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晶
(涟水县人民医院,江苏淮安 223400)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是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性病变,近些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红霉素、阿奇霉素应用十分普遍。红霉素作为第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尽管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也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局限性比较大[2]。近些年来,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的不断更新,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得到广泛应用[3]。本文选取涟水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2例,进一步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选取涟水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2例,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女患儿14例,男患儿17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8.12±1.34)岁;病程5~42 d,平均病程(19.67±4.29) d。试验组女患儿11例,男患儿20 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8.22±1.31)岁;病程4~41 d,平均病程(19.82±4.24)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涟水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4];②患儿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②不愿配合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
对照组患儿应用红霉素(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028,规格:0.25 g)治疗,静脉滴注给药,剂量20 mg/(kg·d),2次/d,持续治疗7 d。试验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4025,规格:0.25g)治疗,静脉滴注给药,剂量10 mg/(kg·d),1次/d,持续治疗7 d。
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皮疹、恶心、腹泻)发生情况。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5]:患儿咳嗽、咳喘等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X线片检查显示肺部阴影消失,判定为显效;患儿咳嗽、咳喘等症状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X线片检查显示肺部阴影明显缩小,判定为有效;患儿未达到上述要求,判定为无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
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观察指标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试验组退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s,d)
组别 n 发热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试验组 31 3.97±0.58 8.76±1.67 5.87±1.13对照组 31 2.49±0.51 8.92±1.73 5.93±1.18 t 8.67 0.85 0.49 P<0.05 >0.05 >0.05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近些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急性期症状主要为发热。对于部分支原体肺炎患儿来说,易并发肺外病症,严重时还会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使患儿生命健康受到极大威胁[6]。在临床中,根据肺炎支原体生物学特点来说,抑制病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无效,所以,不适合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了有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必须选择恰当的抗生素药物,目前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7]。在以往临床治疗中,红霉素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能够快速缓解患儿发热症状,急性期治疗效果确切,但疗程比较长,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导致患儿临床效果并不理想[8]。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组织渗透性良好的特点,且药代动力学独特,在细胞与组织内的药物浓度非常高,能够达到同期血药浓度的10~100倍,临床效果十分确切[9]。在临床治疗中,阿奇霉素具有比较长的半衰期,用药72 h后,依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因此,可极大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易于被临床接受,提高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10]。
本文研究表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8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热消失时间为(3.97±0.58)d,长于对照组(2.49±0.5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有关文献[11]的报道十分相似。在红霉素治疗中,胃肠道反应比较大,其原因主要为:红霉素用药后,会在十二指肠、胆道中形成肠、肝循环,提高小肠、胆道中药物浓度,加之红霉素是一种比较强的平滑肌刺激剂,通过对肠壁的刺激,导致平滑肌收缩强烈,甚至痉挛,加快肠蠕动,从而引起腹泻等症状[12]。本研究在病例选取方面存在数量较少、区域片面等问题,导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代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所有情况。为了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可增加研究病例,扩大研究范围,以此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更加确切,且安全性更高,可根据患儿临床情况合理选择药物,从而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