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增加,对水产品类食物的要求也更加严苛,为了使水产养殖能够持续发展,管理者必须对自身强化学习能力,优化水产品管理方法,确保水产养殖产品的绿色健康。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当代水产养殖用户可以利用计算机设备支撑水产养殖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1]。故此,管理者应该结合市场用户需求,建立一套完善的养殖、生产、包装、售卖系统平台。
管理者在设计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时,首先要明确管理目标,找出当下管理疏漏,并进行客观地分析[2]。其次,管理者需要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DCM多层架构来完成整套的系统管理,满足网络感知层、应用层、时效层的需求。第三,完善系统管理模块,传统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只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售卖统计,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此,管理者应该在全新的数字化管理中,将整套系统细化成基本管理系统、水产幼苗进货表单系统、水产品生长监管系统、鱼池水质量把控系统、各级传感器系统、产品源头追溯管理系统及收益计算系统。通过这7大系统完美把控水产品生产成本和监管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价值。
1.2.1 基本管理系统
其中主要涵盖了幼苗的管理、药物预防管理、喂养管理、人员管控4大基础管理[3]。而幼苗的管理还可以进行细致的规划,如属性、名称、采购时间、修改次数以及备注,幼苗的基础在于详细的细化,最大限度上将已知信息填写在其中,为将来工作做出基础保障;而药物预管理需要分别列出各种幼苗需要药物的名称、药理、特性、幼苗基本反应等信息,对已用药量和操作需要单独列出一份表格,若药品信息过多管理者可以采取关键词检索的方法,快速寻找特定信息;而喂养管理需要有固定的数据列表,显示幼苗在成长阶段的喂食数量和饲料品种,若购买大品牌的水产养料可以利用刷码枪将具体信息录入系统之中,完善基础资料内容;人员管理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缩影,它的主要功能在于配合管理者查看当天人员值班信息,人员名称、流动情况、工作情况、考勤记录,管理者还可以将人员名单设置成分级管理模式,给予工作人员不同的权限,分担管理压力和职责。
1.2.2 水产幼苗进货表单系统
进货系统主要的职责就是成本监管,简单来说就是将幼苗进货数量、药品进货数量、饲料进货数量进行细致的归纳。这3项数据需要建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模块,而后再细分3大列表,在这个列表里的数据不可以随意地更改,录入人员录入信息时要输入个人信息账号和密码,更改在册数据需要有管理人员级别以上的账号和密码,修改次数和修改数据都要有详细的档案记录,完善成本控制和人员监管,预防内部人员监守自盗。
1.2.3 水产品生长监管系统
其主要包括整体水产鱼池管理、散养记录、产品进出记录、投喂次数记录、整体用药概况分析、水质检测记录。其中水产鱼池管理可以设置在操作系统首页面,并添加查看、检索、更改、删除等功能,可以使管理者快速浏览到水产鱼池的主要内容,管理者还要充分地利用物联网的水产养殖医疗信息,制作水产病状反应数据库,在幼苗发生病变时第一时间进行确认,然后快速联系相关专业,解决出现的病状问题,尽量减少应对反应时间,将病变问题抹杀在发病初期,降低企业的损失。
1.2.4 鱼池水质量把控系统与各级传感器系统
这两个系统虽然在名义上是分开的,但是属于同一个操作系统。水质把控是管理者不能忽视的关键监管内容,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品质量,是水产养殖的根本。各级传感器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科学使设备实时监控鱼池状况,获取水温、水压、含氧量、二氧化碳浓度、饲料剩余量、药品残余浓度,并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送到质量把控系统,由系统控制进行各级电磁阀开关,进行换水、输氧、清池等功能,并能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通信技术通知管理者。
1.2.5 产品源头追溯管理系统及收益计算系统
二者并不属于养殖监管范围,但却是盈利的重要环节。产品源头追溯可以整合数据资料,寻找出效益较好的水产养殖品种和细节成本估算,结合盈利收益系统可以为企业数字化计算出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经营方向,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养殖是未来发展趋势,对提高水殖产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利用物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可以形成生产—加工—售卖一整套销售程序,达到足不出户天下尽知的效果,打造品牌效应,向高端商品市场进发。
农业工程技术2020年24期