角调式音乐,角调式音乐能使气机展放,调节肝胆疏泄,从而促进脾胃运化,如《蓝色多瑙河》《江南丝竹乐》。 此类乐曲生机蓬勃,亲切清新,如暖流入心,清风入梦,净化心灵,以肝木的蓬勃之气制约脾土的压抑,使其从痛苦抑郁中解脱出来,这也是诸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未病先防思想的体现。

2.2 移精变气法 移精变气法又称“祝由疗法”,出自《素问·移精变气论》“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是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来排遣忧虑,改移心志,营造平和稳定的氛围来易移精气,变利气血祛病的方法[22]。 《理瀹骈文》有云:“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与服药亦”,认为调畅情志在疾病诊疗中的运用往往能达到良效。 治病不只是通过药物治疗这一种途径,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共通性,生理疾病也可以通过心理干预达到治病的目的。 对于过分关注自身疾病且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患者,可以推荐通俗易懂的有关胃癌前病变医学书籍,帮助患者了解疾病,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安定,调摄精神,避免精气耗散,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2.3 七情相胜法 七情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七情相胜疗法是将常见的五种致病情志与中医五行学说相联系,形成“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23]。 《儒门事亲·内伤形》曾记载:息城司侯,闻父死于贼手,悲恸大哭,心中因忧结块,药石无功,张子和学巫者,狂言戏谑病者,使其开怀大笑,不日心下结块皆散。 此案例即为“喜胜悲”七情相胜法的典型。 胃癌前病变患者可表现为否认、恐惧、焦虑、愤怒、悲伤、抑郁、孤独、绝望等心理反应,可将其归属于怒、思、悲(忧)、恐的情志变化,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的异常情志,适当选择另一种相胜的情志来制约它,使过度的情志得到调和缓解。

2.4 言语开导法 《存存斋医话稿续集》言:“无情之草木不能治有情之病,以难治之人,难治之病,须凭三寸之舌以治之”,说明有情之语言有达情治病之功效,正如美国特鲁多医生墓志铭所刻:“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灵活运用语言诱导劝说,通过心理引导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焦虑、恐慌心理。《灵枢·师传》道:“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乎?”很多胃癌前病变患者对本病认知存在偏差,认为这种疾病就是癌,或者很快变成胃癌,心中焦虑难安、恐惧害怕,这时候加以言语开导,告知患者疾病的发展进程、导致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以及药物治疗的疗效等情况,使其充分认识到心情好坏对病情转归的重要性,努力调整心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强配合治疗和生活的信心。

2.5 移情易性法 移情易性法是通过改变患者目前所处的不良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分散思维聚焦点,尽量避免和不良情绪接触的方法[24]。 根据胃癌前病变患者性格爱好,选择不同的措施来转移注意力,使其能够换一种心境重新正视和认识病情。 根据患者文化背景及接受程度,适当介绍有关疾病的常识、一般规律及转归,针对性说明治疗意义及调护内容等,解除其疑虑,逐渐缓解其忧虑情绪。

2.6 暗示解惑法 暗示是个体在无意中接受了人或环境发出信息后做出反应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25]。此法使用含蓄、间接方式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产生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绪和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解惑,是指解除患者对事物的误解、疑惑等,可以是语言的循因释疑、据理解惑,也可以假物相欺、以谎释疑、以巧转意等取效。对于疑心、误解、猜测等所导致抑郁的胃癌前病变患者,医生可利用患者偏信倾向,顺势利导,也可借助言语、表情、手势、姿态、文字等媒介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医者一句:“别担心,没你想象的这么遭”“放宽心,积极治疗预后还是不错的”,此类语言对患者而言就如同定心丸一般。

除以上六种情志疗法外, 还可以结合瑜伽、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导引来陶冶情操,缓解压力,增强机体免疫力,促使病情向愈。

3 结 论

中医十分注重“形神合一”的整体观,情志疗法是顺应“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心身同治的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安全广泛,还能降低治疗成本。 因此,对胃癌前病变的防治除了针对病因的个体化治疗外,还需注重从肝论治,擅于运用各种中医情志疗法来疏导心情,调畅气机,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并逆转胃黏膜病理特征,抑制其向胃癌进展。 虽然在精神压力高度紧张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情志疗法被人们广泛认可,但是不可否认,其适应症仍十分笼统,在临床运用中也并未得到真正推广,其主要原因有:理论依据尚缺乏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作为支撑;未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情志疗法治疗方案。 其能与何种治疗模式有效结合,诸如此类的难点仍需要进一步商榷和探讨。

猜你喜欢
七情五脏情志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情志护理的效果探析
第十二届北京舞蹈双周演出照
北海之殇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中医怒伤肝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